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工厂的电镀污泥中含有铜、铁等金属化合物\(\rm{.}\)为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并有效防止环境污染,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rm{(1)}\)酸浸后加入\(\rm{H_{2}O_{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rm{pH}\)步骤中加入的试剂最好是________\(\rm{(}\)填化学式\(\rm{)}\)。调节\(\rm{PH}\)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煮沸\(\rm{CuSO_{4}}\)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rm{CuSO_{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rm{NaCl}\)、\(\rm{Na_{2}SO_{3}}\),可以生成白色的\(\rm{CuCl}\)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25℃}\)时,\(\rm{K_{SP}[Fe(OH)_{3}]=4.0×10^{-38}}\)。\(\rm{Fe^{3+}}\)发生水解反应\(\rm{Fe^{3+}+3H_{2}O⇌ Fe(OH)_{3}+3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个体重\(\rm{50 kg}\)的健康人含铁元素\(\rm{2 g}\),这\(\rm{2 g}\)铁元素以\(\rm{Fe^{2+}}\)和\(\rm{Fe^{3+}}\)的形式存在。\(\rm{Fe^{2+}}\)易被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rm{Fe^{2+}}\)的亚铁盐\(\rm{(}\)如\(\rm{FeSO_{4})}\)。服用维生素\(\rm{C}\)可使食物中的\(\rm{Fe^{3+}}\)转化成\(\rm{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rm{(1)}\)经常进行\(\rm{Fe^{2+}}\)与\(\rm{Fe^{3+}}\)的转化,可表示为\(\rm{Fe^{2+}\underset{e}{\overset{A}{}}Fe^{3+}}\)在过程\(\rm{A}\)中,\(\rm{Fe^{2+}}\)作________剂。

              维生素\(\rm{C}\)可使食物中的\(\rm{Fe^{3+}}\)转化为\(\rm{Fe^{2+}}\),维生素\(\rm{C}\)在这个反应中具有________性。

              \(\rm{(2)}\)某些补铁剂的成分是硫酸亚铁,长期放置会因氧化而变质。检验硫酸亚铁是否变质的试剂是________\(\rm{(}\)填序号\(\rm{)}\)。\(\rm{①}\)稀盐酸 \(\rm{②}\)石蕊溶液 \(\rm{③KSCN}\)溶液

              \(\rm{(3)}\)要除去\(\rm{FeCl_{3}}\)溶液中少量的氯化亚铁,可行的办法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加入铜粉  \(\rm{.b.}\)加入铁粉   \(\rm{c.}\)通入氯气  \(\rm{d.}\)加入\(\rm{NaOH}\)溶液

              根据选用的试剂,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rm{(4)}\)电子工业常用\(\rm{30\%}\)的\(\rm{FeCl_{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线路板,写出\(\rm{FeCl_{3}}\)与金属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混合物\(\rm{A}\),含有\(\rm{KAl(SO_{4})_{2}}\)、\(\rm{Al_{2}O_{3}}\)和\(\rm{Fe_{2}O_{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rm{(1)I}\)、\(\rm{II}\)、\(\rm{III}\)、\(\rm{IV}\)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           

              \(\rm{(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rm{B}\)、\(\rm{C}\)、\(\rm{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固体\(\rm{B}\)        ;沉淀\(\rm{C}\)与\(\rm{NaOH}\)溶液作用所得溶液中溶质        ;溶液\(\rm{E}\)除含多余氨水、硫酸钾还含有         

              \(\rm{(3)}\)写出反应\(\rm{}\)和\(\rm{ƒ}\)的离子方程式:                                

            • 4.

              某强酸性溶液\(\rm{X}\),可能含有\(\rm{Al^{3+}}\)、\(\rm{Ba^{2+}}\)、\(\rm{NH_{4}^{+}}\)、\(\rm{Fe^{2+}}\)、\(\rm{Fe^{3+}}\)、\(\rm{CO_{3}^{2-}}\)、\(\rm{SO_{4}^{2-}}\)、\(\rm{SiO_{3}^{2-}}\)、\(\rm{NO_{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其现象及转化如下图。有一种气体是红棕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溶液\(\rm{X}\)中除了\(\rm{H^{+}}\)外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

              \(\rm{(2)}\)溶液\(\rm{X}\)中有一种不能确定的离子,如何检验该离子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

              \(\rm{(3)}\)产生气体\(\rm{A}\)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转化\(\rm{⑦}\)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

              \(\rm{(1)}\)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

              \(\rm{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工业炼铝的原料由铝土矿提取而得,提取过程中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

              \(\rm{②Al-Mg}\)合金焊接前用\(\rm{NaOH}\)溶液处理\(\rm{Al_{2}O_{3}}\)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焊接过程中使用的保护气为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2)}\)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航母用钢可由低硅生铁冶炼而成,则在炼铁过程中为降低硅含量需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_。

