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rm{T}\)

              \(\rm{M}\)层上有\(\rm{6}\)个电子

              \(\rm{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rm{2}\)倍

              \(\rm{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rm{Z}\)

              元素最高正价是\(\rm{+7}\)价

              \(\rm{W}\)

              其单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都产生\(\rm{H_{2}}\)


              \(\rm{(1)}\)元素\(\rm{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

              \(\rm{(2)}\)元素\(\rm{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rm{YH\rlap{_{4}}{^{+}}}\),写出该微粒的化学式:_________ ,电子式________。

              \(\rm{(3)}\)元素\(\rm{Z}\)与元素\(\rm{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常温下\(\rm{Z}\)的单质和\(\rm{T}\)的单质状态不同   \(\rm{②Z}\)的氢化物比\(\rm{T}\)的氢化物稳定

              \(\rm{③}\)一定条件下\(\rm{Z}\)和\(\rm{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rm{(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rm{T}\)、\(\rm{X}\)、\(\rm{Y}\)、\(\rm{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______\(\rm{(}\)填化学式\(\rm{)}\),理由______________。

              \(\rm{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rm{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rm{W}\)单质与强酸酸及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请参照元素\(\rm{①~⑨}\)在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元素\(\rm{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rm{(2)}\)元素\(\rm{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写出\(\rm{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电子式 _____________

              \(\rm{(3)}\)元素\(\rm{⑦}\)、\(\rm{⑧}\)、\(\rm{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4)}\)用电子式表示\(\rm{⑤}\)、\(\rm{⑧}\)两元素形成\(\rm{X_{2}Y}\)型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有\(\rm{A}\)、\(\rm{B}\)、\(\rm{C}\)、\(\rm{D}\)、\(\rm{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rm{A}\)、\(\rm{B}\)、\(\rm{C}\)、\(\rm{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rm{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rm{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rm{1mol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rm{33.6LH_{2}}\);\(\rm{E}\)的阳离子与\(\rm{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rm{(1)A}\)与\(\rm{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rm{(2)B}\)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rm{C}\)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rm{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短周期某两种元素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4)D}\)与\(\rm{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rm{;}\)_____________.

            • 4.

              按要求填空

              \(\rm{(1)}\)羟基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 XY_{2}}\)是红棕色气体,\(\rm{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

            • 5.

              下表列出了\(\rm{A{-}H}\)八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rm{A}\) 

              \(\rm{B}\) 

              \(\rm{C}\) 

              \(\rm{D}\) 

              \(\rm{E}\) 

              \(\rm{F}\) 

              \(\rm{G}\) 

              \(\rm{H}\) 

              原子半径\(\rm{{/}pm}\) 

              \(\rm{37}\) 

              \(\rm{160}\) 

              \(\rm{70}\) 

              \(\rm{66}\) 

              \(\rm{186}\)

              \(\rm{143}\) 

              \(\rm{104}\) 

              \(\rm{99}\) 

              最高化合价 

              \(\rm{{+}1}\) 

              \(\rm{{+}2}\) 

              \(\rm{{+}5}\) 

               

              \(\rm{{+}1}\) 

              \(\rm{{+}3}\) 

              \(\rm{{+}6}\) 

              \(\rm{{+}7}\) 

               最低化合价

               

               

              \(\rm{{-}3}\) 

              \(\rm{{-}2}\) 

               

               

              \(\rm{{-}2}\) 

              \(\rm{{-}1}\) 

              已知\(\rm{B}\)、\(\rm{E}\)、\(\rm{F}\)与\(\rm{C}\)同周期,回答下列问题:
              \(\rm{(1)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rm{ (}\)填周期和族\(\rm{)}\)
              \(\rm{(2)}\)上述八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rm{(}\)填化学式\(\rm{)}\),气态氢化物水溶液\(\rm{{pH}{ > }7}\)的是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B}\)、\(\rm{D}\)、\(\rm{E}\)、\(\rm{F}\)四种元素的离子,其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rm{(}\)填离子符号\(\rm{)}\);
              \(\rm{\left( 4 \right)A_{2}D_{2}}\)的电子式是______  ;
              \(\rm{(5)E}\)、\(\rm{F}\)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 6.

