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I.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进行以下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rm{(1)}\)步骤\(\rm{①}\)灼烧海带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rm{(}\)选填编号\(\rm{)}\)

                    

              \(\rm{(2)}\)步骤\(\rm{③}\)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rm{(3)}\)步骤\(\rm{④}\)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⑤}\)为萃取\(\rm{-}\)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


              甲\(\rm{.}\)加入萃取剂后振荡  乙\(\rm{.}\)静置分层          丙\(\rm{.}\)分离

              以上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rm{(}\)填“甲”、“乙”或“丙”\(\rm{)}\)。

              \(\rm{(5)}\)步骤\(\rm{⑤}\)中不能用酒精代替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检验提取碘后的水层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II.}\)下图转化关系中,\(\rm{A}\)、\(\rm{B}\)、\(\rm{C}\)、\(\rm{D}\)、\(\rm{E}\)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rm{A}\)是固体,其余都是气体,且\(\rm{C}\)呈黄绿色。化合物\(\rm{H}\)和\(\rm{I}\)两种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化合物\(\rm{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反应\(\rm{①}\)和\(\rm{②}\)均在溶液中进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D}\)_______________、\(\rm{F}\)__________________。

              \(\rm{(2)}\)反应\(\rm{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向\(\rm{K}\)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

              \(\rm{(4)}\)将少量单质\(\rm{C}\)通入盛有淀粉\(\rm{KI}\)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变为蓝色。该反应说明单质\(\rm{C}\)的氧化性________于单质碘\(\rm{(}\)填“强”或“弱”\(\rm{)}\)。

              \(\rm{(5)}\)向\(\rm{J}\)溶液中滴入\(\rm{NaOH}\)溶液时,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沉淀由灰白色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rm{(1)}\)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溶液,这种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rm{(3)}\)装置\(\rm{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rm{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rm{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rm{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rm{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rm{B}\)中应放置的溶液是________。

              A.水    \(\rm{B.}\)酸性\(\rm{KMnO_{4}}\)溶液     \(\rm{C.}\)浓溴水     \(\rm{D.}\)饱和\(\rm{NaHSO_{3}}\)溶液

              \(\rm{(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rm{18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反应完毕时,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中学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rm{Fe^{2+}}\)、\(\rm{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rm{(1)}\)本次实验中共需要\(\rm{1mol/L FeCl_{2}}\)溶液\(\rm{100 mL}\),配制时涉及到如下操作:

              \(\rm{①}\)步骤\(\rm{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rm{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步骤\(\rm{E}\)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rm{(}\)填“洗涤”、“转移”、“定容”\(\rm{)}\);该步中视线应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___________。

              \(\rm{③}\)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rm{(}\)双选\(\rm{)}\)。
              A.溶解后小烧杯、玻璃棒没有洗涤
              B.所用容量瓶中,已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rm{(2)}\)取\(\rm{2mL FeCl_{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rm{1}\)滴\(\rm{KSCN}\)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rm{Cl_{2}}\)可将\(\rm{Fe^{2+}}\)氧化成\(\rm{Fe^{3+}}\)。\(\rm{FeCl_{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3)}\)在\(\rm{(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溶液变成________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以硫铁矿\(\rm{(}\)主要成分为\(\rm{FeS_{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rm{(FeCl_{3}·6H_{2}O)}\)的工艺流程如下:

                  \(\rm{(1)}\)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检验氧化生成的阳离子的试剂是________。

                  \(\rm{(2)}\)尾气中主要含\(\rm{N_{2}}\)、\(\rm{O_{2}}\)、\(\rm{SO_{2}}\)和少量的\(\rm{CO_{2}}\)、\(\rm{H_{2}O}\),取标准状况下的尾气\(\rm{VL}\)测定\(\rm{SO_{2}}\)含量。

                  方案一:让尾气缓慢通过以下装置。

                  \(\rm{①C}\)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rm{②}\)实验时先通入尾气,再通入一定量氮气。若通过\(\rm{B}\)装置的增重来测量\(\rm{SO_{2}}\)的体积分数。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rm{(}\)填“是”或“否”\(\rm{)}\),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rm{(}\)若方案合理该空不必填写\(\rm{)}\)。

