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可以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    )

              A.硫酸中加入锌粒                         
              B.硝酸中加入铜片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D.碳与氧气反应
            • 2.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线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几乎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A.\(\rm{8.7 g}\)二氧化锰与\(\rm{50 mL 8 mol·L^{-1}}\) 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
              B.\(\rm{19.2 g}\) 与\(\rm{100 mL 12 mol·L^{-1}}\)的硝酸反应
              C.常温下,将\(\rm{5.4 g}\) 铝片投入\(\rm{20 mL 18 mol·L^{-1}}\)的硫酸中
              D.将足量的\(\rm{Cu}\)置于\(\rm{50 mL 18 mol·L^{-1}}\)\(\rm{H_{2}SO_{4}}\)溶液中加热
            •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某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试剂:\(\rm{Cu}\)、\(\rm{Fe}\)、\(\rm{Mg}\)、\(\rm{0.5 mol·L^{-1} H_{2}SO_{4}}\)、\(\rm{2 mol·L^{-1} H_{2}SO_{4}}\)、\(\rm{18.4 mol·L^{-1} H_{2}SO_{4}}\)。

              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rm{①}\)分别取等体积的\(\rm{2 mol·L^{-1}}\)的\(\rm{H_{2}SO_{4}}\)于试管中

              反应速率\(\rm{Mg > Fe}\),

              \(\rm{Cu}\)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rm{(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rm{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rm{(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已知\(\rm{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rm{A}\)与\(\rm{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rm{X}\)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rm{X}\)的强氧化性

              B.工业上,\(\rm{B}\)转化为\(\rm{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C.若\(\rm{A}\)为铁,则足量\(\rm{A}\)与\(\rm{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D.若\(\rm{A}\)为碳单质,则将\(\rm{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 5.

              根据下列转化关系\(\rm{(}\)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略去\(\rm{)}\),\(\rm{A}\)、\(\rm{B}\)、\(\rm{C}\)、\(\rm{D}\)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rm{(1)}\)若\(\rm{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写出\(\rm{D}\)的浓溶液与\(\rm{Cu}\)在加热情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若\(\rm{A}\)是\(\rm{N_{2}}\),则\(\rm{B}\)转化为\(\rm{C}\)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若\(\rm{A}\)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

              \(\rm{①}\)它与\(\rm{O_{2}}\) 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rm{B}\),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写出实验室用固体制取\(\rm{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若要收集\(\rm{B}\)气体,下列收集装置中合适的是\(\rm{(}\)填序号\(\rm{)}\)______________。


            • 6.
              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浓硝酸、\(\rm{98.3\%}\)的浓硫酸、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rm{(}\)  \(\rm{)}\)
              A.白、红、白
              B.红、黑、白
              C.红、红、红
              D.白、黑、白
            • 7.

              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rm{O_{2}}\)
              B.\(\rm{Cl_{2}}\)
              C.\(\rm{SO_{2}}\)
              D.\(\rm{NH_{3}}\)
            • 8.

              下列气体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rm{H_{2}}\)
              B.\(\rm{NH_{3}}\)
              C.\(\rm{SO_{2}}\)
              D.\(\rm{C1_{2}}\)
            • 9.

              已知\(\rm{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rm{A}\)和\(\rm{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rm{X}\)能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rm{X}\)的强氧化性
              B.若\(\rm{A}\)为铁,则足量\(\rm{A}\)与\(\rm{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
              C.若\(\rm{A}\)为碳单质,则将足量的\(\rm{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终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rm{B}\)转化为\(\rm{D}\)的反应需使用催化剂并加热
            • 10. 下列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其中\(\rm{S}\)或\(\rm{N}\)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变化的是\(\rm{(}\)  \(\rm{)}\)
              A.稀硫酸  
              B.稀硝酸 
              C.浓硫酸  
              D.浓硝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