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rm{B}\)、\(\rm{C}\)、\(\rm{D}\)、\(\rm{E}\)、\(\rm{F}\)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rm{(A}\)、\(\rm{B}\)、\(\rm{C}\)、\(\rm{D}\)、\(\rm{E}\)、\(\rm{F}\)分别代表元素符号\(\rm{)}\),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A}\)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rm{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rm{X}\);\(\rm{D}\)与\(\rm{A}\)同主族,且与\(\rm{E}\)同周期;\(\rm{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rm{{=}3{/}4}\)倍;\(\rm{C}\)与\(\rm{E}\)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X}\)的化学式为______。
              \(\rm{(2)}\)元素的非金属性\(\rm{C}\)______\(\rm{E(}\)填“\(\rm{{ > }}\)”、“\(\rm{{ < }}\)”或“\(\rm{{=}}\)”\(\rm{)}\),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氢化物\(\rm{H_{2}E}\)的酸性比\(\rm{H_{2}C}\)强    \(\rm{{②}}\)氢化物\(\rm{H_{2}C}\)的热稳定性比\(\rm{H_{2}E}\)强\(\rm{{③}}\)氢化物\(\rm{H_{2}E}\)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rm{(3)C}\)、\(\rm{D}\)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典型的离子化合物,请写出其中\(\rm{C}\)、\(\rm{D}\)原子个数比为\(\rm{1}\):\(\rm{1}\)的物质的电子式______。

              \(\rm{(4)}\)将由\(\rm{BC}\)和\(\rm{BC_{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下图所示装置中,用来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

              已知\(\rm{({ⅰ})}\) 浓硝酸能将气体\(\rm{BC}\)氧化成\(\rm{BC_{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rm{BC}\)。
              \(\rm{({ⅱ})}\) \(\rm{NaOH}\)溶液与\(\rm{BC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OH{+}2BC_{2}{=}NaBC_{2}{+}NaBC{+}H_{2}O}\)
              \(\rm{NaOH}\)溶液与\(\rm{BC}\)气体不反应
              \(\rm{a{.}}\)装置\(\rm{{①}}\)、\(\rm{{②}}\)、\(\rm{{③}}\)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rm{b{.}}\)通入混合气体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某另外一种气体,试推测先通入的该气体可以是______\(\rm{(}\)填一种气体的化学式\(\rm{)}\)。
              \(\rm{c{.}}\)能够说明实验已成功的现象是______。
            • 2.

              为研究硝酸的性质,小芳设计并完成如下性质:室温下,将等质量的铁片分别与足量的浓\(\rm{HNO_{3}}\)和稀\(\rm{HNO_{3}}\)反应\(\rm{(}\)如右图\(\rm{)}\)。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rm{1}\)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为使图\(\rm{1}\)所示的反应速率减慢,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图\(\rm{2}\)所示实验无明显现象,小芳进一步探究如下:

              假设\(\rm{①}\):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不反应\(\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图\(\rm{2}\)中的铁片取出并洗净后,放入\(\rm{CuSO_{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说明假设\(\rm{①}\)_______\(\rm{(}\)填“成立”或“不成立”\(\rm{)}\)
            • 3.

              I.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rm{(}\)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rm{E}\)为 一个空的蒸馏烧瓶;\(\rm{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rm{{.}}\) 

              \(\rm{(1)}\)实验时,先将\(\rm{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rm{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rm{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rm{{.}}\)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
              \(\rm{(2)}\)将\(\rm{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rm{A}\)微微加热,在装置\(\rm{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rm{.}\)用\(\rm{F}\)向\(\rm{E}\)中鼓入空气后,装置\(\rm{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可观察到烧瓶\(\rm{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__ 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rm{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rm{\_}\)
              \(\rm{(3)}\)装置\(\rm{D}\)的作用是 \(\rm{\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1)}\) 下列物质中,放到铜粉和稀硫酸中,能实现铜粉溶解的是____________

               \(\rm{A.KNO_{3}}\)                       \(\rm{B.K_{2}SO_{4}}\)                               \(\rm{C.Cu(NO_{3})_{2}}\)

              \(\rm{(2)ag}\)铜粉与足量的某浓度\(\rm{HNO_{3}}\)溶液完全反应后,产生\(\rm{V L(}\)标准状况下\(\rm{)}\)气体,反应中消耗的\(\rm{HNO_{3}}\)的物质的量是\(\rm{\_}\)________________\(\rm{\_mol (}\)用含\(\rm{a}\),\(\rm{V}\)的代数式表示\(\rm{)}\)