                  方案二:将尾气缓慢通过足量溴水,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rm{mg}\)。

                  \(\rm{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rm{②}\)进行沉淀洗涤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rm{③SO_{2}}\)含量的表达式是________\(\rm{(}\)用含\(\rm{m}\)、\(\rm{V}\)的代数式表示\(\rm{)}\)。

                  \(\rm{(3)}\)从\(\rm{FeCl_{3}}\)溶液中得到\(\rm{FeCl_{3}·6H_{2}O}\)晶体的操作包括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该过程需保持盐酸过量,结合必要的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 5.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rm{Fe^{2+}}\)氧化为\(\rm{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rm{Cl_{2}}\)能将\(\rm{Fe^{2+}}\)氧化为\(\rm{Fe^{3+}}\),那么\(\rm{Br_{2}}\)和\(\rm{I_{2}}\)能否将\(\rm{Fe^{2+}}\)氧化为\(\rm{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rm{Br_{2}}\)和\(\rm{I_{2}}\)都可能将\(\rm{Fe^{2+}}\)氧化为\(\rm{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________。

              部分同学认为\(\rm{Br_{2}}\)和\(\rm{I_{2}}\)都不能将\(\rm{Fe^{2+}}\)氧化为\(\rm{Fe^{3+}}\),还有同学认为\(\rm{Br_{2}}\)能将\(\rm{Fe^{2+}}\)氧化为

              \(\rm{Fe^{3+}}\)而\(\rm{I_{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rm{10 mL}\) 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

              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rm{1}\):

              试管

              操作

              现象

              \(\rm{①}\)

              先向试管中加入\(\rm{2 mL FeCl_{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rm{②}\)

              先向试管中加入\(\rm{2 mL FeCl_{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rm{(1)}\)对\(\rm{①}\)中现象同学甲认为可以说明溴水能将\(\rm{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rm{2}\):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rm{(2)}\)对\(\rm{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了讨论:

                  可能\(\rm{1}\):碘水与\(\rm{FeCl_{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rm{2}\):_____________。

              实验\(\rm{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现象

              向试管\(\rm{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rm{0.5 mLCCl_{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rm{KSCN}\) 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红色;上层溶液滴加\(\rm{KSCN}\) 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rm{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rm{4}\):

              实验\(\rm{4}\):

              操作

              现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rm{2 mL FeCl_{2}}\)溶液,滴加\(\rm{0.5mL}\)碘水后,再加入\(\rm{0.5mL}\) 苯\(\rm{(}\)苯的密度比水小,且与水不互溶\(\rm{)}\),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rm{KSCN}\) 溶液

              静置后,上层液为紫色,下层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rm{KSCN}\)溶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

                你认为实验\(\rm{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丁根据实验\(\rm{4}\)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根据实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rm{Cl_{2}}\)、\(\rm{Br_{2}}\)、\(\rm{I_{2}}\)、\(\rm{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 6.

              某混合物\(\rm{A}\),含有\(\rm{KAl(SO_{4})_{2}}\)、\(\rm{Al_{2}O_{3}}\)和\(\rm{Fe_{2}O_{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rm{(1)}\)Ⅰ、Ⅱ、Ⅲ、Ⅳ四步中分离溶液和沉淀采用的相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rm{(2)}\)写出\(\rm{B}\)、\(\rm{D}\)中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固体\(\rm{B}\)____________;沉淀\(\rm{D}\)______________。

              \(\rm{(3)}\)写出\(\rm{①}\)、\(\rm{②}\)、\(\rm{③}\)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rm{Fe^{2+}}\)、\(\rm{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rm{(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rm{0.1mol/L}\)的溶液\(\rm{.}\)在\(\rm{FeCl_{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甲组同学取\(\rm{2mL FeCl_{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rm{1}\)滴\(\rm{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rm{Cl_{2}}\)可将\(\rm{Fe^{2+}}\)氧化。\(\rm{FeCl_{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rm{(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rm{2mLFeCl_{2}}\)溶液中先加入\(\rm{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rm{l}\)滴\(\rm{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丙组同学取\(\rm{10 mL0.1mol/LKI}\)溶液,加入\(\rm{6mL0.1mol/LFeCl_{3}}\)溶液混合。分别取\(\rm{2mL}\)此溶液于\(\rm{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rm{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rm{1mLCCl_{4}}\)充分振荡、静置,\(\rm{CCl_{4}}\)层呈紫色;

