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关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灼烧胆矾,制备无水硫酸铜
              B.乙装置可用于分离溴单质与四氯化碳
              C.丙装置可用于蒸馏,分离乙醇和水
              D.丁装置可用于过滤,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 2.

              下列实验中,仪器下端不必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    )

              \(\rm{①}\) 制备乙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rm{②}\)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 

              \(\rm{③}\) 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的长颈漏斗  \(\rm{④}\) 蒸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只有\(\rm{④}\)    
              B.\(\rm{①④}\)    
              C.\(\rm{①②④}\)    
              D.\(\rm{②④}\)
            • 3. 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rm{(1)}\)装置中\(\rm{c}\)、\(\rm{d}\)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rm{(2)}\)分离下列物质,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rm{?}\)

              I.干燥\(\rm{H_{2}}\),可采用______\(\rm{(}\)填装置序号\(\rm{)}\) 装置。

              \(\rm{II.}\)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____ \(\rm{(}\)填装置序号\(\rm{)}\)装置。

              \(\rm{III.}\) 淡化食盐水,可采用_____ \(\rm{(}\)填装置序号\(\rm{)}\) 装置。

              \(\rm{IV.}\)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rm{CaCO_{3}}\)微粒。可采用____ \(\rm{(}\)填装置序号\(\rm{)}\) 装置除去\(\rm{Ca(OH)_{2}}\)溶液中悬浮的\(\rm{CaCO_{3}}\)微粒。

              \(\rm{V.}\)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____\(\rm{(}\)填装置序号\(\rm{)}\), 进行______和____操作后,再用装置____\(\rm{(}\)填装置序号\(\rm{)}\) 进行______操作。

            • 4.



              \(\rm{(1)}\)写出图\(\rm{1}\)中序号\(\rm{①~④}\)仪器的名称:\(\rm{①}\)__;\(\rm{②}\)__;\(\rm{③}\)__;\(\rm{④}\)__。

              在仪器\(\rm{①~④}\)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rm{(}\)填仪器序号\(\rm{)}\)。

              \(\rm{(2)}\)图\(\rm{2}\)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rm{(}\)密度\(\rm{1.84 g·cm^{-3}}\),质量分数\(\rm{98\%)}\)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rm{4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rm{①}\)胶头滴管;\(\rm{②}\)烧瓶;\(\rm{③}\)烧杯;\(\rm{④}\)药匙;\(\rm{⑤}\)量筒;\(\rm{⑥}\)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rm{a.}\)图\(\rm{3}\)中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该印有图警示标记中的__\(\rm{(}\)写标记代号\(\rm{A~D)}\)。

              \(\rm{b.}\)配制稀硫酸时,除了上述仪器,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rm{(}\)写仪器名称\(\rm{)}\)。

              \(\rm{c.}\)经计算,配制\(\rm{4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rm{mL(}\)保留一位小数点\(\rm{)}\)。

            • 5.

              乙酸正丁酯是无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气味的液体,可由乙酸和正丁醇制备\(\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rm{CH_{3}COOH+CH_{3}CH_{2}CH_{2}CH_{2}OH \underset{浓硫酸}{\overset{∆}{⇌}} CH_{3}COOCH_{2}CH_{2}CH_{2}CH_{3}+H_{2}O}\),发生的副反应如下:

              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见表:


              已知: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组成三元共沸物恒沸点为\(\rm{90.7℃}\).

              合成:

              方案甲:采用装置甲\(\rm{(}\)分水器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rm{)}\),在干燥的\(\rm{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rm{11.5mL(0.125mol)}\)正丁醇和\(\rm{7.2mL(0.125mol)}\)冰醋酸,再加入\(\rm{3~4}\)滴浓硫酸和\(\rm{2g}\)沸石,摇匀\(\rm{.}\)按下图安装好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通冷却水,圆底烧瓶在电热套上加热煮沸\(\rm{.}\)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rm{(}\)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仍保持原来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rm{).}\)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方案乙:采用装置乙,加料方式与方案甲相同\(\rm{.}\)加热回流,反应\(\rm{60min}\)后停止加热.

              提纯:甲乙两方案均采用蒸馏方法\(\rm{.}\)操作如下:

              请回答:

              \(\rm{(1)a}\)处水流方向是______\(\rm{(}\)填“进水”或“出水”\(\rm{)}\),仪器\(\rm{b}\)的名称______.

              \(\rm{(2)}\)合成步骤中,方案甲监控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rm{(3)}\)提纯过程中,步骤\(\rm{②}\)是为了除去有机层中残留的酸,检验有机层已呈中性的操作是______;步骤\(\rm{③}\)的目的是______.

              \(\rm{(4)}\)下列有关洗涤过程中分液漏斗的使用正确的是______.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洗涤时振摇放气操作应如图戊所示

              C.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D.洗涤完成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继续从下口放出有机层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

              \(\rm{(5)}\)按装置丙蒸馏,最后圆底烧瓶中残留的液体主要是______;若按图丁放置温度计,则收集到的产品馏分中还含有______.

              \(\rm{(6)}\)实验结果表明方案甲的产率较高,原因是______.