              \(\rm{(3)}\)航母螺旋桨主要用铜合金制造。


              \(\rm{①80.0 g Cu-Al}\)合金用酸完全溶解后,加入过量氨水,过滤得白色沉淀\(\rm{39.0 g}\),则合金中\(\rm{Cu}\)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rm{②}\)为分析某铜合金的成分,用酸将其完全溶解后,用\(\rm{NaOH}\)溶液调节\(\rm{pH}\),当\(\rm{pH=3.4}\)时开始出现沉淀,分别在\(\rm{pH}\)为\(\rm{7.0}\)、\(\rm{8.0}\)时过滤沉淀,结合题图信息推断该合金中除铜外一定含有________。

            • 6.

              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钴渣\(\rm{[}\)含\(\rm{Co(OH)_{3}}\)、\(\rm{Fe(OH)_{3}}\)等\(\rm{]}\) 制备钴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rm{(1)}\)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__  ;化学实验室中若对\(\rm{CoCO_{3}}\)沉淀进行灼烧,应在              \(\rm{(}\)填仪器名称\(\rm{)}\)中进行。

              \(\rm{(2)}\)沉钴过程中还有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  

              \(\rm{(3)}\)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钴分解后的钴氧化物\(\rm{(}\)其中\(\rm{Co}\)的化合价为\(\rm{+2}\)、\(\rm{+3)}\),用\(\rm{300mL 5mol·L^{-1}}\)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rm{CoCl_{2}}\)溶液和\(\rm{3.36L(}\)标准状况\(\rm{)}\)黄绿色气体。

              \(\rm{①}\)写出生成黄绿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rm{②}\)试确定该钴氧化物的化学式。\(\rm{(}\)写出计算过程\(\rm{)}\)。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D的作用是______.
              (3)E中的现象是______.
              (4)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 8.
              铁、铜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FeCl_{3}}\)溶液可用于腐蚀电路铜板,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rm{(2)}\)某同学根据原电池原理\(\rm{.}\)将上述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在该原电池中,以\(\rm{FeCI_{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以石墨为正极材料\(\rm{.}\)负极材料应选用      ,负极上发生       反应\(\rm{(}\)填写“氧化”或“还原”\(\rm{)}\),电解质溶液中的\(\rm{Cl^{-}}\)向      极移动\(\rm{(}\)填写“正”或“负”\(\rm{)}\),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测得某电极减轻了\(\rm{6.4g}\),则该原电池电路共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rm{(3)}\)将铜粉加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可制得硫酸铜\(\rm{.}\)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

              从宏观现象探究微观本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以\(\rm{FeCl_{3}}\)溶液为实验对象,探究其与碱性物质之间反应的复杂多样性。实验如下:

              \(\rm{(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rm{(2)②}\)中逸出的无色气体是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rm{Na_{2}CO_{3}}\)与\(\rm{Na_{2}SO_{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共性是               \(\rm{(}\)写一条\(\rm{)}\);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rm{Na_{2}CO_{3}}\)与\(\rm{Na_{2}SO_{3}}\)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是                  \(\rm{(}\)写一条\(\rm{)}\)。

              \(\rm{(3)}\)对于\(\rm{③}\)中的实验现象,同学们有诸多猜测,继续进行实验:

              Ⅰ\(\rm{.}\)甲取\(\rm{③}\)中的红棕色溶液少许,滴入少量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甲得出结论:

               \(\rm{FeCl_{3}}\)与\(\rm{Na_{2}SO_{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Ⅱ\(\rm{.}\)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证实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其实验方案是     

              \(\rm{(4)}\)受以上实验的启发,同学们对\(\rm{pH≈8}\)的\(\rm{1mol/L NaF}\)溶液与\(\rm{FeCl_{3}}\)溶液混合时的现象产生了好

               奇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

              \(\rm{④}\)向\(\rm{2 mL 0.2 mol/L FeCl_{3}}\)溶液中滴入\(\rm{2 mL1mol/L NaF}\)溶液,溶液变无色。

               

              \(\rm{⑤}\)向\(\rm{2 mL 0.2 mol/L FeCl_{3}}\)溶液中滴入\(\rm{2 mL}\)蒸馏水,溶液颜色变浅。

               

              Ⅰ\(\rm{.⑤}\)的实验目的是                                                             

              Ⅱ\(\rm{.}\)为探究\(\rm{④}\)中溶液变无色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显示:\(\rm{FeF_{3}}\)溶液为无色。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                        

              \(\rm{(5)}\)根据实验,\(\rm{FeCl_{3}}\)溶液与碱性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多样性与                   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