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苯甲酸乙酯\(\rm{(C_{9}H_{10}O_{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rm{(Mr=122)}\)                         \(\rm{(Mr=150)}\)

              \(\rm{*}\)苯甲酸在\(\rm{100℃}\)会迅速升华。

                          图\(\rm{1}\)                             图\(\rm{2}\)

              实验步骤如下:

              \(\rm{①}\)在\(\rm{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rm{12.20 g}\)苯甲酸、\(\rm{25mL}\)乙醇\(\rm{(}\)过量\(\rm{)}\)、\(\rm{20mL}\)环己烷,以及\(\rm{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rm{1}\)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rm{65~70℃}\)加热回流\(\rm{2h}\)。反应时环己烷\(\rm{-}\)乙醇\(\rm{-}\)水会形成“共沸物”\(\rm{(}\)沸点\(\rm{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rm{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rm{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rm{Na_{2}CO_{3}}\)至溶液呈中性。

              \(\rm{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rm{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品进行蒸馏\(\rm{(}\)装置如图\(\rm{2}\)所示\(\rm{)}\)。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rm{210~213℃}\)的馏分。

              \(\rm{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rm{12.86mL}\).

              \(\rm{(1)}\)步骤\(\rm{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rm{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rm{A.65~70℃}\)  \(\rm{B.78~80℃}\)  \(\rm{C.85~90℃}\)  \(\rm{D.215~220℃}\)

              \(\rm{(3)}\)步骤\(\rm{③}\)中若\(\rm{Na_{2}CO_{3}}\)加入不足,在步骤\(\rm{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④}\)中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蒸馏装置图中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在步骤\(\rm{④}\)中加入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由下口放出。
              \(\rm{(5)}\)   该实验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____。

            •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图\(\rm{1}\)、图\(\rm{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1)}\)比较两个实验装置,图\(\rm{2}\)装置的优点是:

              \(\rm{①}\)能更好的吸收有毒气体\(\rm{SO_{2}}\)防止其污染环境;

              \(\rm{②}\)___________;

              \(\rm{(2)}\)导气管\(\rm{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rm{SO_{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_________;

              \(\rm{(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rm{A}\)试管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

              Ⅰ:只含有\(\rm{Fe^{3+}}\);

              Ⅱ:只含有\(\rm{Fe^{2+}}\);

              Ⅲ:既有\(\rm{Fe^{3+}}\)又有\(\rm{Fe^{2+}}\).

              为验证Ⅱ、Ⅲ的可能性,选用如下试剂,填写下列空格:

              A.稀\(\rm{HCl}\)溶液         \(\rm{B.}\)稀硫酸          \(\rm{C.KSCN}\)溶液                  

              D.酸性\(\rm{KMnO_{4}}\)溶液    \(\rm{E.NaOH}\)溶液       \(\rm{F.}\)淀粉\(\rm{KI}\)溶液

              G.\(\rm{H_{2}O_{2}}\)溶液

              \(\rm{ziyuankom}\)验证Ⅱ:取试样,先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rm{(}\)填试剂序号,下同\(\rm{)}\),振荡,再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可确定假设Ⅱ是否正确.

              验证Ⅲ:步骤\(\rm{1.}\)取试样,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rm{(}\)填试剂序号\(\rm{)}\),溶液的颜色变___________色,则试样中含有\(\rm{Fe^{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步骤\(\rm{2.}\)再取适量的试样滴加少量的________\(\rm{(}\)填试剂序号\(\rm{)}\),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___,则试样中含有\(\rm{Fe^{2+}}\)。

            • 3.

              实验室有一包暗红色粉末样品可能是\(\rm{MgCO_{3}}\)、\(\rm{Fe_{2}O_{3}}\)、和\(\rm{FeO}\)的混合物。经测定后,结论是不存在\(\rm{FeO}\)。

              Ⅰ\(\rm{.}\)某学生想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证明样品中确实没有\(\rm{FeO}\),除样品外,实验室只提供以下试剂;\(\rm{KMnO_{4}}\)溶液、稀盐酸、稀硫酸、\(\rm{KSCN}\)溶液、\(\rm{NaOH}\)溶液,请你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

              Ⅱ\(\rm{.}\)测定混合物中\(\rm{Fe_{2}O_{3}}\)的含量。

              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测定上述样品中\(\rm{Fe_{2}O_{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rm{ag}\)样品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rm{Fe_{2}O_{3}}\)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B}\)中盛放样品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rm{A}\)的作用是________。

