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通过以下途径制取氮气。请回答下列问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rm{(1)}\)途径一:加热\(\rm{NaNO_{2}(}\)一种致癌物质,有毒\(\rm{)}\)与\(\rm{NH_{4}Cl}\)混合物的浓溶液制取\(\rm{N_{2}}\)。
              \(\rm{N_{2}}\)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rm{(}\)填装置代码\(\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 途径二:加热条件下用\(\rm{NH_{3}}\)还原\(\rm{CuO}\)制得纯净的\(\rm{N_{2}}\)和活性铜粉。

              \(\rm{①}\)所需要的氨气可用\(\rm{NH_{4}Cl}\)等为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制取,则氨气发生装置为________\(\rm{(}\)填装置代码\(\rm{)}\),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为制取并收集\(\rm{N_{2}(}\)只允许含水蒸气\(\rm{)}\),某同学设计的装置连接顺序:气体发生装置\(\rm{→E→C→D}\)。若氨气生成的速度过快,\(\rm{D}\)中液体更易倒吸到\(\rm{C}\),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选用下图仪器\(\rm{(}\)含所盛物质\(\rm{)}\),组装成套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顺序,导管口的连接应该是                                         

              \(\rm{(2)}\)试管\(\rm{B}\)、\(\rm{D}\)中各有什么现象,才能表示已检出二氧化碳?

              \(\rm{B}\)中                                   

              \(\rm{D}\)中                                

              \(\rm{(3)}\)写出\(\rm{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烃\(\rm{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rm{F}\)是植物种子和块根、大米、小麦的主要成分。已知气态烃\(\rm{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rm{14}\)倍,\(\rm{D}\)能发生银镜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有机物\(\rm{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rm{(2)}\)检验\(\rm{F}\)的水解反应有\(\rm{E}\)生成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一定条件下\(\rm{C}\)反应生成\(\rm{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一定条件下,\(\rm{A}\)、\(\rm{D}\)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用碳酸钠溶液可鉴别\(\rm{B}\)、\(\rm{C}\)和\(\rm{CH}\)\(\rm{{\,\!}_{3}}\)\(\rm{COOCH}\)\(\rm{{\,\!}_{2}}\)\(\rm{CH}\)\(\rm{{\,\!}_{3}}\)
              \(\rm{{\,\!}}\)C.\(\rm{D}\)、\(\rm{E}\)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二者互为同系物

              D.\(\rm{B}\)分别与\(\rm{A}\)、\(\rm{E}\)反应均生成酯,两反应既是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rm{.}\)甲同学在\(\rm{a}\)、\(\rm{b}\)、\(\rm{c}\)、\(\rm{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rm{50 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钠\(\rm{(Na)}\)、镁\(\rm{(Mg)}\)、铝\(\rm{(Al)}\)、钾\(\rm{(K)}\)金属块,观察现象。

              \(\rm{(1)}\)甲同学设计实验目的是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

              \(\rm{(2)}\)反应最剧烈的烧杯中金属是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A.钠 \(\rm{B.}\)镁 \(\rm{C.}\)铝 \(\rm{D.}\)钾

              \(\rm{(3)}\)实验中发现\(\rm{b}\)、\(\rm{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Ⅱ\(\rm{.}\)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rm{(1)}\)实验装置:

              \(\rm{(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rm{B}\)__________

              \(\rm{(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 \(\rm{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rm{(3)}\)问题探究:\(\rm{(}\)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rm{ > }\)碳酸\(\rm{)}\)

              \(\rm{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E}\)中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试管\(\rm{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rm{③}\)依据试管 \(\rm{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rm{S}\)的非金属性强于\(\rm{C}\)的非金属性___\(\rm{(}\)填 “能”或“否”\(\r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请用下列仪器和药品组成一套由含有硫化钙杂质的电石进行乙炔气体的制备、净化、检验,并可通过计算确定乙炔产率的系列实验装置,溴水的浓度为\(\rm{0.1mol/L}\),体积是\(\rm{20mL}\),\(\rm{NaOH}\)溶液足量.

              \(\rm{(1)}\)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到右流向时,进行实验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是\(\rm{(}\)填\(\rm{A}\)、\(\rm{B}\)、\(\rm{…)}\)
              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  接______.
              \(\rm{(3)}\)为了使实验中气流平稳,液体\(\rm{X}\)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
              \(\rm{(4)}\)若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上述实验,假定溴水\(\rm{(}\)与乙炔\(\rm{)}\)完全反应,生成\(\rm{C_{2}H_{2}Br_{4}}\),用含\(\rm{amol}\)碳化钙的电石\(\rm{Wg}\)与足量\(\rm{X}\)反应,反应完全后,量筒内排入了\(\rm{V L}\)溶液,则生成乙炔的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只需列出算式\(\rm{)}\)
              \(\rm{(5)}\)实验室制得的乙炔中常混有\(\rm{H_{2}S}\)、\(\rm{PH_{3}}\)等杂质气体,可以从酸性\(\rm{KMnO_{4}}\)溶液和\(\rm{CuSO_{4}}\)溶液中选择试剂除去,应该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6)}\)若把乙炔与\(\rm{HCl}\)加成,\(\rm{1mol}\)乙炔完全加成后,其加成产物能和 ____________  \(\rm{mol}\) \(\rm{Cl^{2}}\)发生取代反应.
            • 6.

