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都能实现的是

              A.\(\rm{HCl→Cl_{2}→HClO→NaClO}\)      
              B.\(\rm{Si→SiO_{2}→H_{2}SiO_{3}→Na_{2}SiO_{3}}\)
              C.\(\rm{S→SO_{3}→H_{2}SO_{4}→Al_{2}(SO_{4})_{3}}\)
              D.\(\rm{NH_{3}→NO_{2}→HNO_{3}→NaNO_{3}}\)
            • 2.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rm{({  })}\)

              A.闪电时,\(\rm{N_{2}}\)变为\(\rm{NO}\)                            
              B.\(\rm{NO}\)被空气中\(\rm{O_{2}}\)氧化为\(\rm{NO_{2}}\)
              C.工业上,用\(\rm{N_{2}}\)合成氨                          
              D.豆科植物根瘤菌把\(\rm{N_{2}}\)变成\(\rm{NH_{3}}\)
            • 3.

              下列有关硫、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rm{SO_{2}}\)、\(\rm{NO_{2}}\)二种气体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

              B.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rm{SO_{3}}\)

              C.往某溶液中加入\(\rm{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rm{NH_{4}^{+}}\)

              D.铜片与稀盐酸不反应,向溶液中加入固体\(\rm{KNO_{3}}\)后,铜片质量不变
            • 4.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

              A.海水\(\rm{\xrightarrow[]{熟石灰} Mg(OH)_{2}(s)\xrightarrow[]{盐酸} MgCl_{2}(aq)\xrightarrow[]{电解} Mg(s)}\)   
              B.\(\rm{Na\xrightarrow[点燃]{{O}_{2}} Na_{2}O\xrightarrow[]{{H}_{2}O} NaOH}\)

              C.饱和\(\rm{NaCl}\)溶液\(\rm{\xrightarrow[]{N{H}_{3},C{O}_{2}} NaHCO_{3}\xrightarrow[]{∆} Na_{2}CO_{3\;\;\;\;\;\;\;\;\;\;\;\;\;\;}}\)
              D.\(\rm{CO_{2}\xrightarrow[]{{H}_{2}O} H_{2}CO_{3}\xrightarrow[]{BaC{l}_{2}\left(aq\right)} BaCO_{3}}\)  
            • 5. \(\rm{X}\)、\(\rm{Y}\)、\(\rm{Z}\)、\(\rm{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I.若\(\rm{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rm{3}\)倍

              \(\rm{(1)W}\)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 。

              \(\rm{(2)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一定条件下,\(\rm{X}\)的最低价氢化物与\(\rm{X}\)的某种氧化物按\(\rm{2:3}\)物质的量比混合恰好反应生成\(\rm{X}\) 单质和水,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rm{(4)}\)将足量的铜片置于\(\rm{18mol/L100mL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若溶液中剩余\(\rm{Z}\)的含氧酸根离子浓度为\(\rm{8mol/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rm{(}\)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rm{)}\)。

              Ⅱ\(\rm{.}\)若\(\rm{Y}\)和\(\rm{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rm{20}\)。

              \(\rm{(5)}\)相对分子质量为\(\rm{16}\)的\(\rm{Y}\)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写出单质\(\rm{Y}\)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写出工业制备\(\rm{Z}\)的过程中发生的第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rm{(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rm{(2)}\)写出\(\rm{NaNO_{2}}\)和\(\rm{(NH_{4})_{2}SO_{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rm{(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是否可以把\(\rm{C}\)和\(\rm{D}\)的位置对调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rm{(4)}\)写出\(\rm{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rm{(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是否有氮化镁生成,并检验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
            • 7.

              \(\rm{X}\)、\(\rm{Y}\)、\(\rm{Z}\)、\(\rm{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rm{I.}\)若\(\rm{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rm{3}\)倍

              \(\rm{(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rm{(2)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rm{(3)}\)一定条件下,\(\rm{X}\)的最低价氢化物与\(\rm{X}\)的某种氧化物按\(\rm{2:3}\)物质的量比混合恰好反应生成\(\rm{X}\)单质和水,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m{(4)}\)写出铜片置于\(\rm{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稀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加热,依然如故。再通入空气,溶液就逐渐变蓝,使溶液变蓝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rm{.}\)若\(\rm{Y}\)和\(\rm{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rm{20}\)。

              \(\rm{(5)}\)相对分子质量为\(\rm{16}\)的\(\rm{Y}\)的氢化物电子式为                      

              \(\rm{(6)}\)写出单质\(\rm{Y}\)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7)}\)写出工业制备\(\rm{Z}\)的过程中发生的第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 如图中\(\rm{A~J}\)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rm{.}\)已知\(\rm{A}\)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rm{B}\)、\(\rm{C}\)、\(\rm{D}\),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请填写以下空白:
              \(\rm{(1)A}\)的化学式 ______
              \(\rm{(2)}\)写出反应\(\rm{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rm{(3)}\)写出反应\(\rm{③}\)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rm{(4)J}\)与\(\rm{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5)}\)在反应\(\rm{④}\)中,当生成标况下\(\rm{2.24LG}\)时,转移电子数为 ______ \(\rm{mol}\).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