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已知实验室制备\(\rm{1}\),\(\rm{2-}\)二溴乙烷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被碳化。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rm{1}\),\(\rm{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rm{/g · cm^{-3}}\)

                 \(\rm{0.79}\)

                 \(\rm{2.2}\)

                \(\rm{0.71}\)

              沸点\(\rm{/℃}\)

                 \(\rm{78.5}\)

                 \(\rm{132}\)

                \(\rm{34.6}\)

               熔点\(\rm{/℃}\)

                \(\rm{-130}\)

                  \(\rm{9}\)

                \(\rm{-116}\)

              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在装置\(\rm{C}\)中应加入______\(\rm{(}\)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rm{a.}\)水    \(\rm{b.}\)浓硫酸       \(\rm{c.}\)氢氧化钠溶液       \(\rm{d.}\)饱和食盐水

              \(\rm{(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rm{(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rm{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以免物质凝固堵塞导管。

            • 2.

              Ⅰ\(\rm{.}\)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rm{(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操作步骤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轻振荡使其混合均匀。

              \(\rm{(2)}\)浓硫酸的作用是:\(\rm{① }\)_______________; \(\rm{② }\)______________。

              \(\rm{(3)}\)上边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液面上而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溶液的倒吸。造成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rm{(4)}\)分离得到乙酸乙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分离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rm{(5)}\)若加的醇是\(\rm{C_{2}H_{5}^{18}OH}\)写出制乙酸乙酯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甲苯和溴乙烷混合物可通过如下流程进行分离。


              请填写下列空白:

               \(\rm{(1)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2)}\)操作\(\rm{①}\)能否用分液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甲苯与溴乙烷的混合物中加入\(\rm{NaOH}\)溶液并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如果\(\rm{Y}\)为乙烯,则试剂\(\rm{B}\)为_________,“一定条件”是指_______。

            • 3. 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有关物质的沸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如表:

              物质

              甲醇

              苯甲酸

              苯甲酸甲酯

              沸点\(\rm{/}\)\(\rm{℃}\)

              \(\rm{64.7}\)

              \(\rm{249}\)

              \(\rm{199.6}\)

              相对分子质量

              \(\rm{32}\)

              \(\rm{122}\)

              \(\rm{136}\)


              Ⅰ\(\rm{.}\)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烧瓶中加入\(\rm{12.2g}\)苯甲酸和\(\rm{20mL}\)甲醇\(\rm{(}\)密度约\(\rm{0.79g/mL)}\),再小心加入\(\rm{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rm{(1)}\)混合液体时最后加入浓硫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若反应产物水分子中间有同位素\(\rm{{\,\!}^{18}O}\),写出能表示反应前后\(\rm{{\,\!}^{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rm{(2)}\)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

              \(\rm{(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室制取苯甲酸甲酯的装置\(\rm{(}\)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rm{).}\)根据有机物的特点,最好采用装置_______\(\rm{(}\)填“甲”、“乙”、“丙”\(\rm{)}\)。


              Ⅱ\(\rm{.}\)粗产品的精制

              \(\rm{(4)}\)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图流程图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填入恰当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rm{I}\)为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

            • 4.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得主要装置如图中\(\rm{A}\)所示,主要步骤:

              \(\rm{①}\)在\(\rm{a}\)试管中按\(\rm{2}\):\(\rm{3}\):\(\rm{2}\)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

              \(\rm{②}\)按\(\rm{A}\)图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rm{b}\)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rm{(}\)加入几滴酚酞试液\(\rm{)}\)中;

              \(\rm{③}\)小火加热\(\rm{a}\)试管中的混合液;

              \(\rm{④}\)等\(\rm{b}\)试管中收集到约\(\rm{2mL}\)产物时停止加热\(\rm{.}\)撤下\(\rm{b}\)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

              \(\rm{⑤}\)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rm{(1)}\)写出\(\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rm{(2)}\)步骤\(\rm{④}\)中可观察到\(\rm{b}\)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rm{(3)A}\)装置中使用球形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步骤\(\rm{⑤}\)中分离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__。

              \(\rm{(4)}\)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rm{A}\)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rm{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rm{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rm{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rm{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
              编号

              试管\(\rm{a}\)中试剂

              试管\(\rm{b}\)中试剂

              测得有机层
              的厚度\(\rm{/cm}\)