              现有一定量含有\(\rm{Na_{2}O}\)杂质的\(\rm{Na_{2}O_{2}}\)试样,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rm{Na_{2}O_{2}}\)试样的纯度\(\rm{(}\)可供选用的试剂只有\(\rm{CaCO_{3}}\)固体、\(\rm{6 mol/L}\)盐酸、\(\rm{6 mol/L}\)硫酸和蒸馏水\(\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装置\(\rm{A}\)中液体试剂应选用                             ,理由是                     

              \(\rm{(2)}\)装置\(\rm{B}\)的作用是          ,装置\(\rm{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rm{(3)}\)装置\(\rm{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m{(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rm{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rm{224 mL(}\)标准状况\(\rm{)}\),则\(\rm{Na_{2}O_{2}}\)试样的纯度为             

            • 7.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rm{(}\)已知氮化镁与水反应产生氨气\(\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a}\)仪器的名称是               ,\(\rm{b}\)仪器的名称是                 

              \(\rm{(2)}\)检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rm{(3)}\)写出\(\rm{NaNO_{2}}\)和\(\rm{(NH_{4})_{2}SO_{4}}\)反应制备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rm{(4)C}\)的作用是                          ,\(\rm{D}\)的作用是                      ,\(\rm{C}\)和\(\rm{D}\)的位置是否可以对调?\(\rm{(}\)填“是”或“否”\(\rm{)}\)          ,理由是                                 

              \(\rm{(5)}\)写出\(\rm{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6)}\)请用化学方法确定该实验有氮化镁生成,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用以下试剂\(\rm{(}\)试剂:铁粉、\(\rm{FeCl3}\) 溶液、\(\rm{FeCl2}\) 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锌片、铜片。\(\rm{)}\)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 请帮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rm{Fe}\) 只有还原性;\(\rm{Fe}\)\(\rm{3+}\)只有氧化性;\(\rm{Fe}\)\(\rm{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rm{(2)}\) 除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rm{(3)}\)根据以上结论,完成下列问题:

              \(\rm{①}\)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_______\(\rm{ (}\)填字母序号\(\rm{)}\)  。


              A.\(\rm{Cl2}\)              \(\rm{B.Na}\)                 \(\rm{C.Na}\)\(\rm{+}\)                \(\rm{D.Cl}\)\(\rm{-}\)                \(\rm{E.SO2}\)


              \(\rm{②}\)亚铁盐在溶液中易被氧化,而实验室中需要纯净的亚铁盐溶液。那么,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可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以防止 \(\rm{Fe}\)\(\rm{2}\)\(\rm{+}\)盐被氧化。

              \(\rm{③}\)某同学为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取亚铁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中发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红褐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9.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rm{CuSO_{4}}\)、\(\rm{CaCO_{3}}\)、\(\rm{Ba(OH)_{2}}\)、\(\rm{Na_{2}SO_{4}}\)、\(\rm{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rm{(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

              \(\rm{(2)}\)向实验\(\rm{(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将实验\(\rm{(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rm{(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气体导出后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rm{(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 _____;

              \(\rm{(4)}\)根据以上实验全过程,原混合物中不能确定的是______,请设计实验检验该物质__________。

            • 10.

              为探究氯气与\(\rm{KI}\)溶液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rm{)}\)。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rm{A}\)中分液漏斗活塞,使部分浓盐酸流入烧瓶中,关闭活塞,加热

              装置\(\rm{B}\)中溶液变蓝色,随后蓝色褪去,最终溶液显浅棕色

              \(\rm{(1)}\)装置\(\rm{A}\)中生成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rm{(2)}\)装置\(\rm{C}\)中\(\rm{NaOH}\)的作用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能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rm{(4)}\)为探究\(\rm{B}\)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rm{I^{2}}\)和\(\rm{I^{-}}\)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rm{I_{2}+I^{-} \overset{}{⇌} }\)​\(\rm{I_{3}^{-}}\),\(\rm{I_{3}^{-}}\)显浅棕色且遇淀粉变蓝。\(\rm{I_{2}}\)可被氯气氧化为\(\rm{ICl_{2}^{-}(}\)红色\(\rm{)}\)和\(\rm{ICl_{4}^{-}(}\)黄色\(\rm{)}\),两种离子可继续被氧化成\(\rm{IO_{3}^{-}(}\)无色\(\rm{)}\)。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rm{.}\)取反应后\(\rm{B}\)中的溶液\(\rm{4mL}\)分成两等份,第一份滴入\(\rm{1}\)滴碘水;第二份滴入\(\rm{1}\)滴淀粉溶液

              第一份溶液变蓝色第二份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Ⅱ\(\rm{.}\)将\(\rm{I_{2}}\)溶于\(\rm{KI}\)溶液中配制得碘总浓度为\(\rm{0.1mol/L}\)的溶液,取上述溶液\(\rm{2mL}\),滴加\(\rm{1}\)滴淀粉溶液,再通入氯气

              加淀粉后溶液变蓝,通氯气后蓝色褪去,溶液显浅棕色

              Ⅲ\(\rm{.}\)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

              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rm{①}\)操作Ⅰ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rm{②}\)写出\(\rm{ICl_{2}^{-}}\)在水溶液中与氯气反应生成\(\rm{IO_{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③}\)由以上实验可推断\(\rm{B}\)中溶液颜色变成浅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