              \(\rm{N}\)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丰富多彩,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为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会析出蓝色晶体。

              \(\rm{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②}\)写出上述过程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1mol}\)该蓝色晶体的阳离子中含有的\(\rm{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rm{④}\)简要解释为什么加入乙醇会有晶体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已知邻羟基苯胺的结构式为,比较:邻羟基苯胺的沸点_____________对羟基苯胺的沸点\(\rm{(}\)填“低于”, “高于”, “不确定”\(\rm{);}\)毒奶粉事件中的主角是三聚氰胺,结构简式为 ,该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rm{;}\)复旦投毒案的主角是\(\rm{N}\)一二甲基亚硝胺,结构简式为,则该分子所涉及的第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rm{CuN_{3}}\)中的阴离子与\(\rm{CO_{2}}\)互为等电子体,\(\rm{CuN_{3}}\)晶体的晶胞与氯化钠的晶胞类似。

              \(\rm{①}\)请写出\(\rm{CuN_{3}}\)中的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已知该晶体晶胞边长\(\rm{a}\),\(\rm{b}\),\(\rm{c}\),关系为\(\rm{a=b < c}\),则该晶体中与阳离子最近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个;

              \(\rm{(4)}\)已知\(\rm{NH_{3}}\),\(\rm{NF_{3}}\),\(\rm{N(CH_{3})_{3}}\)都可以与铜离子生成配离子。

              \(\rm{①}\)稳定性\(\rm{[Cu(NH_{3})_{4]}^{2+}}\)__________\(\rm{[Cu(NF_{3})_{4}]^{2+}}\)。\(\rm{(}\)填“低于”, “高于”,“不确定” \(\rm{)}\)

              \(\rm{②}\)已知稳定性\(\rm{[Cu(NH_{3})_{4]}^{2+}}\)高于\(\rm{[Cu[N(CH_{3})_{3}]_{4}]^{2+}}\),请简要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随着氮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日趋严重,如何消除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Ⅰ\(\rm{.}\)利用\(\rm{NH_{3}}\)的还原性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rm{(1)}\)请写出\(\rm{NH_{3}}\)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已知:\(\rm{①H_{2}O(l)=H_{2}O(g) \triangle H_{1}=}\) \(\rm{+44.0kJ·mol^{-1}}\)    

              \(\rm{②N_{2}(g)+O_{2}(g)=2NO(g) \triangle H_{2}=+229.3 kJ·mol^{-1}}\)

              \(\rm{③4NH_{3}(g)+5O_{2}(g)= 4NO(g)+6H_{2}O(}\) \(\rm{g)\triangle H_{3}}\) \(\rm{=-906.5}\) \(\rm{kJ·mol^{-1}}\)

              则反应\(\rm{④}\) \(\rm{4NH_{3}(g)+6NO(g)= 5N_{2}(g)+6H_{2}O(l)}\) 的\(\rm{\triangle H=}\)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rm{K}\)的表达式为________;增加压强,该反应中\(\rm{NO}\)的转化率将____________\(\rm{(}\)填“提高”、“不变”或“降低”\(\rm{)}\)。

              \(\rm{(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rm{④}\),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 \(\rm{(}\)填标号\(\rm{)}\)

              A.\(\rm{5V(NH_{3})=4V(N_{2}) B.c(NH_{3})=c(N_{2})}\)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rm{D.1molN-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rm{1molO-H}\)键

              \(\rm{(4)}\)某小组研究了\(\rm{NH_{3}}\)和\(\rm{NO}\)在\(\rm{Ag_{2}O}\)催化剂表面发生上述反应\(\rm{④}\),其中\(\rm{NO}\)在一定时间内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在有氧条件下,温度\(\rm{580K}\)之后\(\rm{NO}\)生成\(\rm{N_{2}}\)的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在温度为\(\rm{420~580K}\)时,有氧条件下\(\rm{NO}\)生成\(\rm{N_{2}}\)的转化率明显高于无氧条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Ⅱ\(\rm{.}\)用尿素\(\rm{[(NH_{2})_{2}CO]}\)水溶液吸收氮氧化物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rm{NO}\)和\(\rm{NO_{2}}\)不同配比混合气通入尿素溶液中,总氨还原率与配比关系如下图。

