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rm{SO_{2}}\)、\(\rm{NO}\)、\(\rm{NO_{2}}\),可用如下工艺进行脱硫脱硝及产物回收。

              \(\rm{(1)}\)空气预处理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洗气过程中,尿素作还原剂,转化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充分曝气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完成沉镁过程中生成碱式碳酸镁\(\rm{[MgCO_{3}⋅Mg(OH)_{2}]}\)的离子方程式:__\(\rm{Mg}\)\(\rm{{\,\!}^{2+}}\)\(\rm{+}\)_____________\(\rm{= MgCO}\)\(\rm{{\,\!}_{3}}\)\(\rm{⋅Mg(OH)}\)\(\rm{{\,\!}_{2}}\)\(\rm{↓+}\)__\(\rm{CO}\)\(\rm{{\,\!}_{2}}\)\(\rm{↑+}\)__\(\rm{H}\)\(\rm{{\,\!}_{2}}\)\(\rm{O}\)

              \(\rm{(5)}\)沉镁过程中加入碳铵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是由于铵盐_________________性质而应对

              \(\rm{(6)}\)碱式碳酸镁经过简单加工可循环利用,加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1)}\)将钠、镁、铝各\(\rm{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rm{(2)}\)向\(\rm{Na_{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rm{Cl}\)的非金属性比\(\rm{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rm{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KMnO_{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rm{Na_{2}SiO_{3}}\)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 3.

              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一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已知:氰化钠化学式为\(\rm{NaCN(C}\)元素\(\rm{+2}\)价,\(\rm{N}\)元素\(\rm{-3}\)价\(\rm{)}\),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

              \(\rm{(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氰化钠与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为:\(\rm{NaCN+Na_{2}S_{2}O_{3}═NaSCN+Na_{2}SO_{3}}\);已知:\(\rm{NaSCN}\)中\(\rm{S}\)为\(\rm{-2}\)价,处理\(\rm{1 mol NaCN}\),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rm{(3)CN^{-}}\)中\(\rm{C}\)元素显\(\rm{+2}\)价,\(\rm{N}\)元素显\(\rm{-3}\)价,则非金属性\(\rm{N}\)________\(\rm{C(}\)填“\(\rm{ < }\)”、“\(\rm{ > }\)”或“\(\rm{=}\)”\(\rm{)}\),请设计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rm{(Na_{2}S_{2}O_{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rm{Na_{2}S_{2}O_{3}}\)。

              \(\rm{(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rm{c}\)装置中的产物有\(\rm{Na_{2}S_{2}O_{3}}\)和\(\rm{CO_{2}}\)等,\(\rm{d}\)装置中的溶质有\(\rm{NaOH}\)、\(\rm{Na_{2}CO_{3}}\),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实验结束后,在\(\rm{e}\)处最好连接盛________\(\rm{(}\)选填“\(\rm{NaOH}\)溶液”、“水”、“\(\rm{CCl_{4}}\)”中任一种\(\rm{)}\)的注射器,再关闭\(\rm{K_{2}}\)打开\(\rm{K_{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rm{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rm{0.50 mg/L}\)。

              \(\rm{②Ag^{+}+2CN^{-}═[Ag(CN)_{2}]^{-}}\),\(\rm{Ag^{+}+I^{-}═AgI↓}\),\(\rm{AgI}\)呈黄色,且\(\rm{CN^{-}}\)优先与\(\rm{Ag^{+}}\)反应。

              实验如下:取\(\rm{20.00 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rm{KI}\)溶液作指示剂,用\(\rm{1.000×10^{-4} mol/L}\)的标准\(\rm{AgNO_{3}}\)溶液滴定,消耗\(\rm{AgNO_{3}}\)溶液的体积为\(\rm{1.50 mL}\)。

              \(\rm{(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_________\(\rm{(}\)填“是”或“否”\(\rm{)}\)。

            • 4.

