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rm{2C{H}_{3}C{H}_{2}C{H}_{2}C{H}_{2}OH \underset{135^{\circ}C}{\overset{浓硫酸}{⇌}}{\left(C{H}_{3}C{H}_{2}C{H}_{2}C{H}_{2}\right)}_{2}+{H}_{2}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rm{/℃}\)

              密度\(\rm{/(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rm{74}\)

              \(\rm{117.2}\)

              \(\rm{0.8109}\)

              微溶

              正丁醚

              \(\rm{130}\)

              \(\rm{142.0}\)

              \(\rm{0.7704}\)

              几乎不溶

              合成反应:

              \(\rm{①}\)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rm{A}\)中,并加几粒沸石。

              \(\rm{②}\)加热\(\rm{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rm{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

              \(\rm{③}\)待\(\rm{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rm{④}\)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rm{Na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rm{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正丁醚。

              请回答:

              \(\rm{(1)}\)步骤\(\rm{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加热\(\rm{A}\)前,需先从________\(\rm{(}\)填“\(\rm{a}\)”或“\(\rm{b}\)”\(\rm{)}\)口向\(\rm{B}\)中通入水。

              \(\rm{(3)}\)步骤\(\rm{②}\)中,若温度控制不当,最容易产生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rm{(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rm{③}\)中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rm{(}\)填“上”或“下”\(\rm{)}\)口分离出。

              \(\rm{(5)}\)步骤\(\rm{④}\)中加入\(\rm{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步骤\(\rm{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左右的馏分。

              \(\rm{a.100℃}\)            \(\rm{b.117℃}\)           \(\rm{C.135℃}\)           \(\rm{d.142℃}\)

              \(\rm{(7)}\)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rm{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 2.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rm{(}\)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rm{)}\)。

               

              \(\rm{(1)}\)装置\(\rm{B}\)中仪器\(\rm{①}\)的名称是_______;装置\(\rm{E}\)中仪器\(\rm{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C}\)中长颈漏斗的作用\(\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rm{D}\)中\(\rm{②}\)处放置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实验开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关闭\(\rm{K_{1}}\),打开\(\rm{K_{2}}\),滴入浓盐酸,写出在加热条件下装置\(\rm{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完成后,用装置\(\rm{A}\)吸收多余的氯气。从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的角度考虑,关闭仪器\(\rm{①}\)的旋塞,接下来的操作是\(\rm{\_}\)__________

              \(\rm{(5)}\)实验结束后取装置\(\rm{E}\)中的溶液\(\rm{10mL}\),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rm{BaCl_{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rm{4.66g(}\)不考虑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损失\(\rm{)}\),则被氯气氧化的\(\rm{Na_{2}SO_{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认为上述测得的被氯气氧化的\(\rm{Na_{2}SO_{3}}\)的物质的量分数偏大,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rm{\_}\)。

            • 3.

              某课外活动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rm{(}\)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rm{)}\),设计用下图所示的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图中\(\rm{E}\)为量气装置。

              本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稀盐酸、过氧化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rm{(1)}\)图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rm{(}\)填装置字母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支持装置省略\(\rm{)}\):_________。

              \(\rm{(2)}\)装置\(\rm{C}\)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rm{(}\)写化学式\(\rm{)}\)

              \(\rm{(3)}\)装置\(\rm{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rm{(4)}\)装置\(\rm{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

              \(\rm{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rm{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rm{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rm{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 4. 下列装置用于进行指定实验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 5. 铁屑和氯气在\(\rm{500~600 ℃}\) 下可制取无水\(\rm{FeCl_{3}}\) ,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试剂是稀盐酸

              B.实验时应先点燃\(\rm{I}\)处的酒精灯,再点燃Ⅲ处的酒精灯

              C.装置Ⅱ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

              D.烧杯中盛放的试剂是石灰水,目的是吸收尾气
            • 6.

              实验室中以粗铜\(\rm{(}\)含杂质\(\rm{Fe)}\)为原料制备铜的氯化物。现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与粗铜反应\(\rm{(}\)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已省略\(\rm{)}\)。请回答:


              \(\rm{(1)}\)装置\(\rm{A}\)中仪器\(\rm{Z}\)的名称为________。

              \(\rm{(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rm{a→}\)___、___\(\rm{→}\)____、___\(\rm{→}\)_____、____\(\rm{→}\)_____。

              \(\rm{(3)}\)简述检验装置\(\rm{A}\)气密性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反应后,装置\(\rm{B}\)中溶液具有漂白、消毒作用,若加入\(\rm{FeSO_{4}}\)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实验一:已知木炭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两种\(\rm{+4}\)价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一氧化氮\(\rm{(NO)}\)能否与过氧化钠反应,以及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亚硝酸钠\(\rm{(NaNO_{2})}\),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rm{(}\)夹持仪器和连接用的胶管已经省略\(\rm{)}\)。