              \(\rm{(5)}\)用尿素\(\rm{[(NH_{2})_{2}CO]}\)水溶液吸收体积比为\(\rm{1∶1}\)的\(\rm{NO}\)和\(\rm{NO_{2}}\)混合气,将\(\rm{N}\)元素转变为对环境无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rm{(6)}\)随着\(\rm{NO}\)和\(\rm{NO_{2}}\)配比的提高,总氮还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原子\(\rm{(}\)或分子\(\rm{)}\)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与原子\(\rm{(}\)或分子\(\rm{)}\)结构

              \(\rm{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rm{3}\)倍

              \(\rm{X}\)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rm{3}\)对共用电子对

              \(\rm{Y}\)

              \(\rm{M}\)层比\(\rm{K}\)层少\(\rm{1}\)个电子

              \(\rm{Z}\)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阳离子中半径最小

              \(\rm{W}\)

              质量数为\(\rm{31}\),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rm{1}\)

              \(\rm{(1)}\)写出元素\(\rm{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rm{(2)}\)元素\(\rm{Y}\)与元素\(\rm{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 \(\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rm{(}\)填字母\(\rm{)}\)。 

              \(\rm{a.Y}\)的化合价比\(\rm{Z}\)低

              \(\rm{b.Y}\)单质与水反应比\(\rm{Z}\)单质剧烈

              \(\rm{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rm{Z}\)的强

              \(\rm{(3)T}\)、\(\rm{X}\)、\(\rm{Y}\)、\(\rm{Z}\)、\(\rm{W}\)中有两种元素能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 。 

              \(\rm{(4)T}\)与\(\rm{W}\)形成的化合物被潮解后的产物是 \(\rm{(}\)填化学式\(\rm{)}\)。 

              \(\rm{(5)}\)元素\(\rm{T}\)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rm{1∶1}\)化合形成化合物\(\rm{Q}\),元素\(\rm{X}\)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rm{1∶2}\)化合形成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化合物\(\rm{W}\),\(\rm{Q}\)与\(\rm{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rm{X}\)的单质和\(\rm{T}\)的另一种氢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9.

              有\(\rm{A}\)、\(\rm{B}\)两种常见化合物,其焰色反应均呈黄色,\(\rm{C}\)是一种单质气体,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rm{(}\)其他物质均已略去\(\rm{)}\)。回答下列问题:

              \(\rm{(1) A}\)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为            ;\(\rm{A}\)的电子式                 

              \(\rm{(2)B}\)加稀硫酸产生\(\rm{D}\)的离子方程式                                      

              \(\rm{(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A}\)在潜水艇中的一种重要用途                  ,生成标准状况下\(\rm{11.2L}\)气体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rm{(4)A}\)、\(\rm{B}\)在密闭装置中加热,充分反应后,若只得到一种固体化合物\(\rm{E}\)。

              \(\rm{①E}\)的化学式为           ,\(\rm{B}\)和\(\rm{A}\)的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rm{n(B)}\):\(\rm{n(A)}\)          

              \(\rm{②}\)若只加入\(\rm{0.5 mol}\)某一纯净物可将只含\(\rm{1mol B}\)的溶液转变成只含\(\rm{1 mol E}\)的溶液,则该纯净物化学式为                      

            • 10.

              五种短周期元素\(\rm{A}\)、\(\rm{B}\)、\(\rm{C}\)、\(\rm{D}\)、\(\rm{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A}\)和\(\rm{C}\)同族,\(\rm{B}\)和\(\rm{D}\)同族,\(\rm{C}\)离子和\(\rm{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rm{A}\)和\(\rm{B}\)、\(\rm{D}\)、\(\rm{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rm{A}\)和\(\rm{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rm{C}\)和\(\rm{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rm{(1)}\)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rm{(}\)填元素符号\(\rm{)}\);

              \(\rm{(2)}\)写出与\(\rm{D}\)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物质电子式                   

              \(\rm{(3)}\)单质\(\rm{E}\)与水反应的产物中具有强氧化性物质的结构式    

              \(\rm{(4)A}\)和\(\rm{E}\)形成的化合物与\(\rm{A}\)和\(\rm{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rm{(5)C}\)与氧气燃烧的产物投入到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m{(6)}\)由\(\rm{A}\)和\(\rm{B}\)、\(\rm{D}\)、\(\rm{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物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