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 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rm{①}\)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rm{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rm{③}\)在 \(\rm{A}\) 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 \(\rm{K_{1}}\)、\(\rm{K_{2}}\)止水夹,关闭 \(\rm{K_{3}}\) 止水夹;

              \(\rm{④}\)待烧瓶 \(\rm{C}\) 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 \(\rm{b}\) 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 \(\rm{K_{2}}\),打开 \(\rm{K_{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室可用 \(\rm{MnO_{2}}\)、\(\rm{NaBr}\) 和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单质溴,其中 \(\rm{MnO_{2}}\)作氧化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简述在实验操作步骤\(\rm{②}\)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 \(\rm{A}\) 中有微沸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当 \(\rm{C}\) 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证明凯库勒观点是错误的,以下还可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事实是________。

              \(\rm{①6}\) 个 \(\rm{C-H}\) 键的长度相等                \(\rm{②6}\) 个碳碳键的长度都相等   

              \(\rm{③}\)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rm{④}\)苯的邻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rm{⑤}\)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rm{⑥}\)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加成而褪色

              A.\(\rm{①②⑤⑥}\)    \(\rm{B.②④⑤⑥}\)    \(\rm{C.}\)全部    \(\rm{D.①②③④⑤}\)

              \(\rm{(4)}\)将装置 \(\rm{A}\) 内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rm{①}\)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
              \(\rm{②}\)用 \(\rm{5\%}\)的 \(\rm{NaOH}\) 溶液洗涤,振荡,分液;
              \(\rm{③}\)用蒸馏水洗 涤,振荡,分液;
              \(\rm{④}\)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

              \(\rm{⑤}\)___________________\(\rm{(}\)填操作名称\(\rm{)}\)。

            • 2.

              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

              \(\rm{(}\)已知:\(\rm{C + 4HNO}\)\(\rm{{\,\!}_{3}}\)\(\rm{(}\)浓\(\rm{)}\) \(\rm{ \overset{∆}{=} }\) \(\rm{4NO}\)\(\rm{{\,\!}_{2}}\)\(\rm{↑ + CO}\)\(\rm{{\,\!}_{2}}\)\(\rm{↑ + 2H}\)\(\rm{{\,\!}_{2}}\)\(\rm{O ;}\)   \(\rm{4HNO}\)\(\rm{{\,\!}_{3} \overset{∆}{=} }\) \(\rm{4NO}\)\(\rm{{\,\!}_{2}}\)\(\rm{↑ + O}\)\(\rm{{\,\!}_{2}}\)\(\rm{↑ + 2H}\)\(\rm{{\,\!}_{2}}\)\(\rm{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__。

              \(\rm{(2)}\) 装置\(\rm{C}\)中盛有足量\(\rm{Ba(OH)_{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rm{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rm{(}\)写化学式\(\rm{)}\)。其中的\(\rm{Ba(OH)_{2}}\)溶液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用\(\rm{Ca(OH)_{2}}\)溶液代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 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 装置\(\rm{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rm{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rm{O}\)\(\rm{{\,\!}_{2}}\)

              \(\rm{①}\) 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rm{②}\) 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图是用于气体制备、干燥、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的部分仪器装置\(\rm{(}\)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rm{(1)}\)若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则:

              \(\rm{①}\)当仪器连接顺序为\(\rm{A→C→B→B→D}\)时,两次使用\(\rm{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rm{CuO}\)、无水\(\rm{CuSO_{4}}\)粉末。

              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为了使\(\rm{B}\)中\(\rm{CuO}\)反应充分,在不改变现有药品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有\(\rm{(}\)写一种\(\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加热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若烧瓶中盛装\(\rm{Na_{2}O_{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则:

              \(\rm{①}\)烧瓶内产生的气体主要有\(\rm{(}\)写化学式\(\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用产生的气体做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各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是\(\rm{(}\)填字母\(\rm{)}\)_________________\(\rm{→E}\)。

              \(\rm{③}\)试管\(\rm{B}\)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rm{(}\)  \(\rm{)}\)
              A.
              称取\(\rm{NaOH}\)固体
              B.
              称取\(\rm{NaOH}\)固体
              C.
              将乙醇与水分离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5. 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口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口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C}\)中盛有足量\(\rm{Ba(OH)}\)\(\rm{{\,\!}_{2}}\)溶液,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rm{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装置\(\rm{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rm{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rm{O}\)\(\rm{{\,\!}_{2}}\)
              \(\rm{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
              A.敞口观察装置\(\rm{D}\)中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rm{②}\)如果\(\rm{D}\)中集气瓶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

            • 6.

