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查阅资料得知:甲酸\(\rm{(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rm{HCOOH \xrightarrow[]{浓硫酸,∆} CO↑+H_{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rm{CO}\),并还原\(\rm{CuO}\)。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甲酸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rm{(}\)填基本反应类型\(\rm{)}\)。

              \(\rm{(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rm{CO}\),再加热\(\rm{CuO}\),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能证明甲酸生成\(\rm{CO}\)的现象是\(\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

              \(\rm{(4)}\)点燃\(\rm{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写出\(\rm{B}\)中\(\rm{CO}\)与\(\rm{Cu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丁酸异戊酯又称香蕉油,多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的香精。实验室用正丁酸与异戊醇反应制备丁酸异戊酯,有关数据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cm^{-3})}\)

              沸点\(\rm{/℃}\)

              水中溶解性

              正丁酸

              \(\rm{88}\)

              \(\rm{0.9587}\)

              \(\rm{163.5}\)

              异戊醇

              \(\rm{88}\)

              \(\rm{0.8132}\)

              \(\rm{131}\)

              微溶

              丁酸异戊酯

              \(\rm{158}\)

              \(\rm{0.886}\)

              \(\rm{179}\)

              不溶

              实验步骤:

              \(\rm{①}\)连接好装置\(\rm{(}\)如图\(\rm{)}\),在三颈烧瓶中加入\(\rm{0.2mol}\)异戊醇、\(\rm{0.1mol}\)正丁酸、数滴浓硫酸、\(\rm{5mL}\)苯和\(\rm{2~3}\)片碎瓷片。充分摇匀,向分水器内加入异戊醇直至与支管相平;

              \(\rm{②}\)在\(\rm{122~132℃}\)下回流反应\(\rm{1.5h}\)即可得粗产品;

              \(\rm{③}\)冷却后用\(\rm{10%}\)的\(\rm{NaOH}\)溶液中和,用水洗至中性,加入无水硫酸镁后蒸馏得到纯净的丁酸异戊酯\(\rm{11g}\)。

              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

              \(\rm{(2)}\)在该实验中,三颈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rm{50mL}\)

              B.\(\rm{100mL}\)

              C.\(\rm{200mL}\)

              \(\rm{(3)}\)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冷却后补加

              B.立即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rm{(4)}\)分离提纯的过程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_。

              \(\rm{(5)}\)要得到较纯净的丁酸异戊酯需要进行蒸馏操作,则下列仪器的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6)}\)本实验产品的产率是________。

            • 3.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探究氯气的性质及模拟工业制取漂白粉,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圆底烧瓶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rm{(2)}\)淀粉碘化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3)}\)若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甲中盛放______.
              \(\rm{(4)C1_{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5)}\)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rm{①}\)用含氯化氢\(\rm{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 \(\rm{②}\)用\(\rm{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______
              A.\(\rm{②}\)比\(\rm{①}\)多  \(\rm{B.①}\)比\(\rm{②}\)多  \(\rm{C.}\)一样多  \(\rm{D.}\)无法比较.
            • 4.

              某学习小组用图\(\rm{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rm{(1)}\)甲装置中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rm{[}\)查阅文献\(\rm{]}\)碳酸钙\(\rm{(}\)碳酸钠等\(\rm{)}\)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或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rm{(}\)碳酸氢钠等\(\rm{)}\)。

              \(\rm{[}\)提出假设\(\rm{]}\)假设\(\rm{1}\):挥发出的\(\rm{HCl}\)使浑浊变澄清;假设\(\rm{2}\):________。

              \(\rm{[}\)设计实验\(\rm{]}\)为除去\(\rm{CO_{2}}\)中的\(\rm{HCl}\),在图\(\rm{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rm{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rm{→}\)________\(\rm{→}\)________\(\rm{→}\)乙\(\rm{(}\)填字母序号\(\rm{)}\);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___\(\rm{(}\)填选项序号\(\rm{)}\)。

              A.浓硫酸

              B.\(\rm{NaOH}\)溶液

              C.饱和\(\rm{Na_{2}CO_{3}}\)溶液

              D.饱和\(\rm{NaHCO_{3}}\)溶液

              \(\rm{[}\)实验现象\(\rm{]}\)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足量\(\rm{CO_{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rm{[}\)得出结论\(\rm{]}\)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rm{(3)}\)该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rm{pH}\)传感器测得图\(\rm{1}\)烧杯中溶液的\(\rm{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rm{3}\)。

              \(\rm{①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_______。

              \(\rm{②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rm{H_{2}O}\)外还有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 5.

              将氯气用导管通入较浓的\(\rm{NaOH}\)和\(\rm{H_{2}O_{2}}\)的混合液中,在导管口与混合液的接触处有闪烁的红光出现。这是因为通气后混合液中产生的\(\rm{ClO^{-}}\)被\(\rm{H_{2}O_{2}}\)还原,发生剧烈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氧分子,它立即转变为普通氧分子,将多余的能量以红光放出。

              进行此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导管如下图。\(\rm{(}\)仪器及导管不能重复使用\(\rm{)}\)


              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rm{(1)}\)组装氯气发生器时,应选用的仪器及导管\(\rm{(}\)填写图编号\(\rm{)}\)是                    。 

              \(\rm{(2)}\)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气体流经的各仪器及导管的编号依次是                                                                      。 

              \(\rm{(3)}\)仪器\(\rm{①}\)的橡皮塞上应有 个孔,原因是                                  。 

              \(\rm{(4)}\)实验时,仪器\(\rm{①}\)中除观察到红光外还有                               现象。 

              \(\rm{(5)}\)实验需用约\(\rm{10\% H_{2}O_{2}}\)溶液\(\rm{100 mL}\),现用市售\(\rm{30\%(}\)密度近似为\(\rm{1 g·cm^{-3})H_{2}O_{2}}\)来配制,其具体配制方法是                                                             。 

              \(\rm{(6)}\)实验时仪器\(\rm{①}\)中\(\rm{ClO^{-}}\)与\(\rm{H_{2}O_{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
              在有浓硫酸并加热条件下,\(\rm{HCOOH}\)与\(\rm{CH_{3}CH_{2}^{18}OH}\)发生反应时,分子中含有\(\rm{{\,\!}^{18}O}\)的生成物是\(\rm{(}\)  \(\rm{)}\)
              A.水
              B.硫酸
              C.乙酸甲酯
              D.甲酸乙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