              \(\rm{A}\)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1mL18mol⋅L^{-1}}\)浓硫酸

              饱和\(\rm{Na_{2}CO_{3}}\)溶液

              \(\rm{5.0}\)

              \(\rm{B}\)

              \(\rm{3mL}\)乙醇、\(\rm{2mL}\)乙酸

              \(\rm{0.1}\)

              \(\rm{C}\)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6mL 3mol⋅L^{-1} H_{2}SO_{4}}\)

              \(\rm{1.2}\)

              \(\rm{D}\)

              \(\rm{3mL}\)乙醇、\(\rm{2mL}\)乙酸、盐酸

              \(\rm{1.2}\)

              \(\rm{①}\)实验\(\rm{D}\)的目的是与实验\(\rm{C}\)相对照,证明\(\rm{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rm{.}\)实验\(\rm{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rm{mL}\)和__\(\rm{mol⋅L^{-1}}\)。

              \(\rm{②}\)分析实验______\(\rm{(}\)填实验编号\(\rm{)}\)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rm{H_{2}SO_{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rm{③}\)加热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但实验发现温度过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rm{④}\)为充分利用反应物,该同学又设计了图中甲、乙两个装置\(\rm{(}\)利用乙装置时,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rm{)}\)。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 5. 苯甲酸乙酯\(\rm{(C_{9}H_{10}O_{2})}\)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rm{(Mr=122)}\)                         \(\rm{(Mr=150)}\)

              \(\rm{*}\)苯甲酸在\(\rm{100℃}\)会迅速升华。

                          图\(\rm{1}\)                             图\(\rm{2}\)

              实验步骤如下:

              \(\rm{①}\)在\(\rm{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rm{12.20 g}\)苯甲酸、\(\rm{25mL}\)乙醇\(\rm{(}\)过量\(\rm{)}\)、\(\rm{20mL}\)环己烷,以及\(\rm{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图\(\rm{1}\)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rm{65~70℃}\)加热回流\(\rm{2h}\)。反应时环己烷\(\rm{-}\)乙醇\(\rm{-}\)水会形成“共沸物”\(\rm{(}\)沸点\(\rm{62.6℃)}\)蒸馏出来。再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rm{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rm{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rm{Na_{2}CO_{3}}\)至溶液呈中性。

              \(\rm{④}\)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rm{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有机层。加入氯化钙,对粗产品进行蒸馏\(\rm{(}\)装置如图\(\rm{2}\)所示\(\rm{)}\)。低温蒸出乙醚后继续升温,接收\(\rm{210~213℃}\)的馏分。

              \(\rm{⑤}\)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rm{12.86mL}\).

              \(\rm{(1)}\)步骤\(\rm{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rm{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rm{A.65~70℃}\)  \(\rm{B.78~80℃}\)  \(\rm{C.85~90℃}\)  \(\rm{D.215~220℃}\)

              \(\rm{(3)}\)步骤\(\rm{③}\)中若\(\rm{Na_{2}CO_{3}}\)加入不足,在步骤\(\rm{④}\)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④}\)中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蒸馏装置图中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在步骤\(\rm{④}\)中加入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将分液漏斗倒转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由下口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由下口放出。
              \(\rm{(5)}\)   该实验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____。

            • 6.
              某化学小组同学欲在实验室中用乙醇制备\(\rm{1}\),\(\rm{2-}\)二溴乙烷\(\rm{.}\)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rm{1}\):
              \(\rm{(1)}\)请写出\(\rm{A}\)和\(\rm{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A}\): ______ .
              \(\rm{B}\): ______ .
              \(\rm{(2)}\)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rm{①}\)此反应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浓硫酸的存在下,乙醇可发生如下反应生成乙醚,\(\rm{2CH_{3}CH_{2}OH \xrightarrow[{浓硫酸}]{140℃}CH_{3}CH_{2}OCH_{2}CH_{3}+H_{2}O}\)
              \(\rm{②}\)乙醚不与溴水反应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rm{1}\),\(\rm{2-}\)二溴乙烷  乙醚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沸点\(\rm{/℃}\)  \(\rm{78.5}\)  \(\rm{132}\)  \(\rm{34.6}\)
              若最终产物中混有少量乙醚,可用 ______ 的方法除去.
              \(\rm{(3)}\)丙同学观察到:在实验后期\(\rm{A}\)中液体变黑,认为应该在装置\(\rm{A}\)和\(\rm{B}\)之间加入装置如图\(\rm{2}\) ______ \(\rm{(}\)填序号\(\rm{)}\),此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 7.