              乙烯和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的化工原料,特别是乙烯,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请回答:

              \(\rm{(1)}\)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现有如下反应:
              \(\rm{①}\)由乙烯制氯乙烷     \(\rm{②}\)乙烷与氯气光照       \(\rm{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rm{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⑤}\)由苯制取溴苯     \(\rm{⑥}\)乙烷在空气中燃烧 

              \(\rm{⑦}\)由苯制取硝基苯    \(\rm{⑧}\)由苯制取环己烷

              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rm{(}\)填编号\(\rm{)}\)。

              \(\rm{(2)}\)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其装置如下图所示,\(\rm{d}\)中装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rm{①}\) 图中\(\rm{a}\)、\(\rm{b}\)、\(\rm{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rm{a}\)________;\(\rm{b}\)________;\(\rm{c}\)__________\(\rm{(}\)请选择正确的试剂序号填入空格内,可重复\(\rm{)}\)。

                      \(\rm{A.}\)品红溶液      \(\rm{B.NaOH}\)溶液      \(\rm{C.}\)浓\(\rm{H_{2}SO_{4}}\)       \(\rm{D.}\)酸性\(\rm{KMnO_{4}}\)溶液

              \(\rm{②}\)使用装置\(\rm{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d}\)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rm{(1)YIY}\)管道工人曾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rm{{.}}\)发生的反应如下:    \(\rm{8NH_{3}+3Cl_{2}={\ N}_{2}+6NH_{4}C1}\).

              在上述反应中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rm{{.}}\)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 ;氧化产物______  还原产物_____    当氯气管道漏气时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rm{(2)}\)碳的各类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rm{C{-}CO_{2}{-}H_{2}CO_{3}{-}CaCO_{3}}\);氯的各类物质之间也存在如下相似关系:\(\rm{C1_{2}{-}C1_{2}O{-}}\) ______\(\rm{{-}NaClO{.}}\)则\(\rm{C1_{2}O}\)属于 ______ 氧化物\(\rm{(}\)按性质分类\(\rm{)}\),\(\rm{C1_{2}O}\)的化学名称 ______ ;\(\rm{C1_{2}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CuO}\)在加热条件下与\(\rm{NH3}\)反应,可表现出与\(\rm{(1)}\)反应中的\(\rm{C1_{2}}\)相同的性质,该性质是 _____


              \(\rm{(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欲用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rm{{.}}\)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 填“甲”或“乙”或“丙”,原因是 ______\(\rm{{.}}\)要制取纯净的氨气,应该选用______ 填“甲”或“乙”或“丙”,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已知某“\(\rm{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该“\(\rm{84}\)消毒液”通常稀释若干倍后使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rm{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rm{amol·L^{-1}}\),则\(\rm{a=}\)________。\(\rm{(}\)保留\(\rm{1}\)位小数\(\rm{)}\)

              \(\rm{(2)}\)某同学取\(\rm{100mL}\)该“\(\rm{84}\)消毒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rm{a/2mol·L^{-1}(}\)选填\(\rm{"}\)大于\(\rm{"}\)、\(\rm{"}\)等于\(\rm{"}\)、\(\rm{"}\)小于\(\rm{")}\)。

              \(\rm{(3)}\)该同学参阅该“\(\rm{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rm{NaClO}\)固体配制\(\rm{80mLamol·L^{-1}}\)的上述消毒液,需要称量\(\rm{NaClO}\)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rm{g}\)。下列为打乱了的操作示意图,请正确排序________。


              A.用托盘天平称量\(\rm{NaClO}\)固体时,砝码生锈\(\rm{(4)}\)对所配制的消毒液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偏高,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________。\(\rm{(}\)填序号\(\rm{)}\)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C.将溶解后的\(\rm{NaClO}\)溶液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

              D.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E.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

              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rm{(5)}\)已知\(\rm{NaClO}\)在碱性条件下能与\(\rm{Fe(OH)_{3}}\)反应。配平下列方程式并用单桥线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rm{Fe(OH)_{3}+}\)________\(\rm{NaClO+}\)________\(\rm{NaOH=}\)________\(\rm{Na_{2}FeO_{4}+}\)________\(\rm{NaCl+}\)________\(\rm{H_{2}O}\)

            • 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进行了下述实验,请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臭氧的氧化性强于氧气

              【实验原理】\(\rm{2KI+O_{3}+H_{2}O═2KOH+I_{2}+O_{2}}\),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变蓝色。

              【实验用品】臭氧消毒碗柜、\(\rm{a}\)溶液、碘化钾溶液、滤纸、玻璃片、温度计。

              【实验步骤】\(\rm{①}\)取\(\rm{a}\)溶液与碘化钾溶液混合;