              有一含\(\rm{NaCl}\)、\(\rm{Na_{2}CO_{3}·10H_{2}O}\)和\(\rm{NaHCO_{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rm{CO_{2}}\)和\(\rm{H_{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rm{(1)}\)实验步骤:

              \(\rm{①}\)按图\(\rm{(}\)夹持仪器未画出\(\rm{)}\)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rm{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rm{U}\)形管\(\rm{D}\)的质量。

              \(\rm{③}\)打开活塞\(\rm{K_{1}}\)、\(\rm{K_{2}}\),关闭\(\rm{K_{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关闭活塞\(\rm{K_{1}}\)、\(\rm{K_{2}}\),打开\(\rm{K_{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rm{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⑤}\)打开活塞\(\rm{K_{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rm{C}\)的质量和\(\rm{U}\)形管\(\rm{D}\)的质量。

              \(\rm{(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量结果\(\rm{NaHCO_{3}}\)的质量________\(\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

              \(\rm{③}\)若样品质量为\(\rm{w}\)\(\rm{g}\),反应后\(\rm{C}\)、\(\rm{D}\)装置增加的质量分别为\(\rm{m}\)\(\rm{{\,\!}_{1}g}\)、\(\rm{m}\)\(\rm{{\,\!}_{2}g}\),则混合物中\(\rm{Na_{2}CO_{3}·10H_{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rm{(}\)用含\(\rm{w}\)\(\rm{m}\)\(\rm{{\,\!}_{1}}\)、\(\rm{m}\)\(\rm{{\,\!}_{2}}\)的代数式表示\(\rm{)}\)。

            • 7.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rm{(}\)已知氮化镁与水反应产生氨气\(\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a}\)仪器的名称是               ,\(\rm{b}\)仪器的名称是                 

              \(\rm{(2)}\)检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rm{(3)}\)写出\(\rm{NaNO_{2}}\)和\(\rm{(NH_{4})_{2}SO_{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rm{(4)C}\)的作用是                          ,\(\rm{D}\)的作用是                      ,\(\rm{C}\)和\(\rm{D}\)的位置是否可以对调?\(\rm{(}\)填“是”或“否”\(\rm{)}\)          ,理由是                                 

              \(\rm{(5)}\)写出\(\rm{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6)}\)请用化学方法确定该实验有氮化镁生成,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8.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装置,如何验证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研究小组探究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图.

              该研究小组在实验中测得加热聚丙烯废塑料所得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丙烯

              甲苯

              质量分数\(\rm{(\%)}\)

              \(\rm{12}\)

              \(\rm{24}\)

              \(\rm{16}\)

              \(\rm{20}\)

              \(\rm{10}\)

              \(\rm{6}\)

              \(\rm{①}\)该研究小组在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                   ;实验中使用冷水的目的是                     ;进行尾气处理前进行的操作是                                        
              \(\rm{②A}\)中残留物\(\rm{→}\)电石\(\rm{→}\)乙炔\(\rm{→}\)聚乙炔该转化流程中,电石制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2)}\)试管\(\rm{B}\)中收集到油状液体,其中的一种成分\(\rm{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m{.}\)若该成分的某种一氯代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的峰面积之比为\(\rm{3:2:2}\),则该一氯代物的结构简式为                        
              \(\rm{(3)}\)锥形瓶\(\rm{C}\)中的现象是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10.

              \(\rm{(1)}\)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其主要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的引流。下列实验过程中,通常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

              \(\rm{①}\)用\(\rm{pH}\)试纸测定\(\rm{Na_{2}CO_{3}}\)溶液的\(\rm{pH}\)

              \(\rm{②}\)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rm{③}\)实验室中用\(\rm{FeCl_{3}}\)溶液和沸水制取\(\rm{Fe(OH)_{3}}\)胶体

              \(\rm{④}\)用已知浓度的稀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rm{⑤}\)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rm{(2)①}\)下列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

              \(\rm{a.}\)容量瓶

              \(\rm{b.}\)冷凝管

              \(\rm{c.}\)碱式滴定管

              \(\rm{d.}\)长颈漏斗

              \(\rm{e.}\)分液漏斗

              \(\rm{②}\)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rm{a.}\)收集不到气体

              \(\rm{b.}\)造成环境污染

              \(\rm{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rm{d.}\)引发爆炸事故

              \(\rm{(3)}\)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盛装的药品正确的是________。

              \(\rm{a.A}\)中装浓硫酸,\(\rm{B}\)中装浓盐酸

              \(\rm{b.A}\)中装浓盐酸,\(\rm{B}\)中装浓硫酸

              \(\rm{c.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rm{B}\)中装浓氨水

              \(\rm{d.A}\)中装浓氨水,\(\rm{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