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I)}\)下图为实验室制乙酸乙脂的装置。

              \(\rm{(1)}\)、装置中通蒸汽的导管要插在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液面以上,不能插在溶液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rm{(2)}\)、浓\(\rm{H_{2}SO_{4}}\)的作用: \(\rm{①}\)____________\(\rm{②}\)_____________

              \(\rm{(3)}\)、饱和\(\rm{Na_{2}CO_{3}}\)的作用:\(\rm{①}\)__________\(\rm{②}\)______________

              \(\rm{(4)}\)、试管中加入沸石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实验室生成的乙酸乙脂,其密度比水______\(\rm{(}\)填“大”或“小”\(\rm{)}\),乙酸乙酯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

              \(\rm{(II)}\)已知\(\rm{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rm{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rm{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rm{A}\)的电子式___________,\(\rm{B}\)、\(\rm{D}\)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别是 _______、______\(\rm{(}\)填结构简式\(\rm{)}\)。

              \(\rm{(2)}\)写出\(\rm{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 2.

              某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根据题意, 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前,向\(\rm{100 mL}\)量筒中充入\(\rm{CH_{4}}\)、\(\rm{Cl_{2}}\)的方法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rm{(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量筒内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瓶中气体的_____________,量筒内的_____              \(\rm{\_}\)_______等。

              \(\rm{(3)}\)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只写第一步\(\rm{)}\)

            • 3.

              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rm{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rm{(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rm{(4)}\)若用\(\rm{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rm{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 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葡萄可用于酿酒\(\rm{.(1)}\)检验葡萄汁含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备的\(\rm{Cu(OH)_{2}}\),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__。
              \(\rm{(2)}\)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rm{①}\)试管\(\rm{a}\)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实验开始时,试管\(\rm{b}\)中所选用的试剂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有机物\(\rm{E}\)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rm{E}\)为无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为研究\(\rm{E}\)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rm{①}\)称取\(\rm{E 9.0 g}\),升温使其汽化,测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rm{H_{2}}\)的\(\rm{45}\)倍。

              \(\rm{②}\)将此\(\rm{9.0 g E}\)在足量纯\(\rm{O_{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通过碱石灰、无水硫酸铜粉末、足量石灰水,发现碱石灰增重\(\rm{14.2g}\),硫酸铜粉末没有变蓝,石灰水中有\(\rm{10.0g}\)白色沉淀生成;向增重的碱石灰中加入足量盐酸后,产生\(\rm{4.48L}\)无色无味气体\(\rm{(}\)标准状况\(\rm{)}\)。

              \(\rm{③}\)经红外光谱测定,证实其中含有羟基,羧基,甲基。

              试回答:

              \(\rm{①9.0g}\)有机物\(\rm{E}\)完全燃烧时,经计算生成\(\rm{CO_{2}}\)共为________ \(\rm{mol}\);生成水_______克。

              \(\rm{②}\)写出 \(\rm{E}\)与\(\rm{NaHCO_{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在\(\rm{A}\)中加入\(\rm{4.4 g}\)的异戊醇,\(\rm{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rm{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rm{A}\),回流\(\rm{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rm{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rm{3.9 g}\)。\(\rm{(}\)说明: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但上述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无法完全转化为生成物\(\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rm{(}\)填标号\(\rm{)}\)。

              \(\rm{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rm{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rm{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rm{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rm{(4)}\)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rm{(}\)填标号\(\rm{)}\)。

              \(\rm{(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30℅ b.40℅ c.50℅ d.60℅}\)

              \(\rm{(7)}\)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rm{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rm{(}\)填“高”或者“低”\(\rm{)}\)原因是_____________。

            • 6.

              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实验室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苯甲酸甲酯.

               

              熔点\(\rm{/℃}\)

              沸点\(\rm{/℃}\)

              密度\(\rm{/g·cm}\)\(\rm{{\,\!}^{-}}\)\(\rm{{\,\!}^{3}}\)

              水溶性

              苯甲酸\(\rm{C_{6}H_{5}COOH}\)\(\rm{)}\)

              \(\rm{122.4}\)

              \(\rm{249}\)

              \(\rm{1.27}\)

              微溶

              甲醇\(\rm{(}\)\(\rm{CH_{3}OH}\)\(\rm{)}\)

              \(\rm{-}\)\(\rm{97}\)

              \(\rm{64.3}\)

              \(\rm{0.79}\)

              互溶

              苯甲酸甲酯

              \(\rm{-}\)\(\rm{12.3}\)

              \(\rm{199.6}\)

              \(\rm{1.12}\)

              不溶

              请回答:

              \(\rm{(1)}\)试管\(\rm{A}\)中盛放的试剂为甲醇、______和苯甲酸,\(\rm{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rm{①}\)吸收挥发出的甲醇和苯甲酸,\(\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rm{A}\)中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A、立即补加    \(\rm{B}\)、冷却后补加     \(\rm{C}\)、不需补加    \(\rm{D}\)、重新配料

              \(\rm{(3)}\)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rm{B}\)试管中液面___\(\rm{(}\)填“上层”或“下层”\(\rm{)}\)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若分离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这种方法叫做____。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直接将苯甲酸甲酯从仪器的上口倒出

              \(\rm{b.}\)直接将苯甲酸甲酯从仪器的下口放出

              \(\rm{c.}\)先将水层从仪器的下口放出,再将苯甲酸甲酯从下口放出

              \(\rm{d.}\)先将水层从仪器的下口放出,再将苯甲酸甲酯从上口倒出

              \(\rm{(4)}\)苯甲酸甲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水中的氧原子是\(\rm{{\,\!}^{18}O}\),写出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注明\(\rm{{\,\!}^{18}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rm{A}\)中放有浓硫酸,\(\rm{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rm{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rm{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rm{CaCl_{2}·6C_{2}H_{5}OH}\);\(\rm{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见表: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rm{/℃}\)

              \(\rm{34.7}\)

              \(\rm{78.5}\)

              \(\rm{118}\)

              \(\rm{77.1}\)

              请回答:

              \(\rm{(1)}\)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rm{(2)}\)球形干燥管\(\rm{C}\)的作用是________。若反应前向\(\rm{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rm{(}\)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

              \(\rm{(3)}\)从\(\rm{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

            • 8.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情况,设计了几个实验\(\rm{{.}}\)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rm{(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rm{(}\)只写第一步\(\rm{)}\).
              \(\rm{(2)}\)水槽中盛放的液体最好是 ______\(\rm{(}\)填编号\(\rm{)}\).
              【实验二】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滴加\(\rm{{AgN}O_{3}}\)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rm{(3)}\)该实验结论不合理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三】
              步骤一:收集半试管氯气,加入\(\rm{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采用\(\rm{DIS}\)系统的\(\rm{pH}\)传感器测溶液的\(\rm{pH(}\)下同\(\rm{){.}}\)测得\(\rm{pH{=}3{.}26}\).
              步骤二: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rm{(}\)各占\(\rm{50{\%})}\),在\(\rm{40W}\)的日光灯下光照\(\rm{6min}\)后,加入\(\rm{10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得\(\rm{pH{=}1{.}00}\).
              \(\rm{(4)}\)有同学认为:根据步骤二测得\(\rm{pH}\)比步骤一测得\(\rm{pH}\)要低,可以判断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rm{{.}}\)你认为他的理由是否合理 ______\(\rm{(}\)选填\(\rm{"}\)合理\(\rm{"}\)或\(\rm{"}\)不合理\(\rm{")}\).
              \(\rm{(5)}\)假设氯气完全参与反应,且不考虑氯气溶解于水\(\rm{{.}}\)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水稀释到\(\rm{100{.}00mL}\),取\(\rm{20{.}00mL}\)稀释液,加入\(\rm{10{.}00mL}\)浓度为\(\rm{0{.}01mol{⋅}L^{{-}1}}\)的\(\rm{{AgN}O_{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试管中原有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rm{ mL}\).
            • 9. 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rm{(1)}\)图中,\(\rm{A}\)管的作用是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                              

              \(\rm{(2)}\)乙炔通入\(\rm{KMnO_{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反应。

              \(\rm{(3)}\)乙炔通入溴的\(\rm{CCl_{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炔发生了        \(\rm{\_}\)反应。

              \(\rm{(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     ,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是                      

            • 10.

              \(\rm{2008}\)年是全球经济急剧衰退的一年,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提高原料利用率来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化工厂利用甲烷与氯气反应得到的副产品来制取盐酸实现了变废为宝的梦想,其生产原理可在实验室中模拟如下,请根据要求填空:

              \(\rm{(1)}\)写出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rm{(2)B}\)装置的三种功能是\(\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rm{③}\)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设\(\rm{\dfrac{V(C{l}_{2})}{V(C{H}_{4})}=x }\),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rm{x}\)值应__________________;

              \(\rm{(4)}\)在\(\rm{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后,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附着有油珠,写出生成产物中密度最大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5)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rm{B.}\)吸收氯气       \(\rm{C.}\)防止倒吸     \(\rm{D.}\)吸收氯化氢

              \(\rm{(6)D}\)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rm{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rm{(}\)填编号\(\rm{)}\)

              \(\rm{①CH_{4}}\) \(\rm{②CH_{3}Cl}\) \(\rm{③CH_{2}Cl_{2}}\) \(\rm{④CHCl_{3}}\) \(\rm{⑤CCl_{4}}\)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