              \(\rm{②}\)取两片用滤纸剪成的纸条,在\(\rm{a}\)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湿润后分别置于两块洁净的玻璃片上;

              \(\rm{③}\)将一块玻璃片\(\rm{(}\)Ⅰ\(\rm{)}\)置于臭氧消毒碗柜中并接通电源生成臭氧。将另一块玻璃片\(\rm{(}\)Ⅱ\(\rm{)}\)置于可控温度的温箱里,尽量地使温箱的温度与消毒碗柜中的温度相等;

              \(\rm{④}\)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时间\(\rm{(min)}\)

              \(\rm{0}\)

              \(\rm{15}\)

              \(\rm{30}\)

              \(\rm{45}\)

              \(\rm{60}\)

              \(\rm{90}\)

              \(\rm{120}\)

              滤纸的颜色变化

              玻璃\(\rm{(}\)Ⅰ\(\rm{)}\) 上的滤纸

              白色

              白色

              灰色

              浅蓝色

              蓝色

              蓝色

              浅蓝色

              玻璃\(\rm{(}\)Ⅱ\(\rm{)}\) 上的滤纸

              白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灰色

              灰色

              浅蓝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原理、步骤及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原理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rm{(}\)填序号\(\rm{)}\)。

              A.离子反应     \(\rm{B.}\)氧化还原反应   \(\rm{C.}\)复分解反应   \(\rm{D.}\)置换反应  \(\rm{E.}\)分解反应 \(\rm{F.}\)化合反应

              \(\rm{(2)}\)实验药品中的\(\rm{a}\)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

              \(\rm{(3)}\)写出在臭氧消毒柜中产生\(\rm{O_{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从实验数据记录不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rm{(}\)填序号\(\rm{)}\)。

              A.\(\rm{O_{3}}\)的氧化性比\(\rm{O_{2}}\)强

              B.氧气也能氧化碘化钾中的碘离子

              C.空气中可能也有一定浓度的\(\rm{O_{3}}\),所以实验数据不可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rm{O_{3}}\)不仅氧化\(\rm{I^{-}}\)的速率比氧气快,而且有漂白作用

              \(\rm{(5)}\)在\(\rm{O_{3}}\)氧化\(\rm{KI}\)的反应中,若有\(\rm{9.6 g O_{3}}\)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 8.

              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某工厂以\(\rm{MgCl_{2}(}\)含少量杂质\(\rm{FeCl_{2}}\)、\(\rm{FeCl_{3})}\)为原料制备碳酸镁晶须\(\rm{(MgCO_{3}·H_{2}O)}\)的工艺流程如下: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rm{Fe(OH)_{3}}\)

              \(\rm{2.7}\)

              \(\rm{3.7}\)

              \(\rm{Fe(OH)_{2}}\)

              \(\rm{7.6}\)

              \(\rm{9.6}\)

              \(\rm{Mg(OH)_{2}}\)

              \(\rm{9.9}\)

              \(\rm{11.1}\)

              已知:\(\rm{Fe^{3+}}\)、\(\rm{Fe^{2+}}\)、\(\rm{Mg^{2+}}\)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rm{pH}\)

              注:\(\rm{Fe(OH)_{2}}\)沉淀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

              \(\rm{(1)}\)写出“氧化”过程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rm{(2) pH}\)调节的范围________,滤渣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操作\(\rm{X}\)包括过滤、洗涤、烘干,证明碳酸镁晶须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____________。

              \(\rm{(4)}\)水浸后溶液中\(\rm{Fe^{2+}}\)、\(\rm{Fe^{3+}}\)含量的测定

              \(\rm{①}\)取水浸后溶液\(\rm{100.00 mL}\),测得\(\rm{Cl^{-}}\)的浓度为\(\rm{0.455 mol·L^{-1}}\),向其中缓缓通入氯气使\(\rm{Fe^{2+}}\)恰好完全转化为\(\rm{Fe^{3+}}\),测得此时溶液中\(\rm{Cl^{-}}\)的浓度为\(\rm{0.460 mol·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rm{)}\)。

              \(\rm{②}\)另取水浸后溶液\(\rm{100.00 mL}\),向其中加入过量的\(\rm{1 mol·L^{-1}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冷却后,称得固体粉末的质量为\(\rm{0.96 g}\)。

              试通过计算确定水浸后溶液中\(\rm{Fe^{2+}}\)、\(\rm{Fe^{3+}}\)的物质的量浓度\(\rm{(}\)写出计算过程\(\rm{)}\)。

            • 9.

