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rm{NH_{3}+CO_{2}+H_{2}O+NaCl═NaHCO_{3}↓+NH_{4}Cl}\),\(\rm{2NaHCO_{3} \overset{∆}{=} Na_{2}CO_{3}+H_{2}O+CO_{2}↑}\)。实验室模拟该过程包括制备\(\rm{NH_{3}}\)、制取\(\rm{NaHCO_{3}}\)、分离及灼烧\(\rm{NaHCO_{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rm{(}\)    \(\rm{)}\)

              A.
              B.
              C.
              D.
            • 2.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rm{NH_{3}+CO_{2}+H_{2}O+NaCl═NaHCO_{3}↓+NH_{4}Cl}\),\(\rm{2NaHCO_{3} \overset{\triangle }{=} Na_{2}CO_{3}+H_{2}O+CO_{2}↑}\),实验室模拟该过程包括制备\(\rm{NH_{3}}\)、制取\(\rm{NaHCO_{3}}\)、分离及灼烧\(\rm{NaHCO_{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rm{(}\)    \(\rm{)}\)

              A.
              B.
              C.
              D.
            • 3.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C.氢氧化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过氧化钠可用作潜艇里氧气的来源
            • 4.

              \(\rm{①}\)硫酸、\(\rm{②}\)氢氧化铝、\(\rm{③}\)碳酸氢钠、\(\rm{④}\)氧化铝、\(\rm{⑤}\)氢氧化铁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rm{(1)}\)上述五种物质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

              \(\rm{(2)}\)硫酸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rm{(0.2\%~0.4\%}\)的盐酸\(\rm{)}\)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rm{CO_{2}}\)的量,前者_________后者\(\r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

              \(\rm{(5)}\)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有三种,一种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一种是黄绿色气体,还有一种是易溶、易电离的碱,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rm{(}\)写化学名称\(\rm{)}\)。

            • 5.

              A、\(\rm{B}\)、\(\rm{C}\)、\(\rm{D}\)、\(\rm{E}\)、\(\rm{F}\)、\(\rm{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rm{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rm{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rm{2}\)倍,\(\rm{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m{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rm{F}\)与\(\rm{G}\)位置相邻,\(\rm{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rm{(}\)对应元素均用元素符号表示\(\rm{)}\):

              \(\rm{(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r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

              \(\rm{(2)D}\)与\(\rm{E}\)按原子个数比\(\rm{1:1}\)形成化合物甲,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向甲中滴加足量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rm{(3)}\)用电子式表示\(\rm{A}\)和\(\rm{C}\)反应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E}\)、\(\rm{F}\)、\(\rm{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 6.

              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rm{Na_{2}O}\)的钠块\(\rm{10.8g}\),将其投入\(\rm{100mL}\)水中,产生标准状况下\(\rm{2.24L}\)气体\(\rm{(}\)假设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rm{)}\)。

              则:\(\rm{(1)}\)这块钠块中所含单质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rm{(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含有\(\rm{HCO_{3}^{-}}\)、\(\rm{CO_{3}^{2-}}\)、\(\rm{Na^{+}}\)、\(\rm{NO_{3}^{-}}\) 四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rm{Na_{2}O_{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rm{NO_{3}^{-}}\)离子数目基本不变

              B.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rm{Na_{2}O_{2}}\)粉末,振荡,所得溶液最终呈蓝色     

              C.将\(\rm{Na_{2}O_{2}}\)投入\(\rm{FeCl_{2}}\)溶液中, 最终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生成红褐色沉淀         

              D.\(\rm{agCO}\)和\(\rm{H_{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产物与足量的\(\rm{Na_{2}O_{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rm{ag}\)
            • 8.

              把\(\rm{4.48 L CO_{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rm{3.36 L}\)气体\(\rm{(}\)气体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rm{)}\),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rm{3.36 L}\)气体的总质量是\(\rm{6g}\)
              B.反应中共转移\(\rm{0.1mol}\)电子
              C.有\(\rm{15.6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
              D.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9.

              向\(\rm{X}\)的溶液中加入\(\rm{Y}\)试剂,产生的沉淀或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加入\(\rm{Y}\)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图象与所述情形相符的是(    )

              A.向\(\rm{HCl}\)和\(\rm{AlCl}\)\(\rm{3}\)的混合液中滴加\(\rm{NaOH}\)溶液 
              B.向\(\rm{NaOH}\)和\(\rm{Ca(OH)}\)\(\rm{2}\)的混合液中通入\(\rm{CO}\)\(\rm{2}\)
              C.向\(\rm{NH}\)\(\rm{4}\)\(\rm{Al(SO}\)\(\rm{4}\)\(\rm{)}\)\(\rm{2}\)溶液中滴加\(\rm{NaOH}\)溶液  
              D.向\(\rm{NaOH}\)和\(\rm{Na}\)\(\rm{2}\)\(\rm{CO}\)\(\rm{3}\)的混合液中滴加稀盐酸
            • 10.

              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

              \(\rm{①}\)过氧化钠   \(\rm{②}\)次氯酸   \(\rm{③}\)二氧化硫   \(\rm{④}\)活性炭  

              A.\(\rm{①②}\)           
              B.\(\rm{①③}\)          
              C.\(\rm{③④}\)            
              D.\(\rm{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