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rm{①Cu}\)与\(\rm{HNO_{3}}\)溶液;\(\rm{②MnO_{2}}\)与盐酸溶液;\(\rm{③Zn}\)与\(\rm{H_{2}SO_{4}}\)溶液;\(\rm{④Fe}\)与\(\rm{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rm{①③}\)   
              B.\(\rm{③④}\)   
              C.\(\rm{①②③}\)   
              D.\(\rm{①③④}\)
            • 2.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rm{NH_{4}Cl}\)和\(\rm{NH_{4}HCO_{3}}\)受热都能分解,故可以用加热\(\rm{NH_{4}Cl}\)和\(\rm{NH_{4}HCO_{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rm{Ba(NO_{3})_{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rm{SO_{4}^{2-}}\)
              C.\(\rm{Fe}\)与稀\(\rm{HNO_{3}}\)、稀\(\rm{H_{2}SO_{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rm{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向溶有\(\rm{NH_{3}}\)的\(\rm{BaCl_{2}}\)溶液中通\(\rm{CO_{2}}\),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rm{CO_{2}}\),沉淀溶解
            • 3. A、\(\rm{B}\)、\(\rm{C}\)、\(\rm{D}\)、\(\rm{E}\)、\(\rm{F}\)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rm{(A}\)、\(\rm{B}\)、\(\rm{C}\)、\(\rm{D}\)、\(\rm{E}\)、\(\rm{F}\)分别代表元素符号\(\rm{)}\),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rm{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rm{X}\);\(\rm{D}\)与\(\rm{A}\)同主族,且与\(\rm{E}\)同周期;\(\rm{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rm{{=}3{/}4}\)倍;\(\rm{C}\)与\(\rm{E}\)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X}\)的化学式为______。
              \(\rm{(2)}\)元素的非金属性\(\rm{C}\)______\(\rm{E(}\)填“\(\rm{{ > }}\)”、“\(\rm{{ < }}\)”或“\(\rm{{=}}\)”\(\rm{)}\),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氢化物\(\rm{H_{2}E}\)的酸性比\(\rm{H_{2}C}\)强    \(\rm{{②}}\)氢化物\(\rm{H_{2}C}\)的热稳定性比\(\rm{H_{2}E}\)强\(\rm{{③}}\)氢化物\(\rm{H_{2}E}\)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rm{(3)C}\)、\(\rm{D}\)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典型的离子化合物,请写出其中\(\rm{C}\)、\(\rm{D}\)原子个数比为\(\rm{1}\):\(\rm{1}\)的物质的电子式______。

              \(\rm{(4)}\)将由\(\rm{BC}\)和\(\rm{BC_{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下图所示装置中,用来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

              已知\(\rm{({ⅰ})}\) 浓硝酸能将气体\(\rm{BC}\)氧化成\(\rm{BC_{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rm{BC}\)。
              \(\rm{({ⅱ})}\) \(\rm{NaOH}\)溶液与\(\rm{BC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OH{+}2BC_{2}{=}NaBC_{2}{+}NaBC{+}H_{2}O}\)
              \(\rm{NaOH}\)溶液与\(\rm{BC}\)气体不反应
              \(\rm{a{.}}\)装置\(\rm{{①}}\)、\(\rm{{②}}\)、\(\rm{{③}}\)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rm{b{.}}\)通入混合气体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某另外一种气体,试推测先通入的该气体可以是______\(\rm{(}\)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rm{)}\)。
              \(\rm{c{.}}\)能够说明实验已成功的现象是______。
            • 4.

              以下每个选项中的两组物质都能反应,且能放出同一种气体的是(    )

              A.铜与稀硫酸,铜与浓硫酸                  
              B.铁与稀硫酸,铁与浓硫酸
              C.硫化钠与稀硫酸,亚硫酸钠与稀硫酸        
              D.硫化钠与稀硫酸,硫化钠与稀盐酸
            • 5.
              在标准状况下将\(\rm{1.92g}\)铜粉投入一定量浓\(\rm{HNO_{3}}\)中,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rm{NO_{2}}\)和\(\rm{NO}\)组成的混合气体\(\rm{1.12L}\),则混合气体中\(\rm{NO}\)的体积为\(\rm{(}\)  \(\rm{)}\)
              A.\(\rm{112}\) \(\rm{mL}\)
              B.\(\rm{1}\) \(\rm{008}\) \(\rm{mL}\)
              C.\(\rm{224}\) \(\rm{mL}\)
              D.\(\rm{448}\) \(\rm{mL}\)
            • 6.

              将\(\rm{9 g}\)铜和铁的混合物投入\(\rm{100 mL}\)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rm{1.12 L NO}\),剩余\(\rm{4.8 g}\)金属;继续加入\(\rm{100 mL}\)等浓度的稀硝酸,金属完全溶解,又得到标准状况下\(\rm{1.12 L NO}\)。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rm{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混合物中铜和铁各\(\rm{0.065 mol}\)
              B.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rm{4.0 mol⋅ L^{-1}}\)
              C.第一次剩余的\(\rm{4.8 g}\)金属为铜和铁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该稀硝酸\(\rm{100 mL}\),又得到的\(\rm{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rm{0.56 L}\)
            • 7.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rm{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rm{B}\)

              常温下将\(\rm{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rm{Al}\)与浓硝酸不反应

              \(\rm{C}\)

              将一小块\(\rm{Na}\)放入\(\rm{CuSO4}\)中

              产生红色沉淀

              \(\rm{Na}\)能置换出\(\rm{Cu}\)

              \(\rm{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rm{A}\)
              B.\(\rm{B}\)
              C.\(\rm{C}\)
              D.\(\rm{D}\)
            • 8.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A.\(\rm{A}\)         
              B.\(\rm{B}\)          
              C.\(\rm{C}\)         
              D.\(\rm{D}\)
            • 9.

              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rm{(}\)  \(\rm{)}\)

              \(\rm{①}\)

              \(\rm{②}\)

              \(\rm{③}\)

              A.由\(\rm{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rm{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rm{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rm{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rm{CO_{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在某盐溶液中加入浓\(\rm{NaOH}\)溶液,加热后如果生成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一定是铵盐溶液
              B.浓硝酸中的\(\rm{HNO_{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C.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如果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rm{SO_{4}^{2-}}\)
              D.除去干燥\(\rm{CO_{2}}\)中混有的少量\(\rm{SO_{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rm{KMnO_{4}}\)溶液\(\rm{.}\)浓硫酸的洗气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