              古代硫酸的制法是隔绝空气锻烧绿矾\(\rm{(FeSO_{4} ⋅ 7H_{2}O)}\),将蒸气冷却可制得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绿矾油”,剩余的固体为红棕色。已知\(\rm{SO_{3}}\)的熔点是\(\rm{16.8^{\circ}C}\),沸点是\(\rm{44.8^{\circ}C}\),在加热条件下\(\rm{SO_{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完成下列各空:

              \(\rm{(1)}\)绿矾油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rm{(2)}\) 用下图装置煅烧绿矾并检验气体产物,煅烧一段时间后,发现\(\rm{D}\)中\(\rm{U}\)型管出现无色粘稠的液体,\(\rm{B}\)中品红溶液褪色。


              \(\rm{①}\)上述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rm{A→(}\)      \(\rm{)→E→(}\)  \(\rm{)→(}\)   \(\rm{)(}\)用大写字母表示\(\rm{)}\)。

              \(\rm{②}\)写出煅烧绿矾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数目及方向_________。

              \(\rm{(3)}\)绿矾在空气中部分被氧化为硫酸铁,现取\(\rm{3.66g}\)绿矾样品溶于稀盐酸,加人足够的\(\rm{BaCl_{2}}\)溶液,过滤得沉淀\(\rm{4.66g}\),向溶液中通入\(\rm{56mL(}\)标准状况\(\rm{)}\)氯气恰好将\(\rm{Fe^{2+}}\)完全氧化,计算变质后的绿矾晶体中\(\rm{n(Fe^{3+})}\):\(\rm{n(Fe^{2+})}\)为_________。

            • 10.

              高氯酸钠可以用于制备火箭推进剂高氯酸铵。以粗盐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钠晶体\(\rm{(NaClO_{4}·H_{2}O)}\)的流程如下:

              \(\rm{(1)}\)“精制”中,由粗盐\(\rm{(}\)含\(\rm{Ca^{2+}}\)、\(\rm{Mg^{2+}}\)、\(\rm{SO_{4}^{2-}}\)等杂质\(\rm{)}\)制备精制盐水时需用到\(\rm{NaOH}\)、\(\rm{BaCl_{2}}\)、\(\rm{Na_{2}CO_{3}}\)等试剂。加入\(\rm{Na_{2}CO_{3}}\)溶液的作用                                

              \(\rm{(2)}\)“电解”分\(\rm{2}\)步进行,其反应分别为\(\rm{NaCl+3H_{2}O NaClO_{3}+3H_{2}↑}\) \(\rm{NaClO_{3}+H_{2}O NaClO_{4}+H_{2}↑}\)

              \(\rm{(3)}\)“除杂”的目的是除去少量未被电解的\(\rm{NaClO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4)}\)“分离”的操作分别是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干燥。\(\rm{(}\)各物质的溶解度如右图所示\(\rm{)}\)

              \(\rm{(5)}\)室温下将得到的高氯酸钠晶体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m{(6)}\)为确定所得高氯酸钠晶体的纯度\(\rm{(}\)含有少量\(\rm{Na_{2}SO_{4}}\)杂质\(\rm{)}\),进行如下实验:

              \(\rm{①}\)准确称取\(\rm{3.00 g}\)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并配置成\(\rm{100 mL}\)溶液。

              \(\rm{②}\)量取\(\rm{25.00 mL}\)溶液,加入足量的\(\rm{KI}\)溶液充分反应\(\rm{(ClO_{4}^{-}}\)被还原成\(\rm{Cl^{-})}\),再滴加\(\rm{1.000 mol·L^{-1}Na_{2}S_{2}O_{3}}\)溶液进行反应\(\rm{(}\)反应为\(\rm{I_{2}+2 Na_{2}S_{2}O_{3}=2 NaI+ Na_{2}S_{4}O_{6})}\),恰好消耗\(\rm{40.00 mL Na_{2}S_{2}O_{3}}\)溶液。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样品中高氯酸钠晶体纯度为:      \(\rm{(}\)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四位有效数字\(\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