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为硫酸、玻璃、铁和铝等化工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料。下列原料选择不正确的是(    )

              A.以赤铁矿为原料冶炼铁   
              B.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

              C.以铝土矿为原料生产金属铝  
              D.以冰晶石为原料生产普通玻璃
            • 2.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属于合成氨主要原料的是
              A.\(\rm{NO_{2}}\)
              B.空气
              C.\(\rm{Na_{2}CO_{3}}\)      
              D. \(\rm{KNO_{3}}\)
            • 3.

              \(\rm{2010}\)年\(\rm{4}\)月\(\rm{14}\)日\(\rm{7}\)时\(\rm{49}\)分在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rm{7.1}\)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保证震区的卫生环境,常使用漂白液和漂白粉对环境和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以抑制大规模传染病爆发。

              回答下列问题:

              \(\rm{(1)}\)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rm{(}\)填化学式\(\rm{)}\)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漂白液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取漂白液少量,滴入\(\rm{3~5}\)滴紫色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可以证明漂白液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还原性             \(\rm{B.}\)碱性           \(\rm{C.}\)强氧化性           \(\rm{D.}\)酸性

              \(\rm{(3)}\)工业上用氯气通入石灰乳\(\rm{[Ca(OH)_{2}]}\)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若将少量的\(\rm{SO_{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有同学认为发生的反应为:\(\rm{Ca(ClO)_{2}+SO_{2}+H_{2}O=CaSO_{3}↓+2HClO}\)。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_\(\rm{(}\)填“正确”或“不正确”\(\rm{)}\),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二氧化氯是世卫组织确认的\(\rm{A}\)级新型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其安全性远高于氯气。制备方法之一是:\(\rm{2NaClO_{3} +4HCl =2ClO_{2}↑+ Cl_{2}↑+ 2NaCl + 2H_{2}O}\),当转移\(\rm{0.6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 4.

              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rm{(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       \(\rm{(}\)填序号,下同\(\rm{)}\)。 

              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rm{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rm{C.}\)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rm{NH_{4}NO_{3}}\)溶液中\(\rm{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

              \(\rm{(2)}\)根据上述正确的制备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        。 

              \(\rm{(3)}\)气体的性质是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 

              \(\rm{①}\)密度 \(\rm{②}\)颜色 \(\rm{③}\)溶解性 \(\rm{④}\)热稳定性 \(\rm{⑤}\)与氧气反应

              \(\rm{(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 ,集气的原理是    。 

            • 5. 锌锰干电池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rm{MnO_{2}+H_{2}O+e^{-}=MnOOH+OH^{-}}\)
              B.电池工作时负极\(\rm{pH}\)一定降低
              C.用该电池作电源精炼铜,纯铜与锌连接
              D.用该电池作电源电解硫酸铜溶液,负极溶解\(\rm{6.5g}\)锌,阴极一定析出\(\rm{6.4g}\)铜
            • 6. 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的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rm{(}\)  \(\rm{)}\)
              A.硫铁矿燃烧前需将矿粒粉碎,这样易于向沸腾炉中投料
              B.炉气进入接触室之前需要净化、干燥,因为炉气中的杂质易与\(\rm{SO_{2}}\)反应
              C.\(\rm{SO_{2}}\)氧化为\(\rm{SO_{3}}\)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提高\(\rm{SO_{2}}\)的转化率
              D.接触室的反应温度控制在\(\rm{400~500℃}\),因为在该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较高
            • 7.

              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三种方法:\(\rm{①}\)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rm{;②}\)在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铵固体,再加入\(\rm{NaOH}\)固体\(\rm{(}\)过量\(\rm{)}\),常温下即能产生氨气,装置如下图甲所示\(\rm{;③}\)在锥形瓶中加入\(\rm{NaOH}\)固体,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装置如下图乙所示,请回答:

              \(\rm{(1)}\)写出方法\(\rm{②}\)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rm{(2)}\)说明方法\(\rm{③}\)制取氨气的原理:              , 为什么此法不加热\(\rm{?}\)              。 

            • 8. \(\rm{1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中,其中正确的是\(\rm{(}\)    \(\rm{)}\)
              A.\(\rm{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rm{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rm{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D.\(\rm{④}\)是氨气收集\(\rm{.}\)检验装置
            • 9. “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行业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
              Ⅰ纯碱的制备:用如图\(\rm{1}\)装置制取碳酸氢钠,再间接制得纯碱.
              \(\rm{(1)}\)装置乙的作用是 ______ ,其中水可以用 ______ 代替;
              \(\rm{(2)}\)装置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用装置丙中产生的碳酸氢钠制取纯碱时,需要的实验操作有: ______ .
              \(\rm{(4)}\)定量分析:测定纯碱样品纯度
              提供药品:酚酞、甲基橙、\(\rm{0.1mol/LHCl}\)溶液
              实验步骤:
              \(\rm{①}\)称取样品\(\rm{mg}\),溶于水形成\(\rm{100mL}\)溶液;
              \(\rm{②}\)向溶液中滴加少量 ______ 作指示剂,再向其中滴加盐酸溶液至终点,消耗盐酸\(\rm{VmL}\);
              \(\rm{③}\)计算:纯碱样品纯度\(\rm{=}\) ______ .
              Ⅱ某小组同学在\(\rm{0.1mol/LNaHCO_{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rm{1}\)滴,溶液没有什么变化,但加热后显淡红色,加热较长时间后冷却,红色不褪去\(\rm{.}\)为探究原因,进行了下列实验:加热\(\rm{0.1mol/LNaHCO_{3}}\)溶液,测得溶液\(\rm{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当温度恢复到 \(\rm{10℃}\),测得溶液  \(\rm{pH=11.5}\).
              \(\rm{(5)}\)依据图象信息对下列问题做出合理猜测:
              \(\rm{①AB}\)段\(\rm{pH}\)上升原因: ______ ,
              \(\rm{②BC}\)段\(\rm{pH}\)上升原因: ______ ;
              \(\rm{(6)}\)设计实验对\(\rm{BC}\)段\(\rm{pH}\)上升的合理猜测进行验证\(\rm{(}\)药品任意选择\(\rm{)}\):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