              实验室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rm{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rm{(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rm{)}\):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rm{1}\),\(\rm{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rm{/g ·cm^{-3}}\)

                 \(\rm{0.79}\)

                 \(\rm{2.2}\)

                 \(\rm{0.71}\)

               沸点\(\rm{/℃}\)

                 \(\rm{78.5}\)

                 \(\rm{132}\)

                 \(\rm{34.6}\)

               熔点\(\rm{/℃}\)

                 一\(\rm{l30}\)

                 \(\rm{9}\)

                 \(\rm{-1l}\) \(\rm{6}\)

              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rm{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rm{(}\)单选\(\rm{)}\)

               \(\rm{A.}\)引发反应  \(\rm{B.}\)加快反应速度   \(\rm{C.}\)防止乙醇挥发  \(\rm{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rm{(2)}\)在装置\(\rm{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rm{A.}\)水   \(\rm{B.}\)浓硫酸     \(\rm{C.}\)氢氧化钠溶液      \(\rm{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rm{(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明显的现象是                  

              \(\rm{(4)}\)将\(\rm{1}\),\(\rm{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rm{(}\)上、下\(\rm{)}\) 

              \(\rm{(5)B}\)装置的作用是监控整个装置是否堵塞,若发生堵塞,\(\rm{B}\)中现象为          

              \(\rm{(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rm{.}\)可用       的方法除去;

              \(\rm{(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rm{D}\),但又不能过度冷却\(\rm{(}\)如用冰水\(\rm{)}\),其原因是              

            • 8.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将不同浓度的硫酸与\(\rm{3mL}\)无水乙醇和\(\rm{2mL}\)冰醋酸混合,分别进行制取乙酸乙酯的研究。

              \(\rm{(1)}\)仪器\(\rm{B}\)的名称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rm{(2)}\)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如下表:


              Ⅰ\(\rm{.}\)第\(\rm{①}\)组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随反应进行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的原因是________。若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rm{.}\)试管\(\rm{C}\)的酯层中没有乙酸的实验组是\(\rm{(}\)填组序号\(\rm{)}\)________;从实验结果分析,选用催化剂的最佳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rm{.}\)由实验结果可知,盐酸_____\(\rm{(}\)填“能”或“不能”\(\rm{)}\)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其原因是_____。

            • 9.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rm{⑴}\)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顺序是将                            ,然后轻轻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rm{⑵}\)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rm{⑶}\)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                   

              \(\rm{⑷}\)在加热的试管中常常加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rm{⑸}\)实验中常用               溶液来吸收生成的乙酸乙酯。

                 \(\rm{⑹}\)制得的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               \(\rm{(}\)填“大”或“小”\(\rm{)}\),可用_____________\(\rm{ (}\)填仪器名称\(\rm{)}\)进行分离。

            • 10.
              某人设计淀粉利用方案如下图\(\rm{1}\)所示:

              其中:\(\rm{A}\)是乙烯能催熟水果,\(\rm{B}\)是高分子化合物,\(\rm{D}\)为乙酸乙酯\(\rm{.}\)请回答以下问题:
              \(\rm{(1)A→CH_{3}CH_{2}OH}\)反应类型 ______ ;\(\rm{C→D}\)反应类型 ______ ,检验\(\rm{CH_{3}CHO}\)的试剂可以是 ______ ,现象为 ______ .
              \(\rm{(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rm{①A→CH_{3}CH_{2}OH}\): ______
              \(\rm{②CH_{3}CH_{2}OH→CH_{3}CHO}\): ______
              \(\rm{(3)}\)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图\(\rm{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rm{(}\)如图\(\rm{2)}\):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 ______ \(\rm{(}\)填“甲”或“乙”\(\rm{).}\)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______ \(\rm{.}\)在试管\(\rm{②}\)中加入\(\rm{5mLX}\)试剂为 ______ \(\rm{(}\)化学式\(\rm{).}\)反应结束后能观察到试管\(\rm{②}\)中的现象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