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常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rm{NH_{3}}\)和\(\rm{NO_{x}}\)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氧化物的处理过程。

              Ⅰ\(\rm{.}\)提供的装置

              Ⅱ\(\rm{.NH_{3}}\)的制取

              \(\rm{(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rm{②}\)用赤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 \(\rm{③}\)实验室制氧气有时需要加热,有时不需要加热 \(\rm{④}\)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rm{⑤}\)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试管

              \(\rm{(2)}\)从所提供的装置中选取一个能制取氨气的装置:______\(\rm{(}\)填序号\(\rm{)}\)。

              \(\rm{(3)}\)当采用你所选用的装置制取氨气时,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rm{.}\)模拟尾气的处理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rm{(4)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装置\(\rm{D}\)的作用有:使气体混合均匀、调节气流速度,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CuSO_{4}}\)  \(\rm{b.H_{2}O c.CCl_{4}}\)  \(\rm{d.}\)浓硫酸

              \(\rm{(7)}\)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rm{23}\)、\(\rm{(10}\)分\(\rm{)}\)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rm{(1)}\)实验前,关闭活塞\(\rm{b}\),试管\(\rm{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rm{c}\)和\(\rm{d}\)的胶塞,加热\(\rm{c}\)其目的是                                        

              \(\rm{(2)}\)在\(\rm{d}\)中加适量\(\rm{NaOH}\)溶液,\(\rm{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rm{a}\)向\(\rm{c}\)中加入\(\rm{2 mL}\)浓硝酸,\(\rm{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rm{a}\)向\(\rm{c}\)中加\(\rm{2 mL}\)蒸馏水,\(\rm{c}\)中的实验现象是                                

              \(\rm{(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                                               

              方案

              反应物

              \(\rm{Cu}\)、浓\(\rm{HNO_{3}}\)

              \(\rm{Cu}\)、稀\(\rm{HNO_{3}}\)

              \(\rm{Cu}\)、\(\rm{O_{2}}\)、稀\(\rm{HNO_{3}}\)

            • 3. 一位同学在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rm{H}\)\(\rm{{\,\!}^{+}}\)、\(\rm{OH}\)\(\rm{{\,\!}^{-}}\)、\(\rm{Na}\)\(\rm{{\,\!}^{+}}\)、\(\rm{NO}\)\(\rm{\rlap{_{3}}{^{-}}}\),加入铝粉后,只产生\(\rm{H}\)\(\rm{{\,\!}_{2}}\),问该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存在哪几种离子。
              \(\rm{(1)}\)加入铝粉产生\(\rm{H}\)\(\rm{{\,\!}_{2}}\),说明铝具有____\(\rm{(}\)填“氧化性”或“还原性”\(\rm{)}\)。

              \(\rm{(2)}\)该同学分析:若\(\rm{H}\)\(\rm{{\,\!}^{+}}\)大量存在,则\(\rm{NO}\)\(\rm{\rlap{_{3}}{^{-}}}\)就不能大量存在。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

              现象

              \(\rm{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rm{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液面上方呈浅棕色

              \(\rm{ⅲ.}\)试管变热,溶液沸腾

              \(\rm{①}\)盐酸溶解\(\rm{Al_{2}O_{3}}\)薄膜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根据现象\(\rm{ⅱ}\),推测溶液中产生了\(\rm{NO}\),为进一步确认,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内容

              现象

              实验\(\rm{1}\)

              将湿润的淀粉\(\rm{-KI}\)试纸置于空气中

              未变蓝

              实验\(\rm{2}\)

              用湿润的淀粉\(\rm{-KI}\)试纸检验浅棕色气体

              试纸变蓝

              \(\rm{a.}\)浅棕色气体是____。
              \(\rm{b.}\)实验\(\rm{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c.}\)实验\(\rm{1}\)、\(\rm{2}\)说明反应生成了\(\rm{NO}\),将生成\(\rm{NO}\)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rm{Al+}\)____\(\rm{NO}\)\(\rm{\rlap{_{3}}{^{-}}}\)\(\rm{+}\)____\(\rm{═}\)____\(\rm{Al}\)\(\rm{{\,\!}^{3+}}\)\(\rm{+}\)____\(\rm{NO↑+}\)____

              \(\rm{(3)}\)再假设:若\(\rm{OH}\)\(\rm{{\,\!}^{-}}\)大量存在,\(\rm{NO}\)\(\rm{\rlap{_{3}}{^{-}}}\)也可能不能大量存在。重新设计实验证实如下:

              装置

              现象

              \(\rm{ⅰ.}\)实验初始,未见明显现象

              \(\rm{ⅱ.}\)过一会儿,出现气泡,有刺激性气味

              为确认“刺激性气味”气体,进行如下实验:用湿润的淀粉\(\rm{-KI}\)试纸检验,未变蓝;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rm{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_____。
              \(\rm{②}\)产生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在\(\rm{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结果只检验出有\(\rm{H}\)\(\rm{{\,\!}_{2}}\)生成,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木炭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探究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设计装置如下\(\rm{(}\)忽略装置中空气的影响\(\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组装好仪器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rm{(3)}\)推测\(\rm{B}\)中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rm{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rm{(4)}\)装置\(\rm{D}\)中除生成\(\rm{NaNO_{2}}\)外,还有另一种固态物质\(\rm{Y}\),\(\rm{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rm{;}\)为了不产生\(\rm{Y}\)物质\(\rm{.}\)可把\(\rm{C}\)装置改为_________\(\rm{(}\)填试剂和仪器名称\(\rm{)}\)。

              \(\rm{(5)}\)在酸性溶液中,\(\rm{NO_{2}^{-}}\)可将\(\rm{MnO_{4}^{-}}\)还原为\(\rm{Mn^{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6)E}\)装置中试剂\(\rm{X}\)可以是________。

              A.稀硫酸      \(\rm{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C.}\)稀硝酸     \(\rm{D.}\)水

            • 5.

              \(\rm{(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rm{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

              \(\rm{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rm{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rm{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rm{(}\)填选项编号\(\rm{)}\)。


              A.铁                                          \(\rm{B.}\)铝                                       \(\rm{C.}\)铂                                          \(\rm{D.}\)玻璃

              \(\rm{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化学方程式\(\rm{)}\)。

              \(\rm{(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rm{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rm{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rm{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rm{NO}\)气体。

              \(\rm{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

              \(\rm{(4)}\)以下收集\(\rm{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rm{(}\)填选项代号\(\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