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必相等
              B.\(\rm{1L CO}\)的质量一定比\(\rm{1 L CO_{2}}\)的质量小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rm{H^{+}}\)的数目相等
              D.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rm{NH_{3}}\)和\(\rm{SO_{3}}\)所含原子数必相等
            • 2.

              \(\rm{(1)}\)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铝、硫化镉、硫化锌薄膜电池等。


              \(\rm{①}\)第一电离能:\(\rm{As}\)________\(\rm{Se(}\)填“\(\rm{ > }\)”、“\(\rm{ < }\)”或“\(\rm{=}\)”\(\rm{)}\)。\(\rm{②}\)二氧化硒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rm{③}\)砷化铝晶体结构与硅相似,在砷化铝晶体中,每个 \(\rm{Al}\) 原子与_____个\(\rm{As}\) 原子相连。


              \(\rm{(2)}\)镧镍合金、铜钙合金及铈钴合金都有很强的储氢能力,铜钙合金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在周期表中 \(\rm{Ca}\) 处于周期表___________区。\(\rm{②}\)铜原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rm{③}\)已知镧镍合金与铜钙合金具有相同的晶胞结构,镧镍合金 \(\rm{LaNin}\) 晶胞体积为 \(\rm{9.0×10}\)\(\rm{{\,\!}^{-23}}\)\(\rm{cm}\)\(\rm{{\,\!}^{3}}\),储氢后形成 \(\rm{LaNinH4.5}\) 的合金\(\rm{(}\)氢进入晶胞空隙,体积不变\(\rm{)}\),则\(\rm{LaNi}\)\(\rm{n}\)中,\(\rm{n}\)\(\rm{=}\) ________  \(\rm{(}\)填数值\(\rm{)}\);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________ \(\rm{g·cm}\)\(\rm{{\,\!}^{-3}}\)

                                                                                                                                                                                                                                             

              \(\rm{(3)}\)锶\(\rm{(S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Ⅱ\(\rm{A}\),中美科学家合作发现钙和锶在 \(\rm{C60}\) 上吸附很强\(\rm{(C60}\) 的结构如下图\(\rm{)}\),可以均匀地覆盖在 \(\rm{C60}\) 表面上,形成 \(\rm{M32C60}\) 类型的物质,非常适于实际应用。\(\rm{Ca32C60}\) 上可吸附至少\(\rm{92}\)  个氢分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钙的电负性比锶的小


              B.\(\rm{C60}\) 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 \(\rm{sp^{3}}\)


              C.\(\rm{Ca32C60}\) 储氢是与 \(\rm{H2}\) 发生加成反应


              D.吸附相同数目氢分子时, 储氢质量分数 \(\rm{Ca32C60}\)  比 \(\rm{Sr32C60}\) 高

            • 3. 某化合物由\(\rm{A}\)、\(\rm{B}\)两元素组成,已知\(\rm{A}\)、\(\rm{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rm{7}\):\(\rm{4}\),原子量之比为\(\rm{7}\):\(\rm{8}\),则此化合物分子式可能是\(\rm{(}\)  \(\rm{)}\)
              A.\(\rm{A_{2}B}\)
              B.\(\rm{AB}\)
              C.\(\rm{AB_{2}}\)
              D.\(\rm{A_{2}B_{5}}\)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