              \(\rm{②}\)第二只试管中加入\(\rm{1}\)滴\(\rm{K_{3}[Fe(CN)_{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rm{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rm{1}\)滴\(\rm{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rm{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实验\(\rm{①}\)和\(\rm{③}\)说明:在\(\rm{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rm{ (}\)填“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rm{)}\)。

              \(\rm{(5)}\)丁组同学向盛有\(\rm{H_{2}O_{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rm{FeCl_{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rm{.}\)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士兵在野外加热食物时通常采用“无焰食物加热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镁粉、铁粉、氯化钠粉末\(\rm{.}\)使用时加入水与其中的镁反应放出热量\(\rm{.}\)下面是在室温下对本产品的两个探究实验.
              实验\(\rm{1}\):向加有等量水的三个相同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结果见图\(\rm{1}\).

              \(\rm{①1.0mol}\)镁条、\(\rm{0.10mol}\)铁粉、\(\rm{0.10mol}\)氯化钠粉末;
              \(\rm{②}\)将\(\rm{1.0mol}\)镁条剪成\(\rm{100}\)份、\(\rm{0.10mol}\)铁粉、\(\rm{0.10mol}\) 氯化钠粉末;
              \(\rm{③1.0mol}\)镁粉、\(\rm{0.10mol}\) 铁粉、\(\rm{0.10mol}\)氯化钠粉末;
              实验\(\rm{2}\):向加有\(\rm{100mL}\)水的多个相同的隔热容器中分别加入由\(\rm{0.10mol}\)镁粉、\(\rm{0.50mol}\)铁粉及不同量的氯化钠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不断搅拌,第\(\rm{15min}\)时记录温度升高的幅度,结果见图\(\r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rm{1}\)证实了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______有关.
              \(\rm{(2)}\)实验\(\rm{2}\)中当\(\rm{NaCl}\)的用量大于\(\rm{0.125mol}\)时,实验就无须再做的原因是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
              A.加入更多的\(\rm{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rm{NaCl}\)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沸点不再有温度变化
              D.需要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温度
              \(\rm{(3)}\)如果在实验\(\rm{2}\)中加入\(\rm{0.060mol}\)的\(\rm{NaCl}\),则第\(\rm{15min}\)时混合物的温度最接近于______\(\rm{(}\)填字母\(\rm{)}\).
              A.\(\rm{34℃B.42℃C.50℃D.62℃}\)
              \(\rm{(4)}\)加入铁粉和\(\rm{NaCl}\)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
            • 9. 某同学在实验室从如图I标签的试剂瓶中取少许钠进行燃烧实验,实验后发现还有少许黑色固体生成.从反应物及实验操作猜测:该黑色物质可能为炭与另一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题意和图示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图Ⅱ中A的名称    
              (2)此氧化物可能是        (写化学式)
              (3)对黑色固体物质的组成作如图所示探究
              ①实验I加入盐酸溶液的目的是    
              ②仅通过实验Ⅱ,用最简步骤能快速确定
              黑色氧化物的组成,请完善该设计.(限选试剂:稀盐酸、KSCN溶液、10%H2O2 溶液)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相关离子方程式
              取少量实验Ⅰ中的澄清溶液,加入试剂        
                  
            • 10. 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1)写出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_
              (2)为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需从图2选择必要的装置,其正确的连接顺序为(用接口字母表示)a ______ .描述能证明气体产物的实验现象 ______
              (3)反应停止,待试管A冷却后,取少量其中的固体物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如图3实验:

              ①试剂X的化学式为 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文字表示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 ______
              ③若在实验中加入了过量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现对褪色的原因进行探究.
              Ⅰ.提出假设:
              假设1:溶液中的SCN-被氧化.
              假设2:溶液中的Fe3+被氧化.
              假设3: ______
              Ⅱ.设计方案:请对所提出的假设2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方案. ______
              Ⅲ.方案实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