              \(\rm{(2)}\)装置\(\rm{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3)}\)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rm{B}\)中反应物以实现充分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

              \(\rm{(4)}\)若后续实验测得\(\rm{C}\)中沉淀的质最为\(\rm{bg}\),则\(\rm{Fe_{2}O_{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rm{(5)}\)若将\(\rm{C}\)中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rm{(}\)填“偏大”、“偏小\(\rm{"}\)或“不变\(\rm{")}\)。

              \(\rm{(6)}\)有同学认为将装置\(\rm{C}\)与\(\rm{D}\)交换,测出装置\(\rm{D}\)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同样可以测得\(\rm{Fe_{2}O_{3}}\)的质量分数。请你对此方案作出评价___

            • 4.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对\(\rm{Fe^{3+}}\)与\(\rm{I^{-}}\)的反应进行探究,实现\(\rm{Fe^{3+}}\)与\(\rm{Fe^{2+}}\)相互转化.
              \(\rm{(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先向\(\rm{2mL0.1mol⋅L^{-1}FeCl_{2}}\)溶液中滴加\(\rm{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 ______ ,
              ______ .
              先向\(\rm{2mL0.1mol⋅L^{-1}FeCl_{3}}\)溶液中滴加\(\rm{KSCN}\)溶液,再滴加\(\rm{0.1mol⋅L^{-1}KI}\)溶液 滴加\(\rm{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滴加\(\rm{0.1mol⋅L^{-1}KI}\)溶液后,血红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______ .
              \(\rm{(2)}\)实验\(\rm{II}\)的现象与预测不同,为探究可能的原因,甲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及现象如下:
              编号 操作 现象
              向\(\rm{2mL0.1mol⋅L^{-1}KI}\)溶液中滴加\(\rm{1mL}\)
              \(\rm{0.1mol⋅L^{-1}FeCl_{3}}\)溶液,再滴加\(\rm{KSCN}\)溶液
              滴加\(\rm{FeCl_{3}}\)溶液后,溶液变成黄色;滴加\(\rm{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根据实验Ⅲ,该同学认为\(\rm{Fe^{3+}}\)有可能与\(\rm{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rm{.}\)请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______ .
              \(\rm{(3)}\)乙同学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才可证明根据实验Ⅲ中现象得出的结论.
              请补全下表中的实验方案:
              编号 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向\(\rm{2mL0.1mol⋅L^{-1}KI}\)溶液中滴加\(\rm{1mL}\) \(\rm{0.1mol⋅L^{-1}}\)
              \(\rm{FeCl_{3}}\),溶液变黄色,取该溶液于两支试管中,
              试管\(\rm{①}\)中滴加 ______ ,
              试管\(\rm{②}\)中滴加 ______ .
              预期现象\(\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结论 ______ .
              \(\rm{(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rm{Fe^{3+}}\)有可能与\(\rm{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rm{.}\)进一步查阅资料知,参加反应的\(\rm{Fe^{3+}}\)和\(\rm{I^{-}}\)物质的量相同\(\rm{.}\)该小组同学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了实验Ⅲ中加入\(\rm{KSCN}\)后溶液变血红色的原因,认为\(\rm{Fe^{3+}}\)与\(\rm{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______ .
            • 5.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rm{~}\)Ⅳ所示.

              \(\rm{(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rm{(}\)填装置序号\(\rm{)}\) ______ ;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加热时都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3)}\)有同学认为,除上述试验方法外,向两种固体配成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也可以区分它们,这种说法是 ______ \(\rm{(}\)填“正确”或“错误”\(\rm{)}\)的\(\rm{.}\)其中向\(\rm{NaHCO_{3}}\)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rm{(4)}\)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rm{K_{2}CO_{3}}\)溶液和\(\rm{NaHCO_{3}}\)溶液,请你写出鉴别方法.______ .
            • 6.
              为了探究木炭与浓\(\rm{H_{2}SO_{4}}\)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存在\(\rm{CO_{2}}\),某同学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1)}\)仪器\(\rm{a}\)的名称为:             ;在组装好上述实验装置后,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需的实验操作是                                 

              \(\rm{(2)}\)写出\(\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rm{(3)}\)装置\(\rm{B}\)的作用是                                       

              \(\rm{(4)}\)已知\(\rm{SO_{2}}\)也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能说明产物中一定存在\(\rm{CO_{2}}\)气体的实验现象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