            • 6.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rm{6.0g Na_{2}Cr_{2}O_{7}}\)放入\(\rm{100mL}\)烧杯中,加\(\rm{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rm{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rm{B}\)中。在\(\rm{A}\)中加入\(\rm{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rm{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rm{90—95℃}\),在\(\rm{E}\)中收集\(\rm{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rm{75-77℃}\)馏分,产量\(\rm{2.0g}\)。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能否将\(\rm{Na_{2}Cr_{2}O_{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  \(\rm{(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

              \(\rm{(3)}\)上述装置图中,\(\rm{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rm{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rm{(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rm{(}\)填正确答案标号\(\rm{)}\)。

              \(\rm{a.}\)润湿   \(\rm{b.}\)干燥      \(\rm{c.}\)检漏         \(\rm{d.}\)标定

              \(\rm{(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层\(\rm{(}\)填“上”或“下”\(\rm{)}\)

              \(\rm{(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rm{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

              \(\rm{(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_____\(\rm{\%}\)。

            • 7.
              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rm{(}\)  \(\rm{)}\)
              A.
              三脚架
              B.
              溶量瓶
              C.
              镊子
              D.
              坩埚
            • 8.

              \(\rm{⑴}\)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        ;名称是               

              \(\rm{⑵}\)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rm{⑶}\)写出\(\rm{C_{5}H_{12}}\)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⑷}\)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装置中,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瓶、_________、_________、尾接管、锥形瓶。

            • 9. \(\rm{(10}\)分\(\rm{)}\)实验室用固体烧碱配制\(\rm{100mL}\)  \(\rm{2mol/L}\)的\(\rm{NaCl}\)溶液。

              \(\rm{(1)}\)需称量      \(\rm{g}\)的\(\rm{NaCl}\)固体。

              \(\rm{(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rm{(}\)填写代号\(\rm{)}\)        

              A、烧杯      \(\rm{B}\)、量筒      \(\rm{C}\)、玻璃棒      \(\rm{D}\)、\(\rm{100mL}\)容量瓶  

               \(\rm{E}\)、漏斗    \(\rm{F}\)、胶头滴管   \(\rm{G}\)、\(\rm{50mL}\)容量瓶    \(\rm{F}\)、药匙

              \(\rm{(3)}\)根据实验的实际需要和\(\rm{(2)}\)中列出的仪器判断,完成实验还缺少的仪器是                           

              \(\rm{(4)}\)下列操作的顺序是\(\rm{(}\)用字母表示\(\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A.}\) 称量  \(\rm{B.}\)  洗涤   \(\rm{C.}\) 定容   \(\rm{D.}\) 溶解    \(\rm{E.}\) \(\rm{.}\)摇匀     \(\rm{F}\) 转移

              \(\rm{(5)}\)实验室常用\(\rm{AgNO_{3}}\)来检验\(\rm{Cl^{-}}\)的存在,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 10.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rm{1-}\)溴丁烷\(\rm{(}\)加热与夹持仪器已略去\(\rm{)}\)。

              \(\rm{(1)}\)已知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浓硫酸

               

              \(\rm{1-}\)溴丁烷

              \(\rm{112.4}\)

              \(\rm{101.6}\)

              \(\rm{1.28}\)

              \(\rm{0.06}\)

              不溶

              \(\rm{137}\)

              正丁醇

              \(\rm{89.53}\)

              \(\rm{117.3}\)

              \(\rm{0.81}\)

              \(\rm{9.01}\)

              混溶

              \(\rm{74}\)

              \(\rm{1-}\)丁烯

              \(\rm{-185}\)

              \(\rm{-6.3}\)

              \(\rm{0.59}\)

              不溶

              \(\rm{/}\)

              \(\rm{/}\)

              正丁醚

              \(\rm{95.3}\)

              \(\rm{142.0}\)

              \(\rm{0.77}\)

              \(\rm{0 05}\)

              混溶

              \(\rm{/}\)

              \(\rm{(2)}\)发生的主反应为:\(\rm{NaBr+H_{2}SO_{4} \xrightarrow[]{\triangle } HBr+NaHS0_{4}}\)。

              \(\rm{CH_{3}CH_{2}CH_{2}CH_{2}OH+HBr \xrightarrow[]{\triangle } CH_{3}CH_{2}CH_{2}Br+H_{2}O}\)

              \(\rm{(3)}\)实验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往烧瓶中加\(\rm{1}\):\(\rm{1}\)的硫酸溶液,目的是\(\rm{(}\)填序号\(\rm{)}\)________

              A.加水作反应的催化剂

              B.降低硫酸浓度,以减少溴元素被氧化为\(\rm{Br_{2}}\)

              C.降低硫酸浓度,以防止较多正丁醇转化成烯烃、醚等副反应的发生

              \(\rm{(2)}\)回流装置\(\rm{C}\)中漏斗一半扣在水面下,一半露在水面上的原因是________

              \(\rm{(3)}\)制备装置中,冷凝水由________\(\rm{(}\)填“\(\rm{a}\)”或“\(\rm{b}\)”\(\rm{)}\)口通入。

              \(\rm{(4)}\)蒸馏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____。

              \(\rm{(5)}\)在洗涤操作\(\rm{①②③}\)步,需在分液漏斗中完成,以下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往粗产品中加入洗涤剂,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漏斗静置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rm{(6)}\)在洗涤操作\(\rm{①②③}\)步,判断有机层和水层的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rm{(7)}\)制得的\(\rm{l-}\)溴丁烷粗产物经常显红色,上述操作流程中为了除去红色杂质,要加入试剂\(\rm{x}\)溶液再洗涤,下列试剂中最合适作为试剂\(\rm{x}\)的是________。

              A.水

              B.\(\rm{NaOH}\)溶液

              C.\(\rm{KI}\)溶液

              D.饱和\(\rm{NaHSO_{3}}\)溶液

              \(\rm{(8)}\)用蒸馏法进一步提纯\(\rm{1-}\)溴丁烷,实验中要迅速升高温度至________\(\rm{℃}\)收集所得馏分。

              \(\rm{(9)}\)本实验中正溴丁烷的产率为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