            • 4. 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反应物或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也不同\(\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金属\(\rm{Zn}\)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时无气体产生,那么硝酸的还原产物为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2)}\)某混酸由\(\rm{200mL}\) \(\rm{3mol⋅L^{-1}I}\)的稀硝酸和\(\rm{200mL}\) \(\rm{2.5mol⋅L^{-1}}\)的稀硫酸均匀混合而成\(\rm{(}\)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rm{).}\)将其分成两等份,分别与铜和铁反应,还原产物只有\(\rm{NO}\),则最多能溶解______ \(\rm{mol}\) \(\rm{Cu}\)和______\(\rm{g}\) \(\rm{Fe}\).
              \(\rm{(3)200mL}\) \(\rm{16mol⋅L^{-1}}\)的浓硝酸与\(\rm{3.2g}\) \(\rm{Cu}\)反应,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只有\(\rm{NO_{2}}\),则反应结束后,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rm{(}\)标准状况下\(\rm{)}\),溶液中\(\rm{c(H^{+})}\):\(\rm{c(NO^{-}_{3})=}\)______\(\rm{(}\)忽略\(\rm{HNO_{3}}\)的挥发\(\rm{)}\).
              \(\rm{(4)}\)用试管将\(\rm{(3)}\)反应产生的\(\rm{NO_{2}}\)收集满并倒立在足量的水中,待试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______\(\rm{.}\)试管中的液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rm{.(}\)假设试管中的液体不对外扩散,此反应条件下\(\rm{1mol}\)气体的体积为\(\rm{25.0L.}\)如果\(\rm{NO_{2}}\)中混有\(\rm{N_{2}O_{4}}\)气体,试管中的液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将______\(\rm{(}\)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
            • 5.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rm{(}\)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rm{B}\)为用塑料网包裹的石灰石,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rm{;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rm{;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rm{(1)}\)实验时,先将\(\rm{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rm{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rm{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________。 

              \(\rm{(2)}\)将\(\rm{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rm{A}\)微微加热,在装置\(\rm{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装置\(\rm{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怎样证明\(\rm{E}\)中气体是\(\rm{N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 用\(\rm{F}\)向\(\rm{E}\)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rm{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 

              \(\rm{(5)}\)装置\(\rm{D}\)的作用是________。 

            • 6.

              下列各项分别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rm{(}\)填选项序号\(\rm{)}\)。

              A.强氧化性

              B.不稳定性

              C.酸性

              D.挥发性

              \(\rm{(1)}\)浓氨水和浓硝酸相互靠近产生白烟__________;

              \(\rm{(2)}\)浓硝酸要放在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____________;

              \(\rm{(3)}\)浓硝酸与灼热的木炭反应____________;

              \(\rm{(4)}\)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____________;

              \(\rm{(5)}\)冷的浓硝酸使铁铝钝化____________;

              \(\rm{(6)}\)铜与浓硝酸反应__________;

              \(\rm{(7)}\)氧化铜与硝酸反应__________。

            • 7. \(\rm{X}\)、\(\rm{Y}\)、\(\rm{Z}\)、\(\rm{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

              I.若\(\rm{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rm{3}\)倍

              \(\rm{(1)W}\)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 。

              \(\rm{(2)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一定条件下,\(\rm{X}\)的最低价氢化物与\(\rm{X}\)的某种氧化物按\(\rm{2:3}\)物质的量比混合恰好反应生成\(\rm{X}\) 单质和水,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rm{(4)}\)将足量的铜片置于\(\rm{18mol/L100mLZ}\)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浓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若溶液中剩余\(\rm{Z}\)的含氧酸根离子浓度为\(\rm{8mol/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rm{(}\)反应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rm{)}\)。

              Ⅱ\(\rm{.}\)若\(\rm{Y}\)和\(\rm{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rm{20}\)。

              \(\rm{(5)}\)相对分子质量为\(\rm{16}\)的\(\rm{Y}\)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写出单质\(\rm{Y}\)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写出工业制备\(\rm{Z}\)的过程中发生的第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rm{《}\)化学手册\(\rm{》}\)知,\(\rm{Al}\)、\(\rm{Al_{2}O_{2}}\)、\(\rm{Fe}\)、\(\rm{Fe_{2}O_{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

              \(\rm{Al}\)

              \(\rm{Al_{2}O_{3}}\)

              \(\rm{Fe}\)

              \(\rm{Fe_{2}O_{3}}\)

              熔点\(\rm{/℃}\)

              \(\rm{660}\)

              \(\rm{2054}\)

              \(\rm{1535}\)

              \(\rm{1462}\)

              沸点\(\rm{/℃}\)

              \(\rm{2467}\)

              \(\rm{2980}\)

              \(\rm{2750}\)

              \(\rm{——}\)

              \(\rm{(1)①}\)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答:____\(\rm{(}\)填“合理”或“不合理”\(\rm{)}\)。

              \(\rm{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在下列试剂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rm{(}\)填序号\(\rm{)}\)。

              A.浓硫酸       \(\rm{B.}\)稀硫酸       \(\rm{C.}\)稀硝酸       \(\rm{D.}\)氢氧化钠溶液

              \(\rm{(2)}\)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rm{4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rm{(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rm{(mol)}\)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图中\(\rm{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在\(\rm{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rm{③B}\)与\(\rm{A}\)的差值为____\(\rm{mol}\)。

              \(\rm{④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rm{mol}\),\(\rm{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rm{mL}\)。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