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来研究硫酸和硝酸的性质。

              实验一: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rm{2 mL}\)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rm{Na_{2}CO_{3}}\)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rm{(1)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计算放出\(\rm{112 mL}\)气体\(\rm{(}\)标准状况\(\rm{)}\),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rm{(2)}\)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rm{b}\)处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rm{(}\)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rm{A}\)为注射器,\(\rm{B}\)为两端长短不等的\(\rm{U}\)形管,\(\rm{C}\)是装有\(\rm{NaOH}\)溶液的烧杯,\(\rm{D}\)处是绕成螺旋状的铜丝,\(\rm{K_{1}}\)、\(\rm{K_{2}}\)是止水夹。

              \(\rm{(1)}\)实验时,为在\(\rm{D}\)处收集到\(\rm{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在\(\rm{A}\)中吸入一定量的空气。然后__________\(\rm{K_{1}(}\)“关闭”或“打开”\(\rm{)}\),从\(\rm{U}\)形管左端注入稀硝酸。

              \(\rm{(2)}\)然后给装置\(\rm{B}\)微微加热,在装置\(\rm{D}\)处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如何证明\(\rm{D}\)处聚集的是\(\rm{NO}\)而不是\(\rm{H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现象观察完毕,关闭止水夹\(\rm{K_{1}}\),打开止水夹\(\rm{K_{2}}\),在重力作用下,\(\rm{U}\)形管右端的红棕色混合气体被酸液压入\(\rm{NaOH}\)溶液中吸收,消除了环境污染。

            • 2.

              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rm{SO_{2}}\)和\(\rm{C}\)\(\rm{l}\)\(\rm{{\,\!}_{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rm{(1)}\)他们制备\(\rm{C}\) \(\rm{l}\)\(\rm{{\,\!}_{2}}\)依据的原理是:\(\rm{M}\) \(\rm{n}\)\(\rm{O_{2}+4HC}\) \(\rm{l}\)\(\rm{(}\)浓\(\rm{)}\) \(\rm{M}\) \(\rm{n}\)\(\rm{C}\) \(\rm{l}\)\(\rm{{\,\!}_{2}+2H_{2}O+C}\) \(\rm{l}\)\(\rm{{\,\!}_{2}↑}\),应选用上图\(\rm{A}\)、\(\rm{E}\)装置中的______\(\rm{(}\)填序号\(\rm{)}\)制\(\rm{C}\) \(\rm{l}\)\(\rm{{\,\!}_{2}}\),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rm{(2)}\)反应开始后,发现\(\rm{B}\)、\(\rm{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rm{B}\)、\(\rm{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rm{B}\)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rm{(3)N}\) \(\rm{a}\)\(\rm{OH}\)溶液分别与两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rm{(4)}\)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rm{.}\)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rm{1}\):\(\rm{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3.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木炭和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所得全部产物的实验装置。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rm{S}\)元素从\(\rm{+4}\)价氧化为\(\rm{+6}\)价。

               

               请回答:

              \(\rm{(1)}\)装置中盛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实验过程中大玻璃管内无水硫酸铜表面的现象是             ;图中\(\rm{4}\)个洗气瓶装有的试剂请从下列药品中选择: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rm{(}\)可重复选用\(\rm{)}\)试指出各洗气瓶内试剂名称\(\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2)}\)检验所得产物含\(\rm{SO_{2}}\)的实验现象为                     

              \(\rm{(3)}\)检验所得产物含\(\rm{CO_{2}}\)的实验现象为                                 。

              \(\rm{(4)}\)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