              \(\rm{(1)}\)为了完成该实验,虚线框内还需要连接\(\rm{B~E}\)四套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为:

              \(\rm{a→(}\)________\(\rm{) (}\)________\(\rm{)→(}\)________\(\rm{) (}\)________\(\rm{) →(}\)________\(\rm{) (}\)________\(\rm{)→(}\)________\(\rm{) (}\)________\(\rm{)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rm{)}\)。连接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后,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滴加浓硝酸,点燃酒精灯,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E}\)中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后发现亚硝酸是弱酸,性质不稳定,室温下易分解生成一氧化氮。装置\(\rm{D}\)中充分反应后,设计实验证明\(\rm{D}\)中是否有亚硝酸钠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写出检验步骤及现象\(\rm{)}\)。

              \(\rm{(5)}\)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将\(\rm{I^{-}}\)氧化为\(\rm{I_{2}}\),同时生成\(\rm{NO}\),该反应常用于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二: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rm{(}\)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rm{A}\)为注射器,\(\rm{B}\)为两端长短不等的\(\rm{U}\)形管,\(\rm{C}\)是装有\(\rm{NaOH}\)溶液的烧杯,\(\rm{D}\)处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rm{K_{1}}\)、\(\rm{K_{2}}\)是止水夹。

              \(\rm{(1)}\)实验时,为在\(\rm{D}\)处收集到\(\rm{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在\(\rm{A}\)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________\(\rm{K_{1}(}\)“关闭”或“打开”\(\rm{)}\),打开止水夹\(\rm{K_{2}}\),从\(\rm{U}\)形管左端注入稀硝酸,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可以确定\(\rm{U}\)形管中空气已被赶尽,关闭止水夹\(\rm{K_{2}}\)。

              \(\rm{(2)}\)然后给装置\(\rm{B}\)微微加热,在装置\(\rm{D}\)处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如何证明\(\rm{D}\)处聚集的是\(\rm{NO}\)而不是\(\rm{H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现象观察完毕,关闭止水夹\(\rm{K_{1}}\),打开止水夹\(\rm{K_{2}}\),在重力作用下,\(\rm{U}\)形管右端的红棕色混合气体被酸液压入\(\rm{NaOH}\)溶液中吸收,消除了环境污染。

            • 8.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rm{(}\)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rm{\triangle }\)”表示酒精灯热源\(\rm{)}\),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rm{①}\)、\(\rm{②}\)、\(\rm{③}\)三部分\(\rm{.}\)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rm{a-}\)无水乙醇\(\rm{(}\)沸点:\(\rm{78℃)}\);\(\rm{b-}\)铜丝;\(\rm{c-}\)无水硫酸铜;\(\rm{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rm{(1)}\)简述乙方案的优点: ______.
              \(\rm{(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 ______\(\rm{(}\)例如甲\(\rm{①}\),乙\(\rm{②)}\).
              \(\rm{(3)}\)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rm{(4)}\)装置中,若撤去第\(\rm{①}\)部分,其他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rm{(3)}\)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 9.

              海洋植物如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需经过如下五个主要步骤:

              \(\rm{①}\)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rm{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rm{2-3min}\);

              \(\rm{②}\)取\(\rm{3g}\)左右的干海带,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

              \(\rm{③}\)向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

              \(\rm{④}\)向含碘离子的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rm{1mL 3\%H_{2}O_{2}}\)溶液;

              \(\rm{⑤}\)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rm{(}\)填序号\(\rm{)}\).

              \(\rm{(2)}\)步骤\(\rm{③}\)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           

              \(\rm{(3)}\)步骤\(\rm{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0.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rm{R-OH+HX→R-X+H_{2}O}\),如图是实验室用乙醇与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乙醇、溴乙烷、溴有关参数数据见表:

              \(\rm{(1)}\)本实验中应采取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
              \(\rm{(2)}\)为除去产品中的\(\rm{Br_{2}}\),最好选择下列溶液来洗涤产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A.}\)氢氧化钠          \(\rm{B.}\)亚硫酸钠        \(\rm{C.}\)碘化钠
               \(\rm{II.}\)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rm{M}\)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rm{(3)E}\)装置中氧化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准确称取有机物\(\rm{M (}\)只含\(\rm{C}\)、\(\rm{H}\)、\(\rm{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rm{) 0.70 g}\),经充分燃烧后,测得\(\rm{A}\)管质量增加\(\rm{2.2 g}\),\(\rm{B}\)管质量增加\(\rm{0.9 g}\),在相同条件下该\(\rm{M}\)蒸气相对氢气的密度为\(\rm{42}\),若有机物\(\rm{M}\)不能使溴水褪色,且其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个吸收峰,则\(\rm{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该有机物\(\rm{M}\)能使溴水褪色,且所有碳原子共面,则\(\rm{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根据上述要求,不考虑空气的影响,组装该套装置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请按\(\rm{ABCDE}\)的方式填写\(\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