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rm{CH_{3}—CH=CH—COOH}\)。现有\(\rm{①}\)氯化氢、\(\rm{②}\)溴水、\(\rm{③}\)纯碱溶液、\(\rm{④}\)乙醇、\(\rm{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只有\(\rm{②④⑤}\)      
              B.只有\(\rm{①③④}\)        
              C.只有\(\rm{①②③④}\)       
              D.全部
            • 2. 羟基扁桃酸是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它可由苯酚和乙醛酸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B.苯酚和羟基扁桃酸是同系物
              C.乙醛酸与\(\rm{H_{2}}\)在热的镍催化下反应生成乙二醇
              D.\(\rm{1 mol}\)羟基扁桃酸能与\(\rm{3 mol NaOH}\)反应
            • 3.

              从樟科植物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两种成分:

              \(\rm{(1)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碳碳双键,方案是否可行_____\(\rm{(}\)填“可行”或“不可行”\(\rm{)}\)。

              \(\rm{②}\)请写出甲的能同时满足下列\(\rm{4}\)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rm{a.}\)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      \(\rm{b.}\)能与\(\rm{Br_{2}}\)的\(\rm{CCl_{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rm{c.}\)遇\(\rm{FeCl_{3}}\)溶液呈现紫色               \(\rm{d.}\)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rm{2}\)种

              \(\rm{(2)}\)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rm{(}\)已略去无关产物\(\rm{)}\):


              步骤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rm{Y}\)的结构简式_________,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________。

              \(\rm{(3)1mol}\)乙最多可与______\(\rm{molH_{2}}\)发生加成反应。         

              \(\rm{(4)}\)写出乙与新制\(\rm{Cu(OH)_{2}}\)悬浊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4.
              \(\rm{CH_{2}=CH_{2}}\)与\(\rm{CH_{2}=CR_{2}(R}\)为烃基\(\rm{)}\)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产物有\(\rm{(}\)  \(\rm{)}\)
              A.\(\rm{3}\)种
              B.\(\rm{4}\)种
              C.\(\rm{5}\)种
              D.\(\rm{6}\)种
            • 5.
              亮菌甲素为利胆解痉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治疗,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 确的是\(\rm{(}\)  \(\rm{)}\)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rm{1mol}\)亮菌甲素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rm{3molBr_{2}}\)
              C.\(\rm{1mol}\)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与\(\rm{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多能 消耗 \(\rm{2molNaOH}\)
              D.\(\rm{1mol}\)亮菌甲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rm{6molH_{2}}\)发生加成反应
            • 6.
              A、\(\rm{B}\)、\(\rm{C}\)、\(\rm{D}\)是四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rm{A}\)是一种气态烃,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rm{1.25g/L}\),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rm{C}\)的分子式为\(\rm{C_{2}H_{4}O_{2}}\);\(\rm{B}\)和\(\rm{C}\)在浓硫酸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物有特殊的香味;\(\rm{A}\)、\(\rm{B}\)、\(\rm{C}\)、\(\rm{D}\)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rm{(}\)反应条件已省略\(\rm{)}\):

              根据以上材料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B}\)中所含官能团名称: ______ ,\(\rm{C}\)中所含官能团名称 ______
              \(\rm{(2)}\)丙烯酸\(\rm{(CH_{2}=CH-COOH)}\)的性质可能有: ______
              \(\rm{①}\)加成反应   \(\rm{②}\)取代反应  \(\rm{③}\)加聚反应  \(\rm{④}\)中和反应  \(\rm{⑤}\)氧化反应
              A.只有\(\rm{①③B.}\)只有\(\rm{①③④C.}\)只有\(\rm{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rm{(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rm{①A→B}\): 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
              \(\rm{②}\)丙烯酸\(\rm{+B→}\)丙烯酸乙酯: 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
              \(\rm{(4)}\)聚丙烯酸的结构简式 ______ ,丙烯中最多有 ______ 个原子共面.
            • 7.
              写出下列官能团的名称:
              \(\rm{(1)-COOH}\) ______         
              \(\rm{(2)-OH}\) ______ .
            • 8.
              某物质只含\(\rm{C}\)、\(\rm{H}\)、\(\rm{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rm{12}\)个原子\(\rm{(}\)图中球与球之间的
              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rm{)}\).
              \(\rm{(1)}\)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
              \(\rm{(2)}\)该物质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 .
              \(\rm{(3)}\)下列物质中,与该产品互为同系物的是\(\rm{(}\)填序号\(\rm{)}\) ___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______ .
              \(\rm{①CH_{3}CH═CHCOOH}\) \(\rm{②CH_{2}═CHCOOCH_{3}③CH_{3}CH_{2}CH═CHCOOH}\)
              \(\rm{④CH_{3}CH(CH_{3})COOH}\)     \(\rm{⑤CH_{2}═CHCOOH}\).
            • 9.
              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不同\(\rm{.}\)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rm{(}\)  \(\rm{)}\)
              A.甲苯与硝酸作用可得到\(\rm{2}\),\(\rm{4}\),\(\rm{6-}\)三硝基甲苯,而苯与硝酸作用得到硝基苯
              B.甲苯可以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
              C.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苯酚能与\(\rm{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 10.
              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rm{CH_{3}-CH═CH-CH_{3}}\)可表示为有一种有机物\(\rm{X}\)的键线式如图所示.
              \(\rm{(1)X}\)的分子式为 ______ .
              \(\rm{(2)}\)有机物\(\rm{Y}\)是\(\rm{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rm{.}\)则\(\rm{Y}\)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 .
              \(\rm{(3)Y}\)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Y}\)可以与溴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