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烃\(\rm{A_{1}}\)、\(\rm{A_{2}}\)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各加\(\rm{1molH_{2}}\)都可以得到烃\(\rm{B}\)。\(\rm{A_{1}}\)、\(\rm{A_{2}}\)各加\(\rm{1molHCl}\)都可得到\(\rm{C_{1}}\)。而\(\rm{B}\)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得到两种一氯代烃\(\rm{C_{1}}\)和\(\rm{C_{2}}\)。其转化关系如图。\(\rm{B}\)中碳的质量分数为\(\rm{83.7%}\)。则\(\rm{A_{1}}\)、\(\rm{A_{2}}\)、\(\rm{B}\)、\(\rm{C_{1}}\)和\(\rm{C_{2}}\)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rm{A_{1}}\)________,\(\rm{A_{2}}\)________,\(\rm{B}\)________,\(\rm{C_{1}}\)________,\(\rm{C_{2}}\)________。

            • 2.

              乙酸苯甲酯是制造香精的原料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其中\(\rm{B}\)是乙酸:

              \(\rm{(1)}\)乙酸苯甲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rm{(2)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rm{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rm{(3)}\)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丙烯\(\rm{(CH_{2}=CH-CH_{3})}\)在一定条件下的加聚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对羟基苯甲酸丁酯\(\rm{(}\)俗称尼泊金丁酯\(\rm{)}\)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rm{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rm{;}\)
              \(\rm{②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rm{;}\)
              \(\rm{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rm{1:1}\)。
              回答下列问题:
              \(\rm{(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rm{(2)}\)由\(\rm{B}\)生成\(\rm{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rm{;}\)
              \(\rm{(3)F}\)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
              \(\rm{(4)G}\)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
              \(\rm{(5)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_________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rm{2:2:1}\)的是____________\(\rm{(}\)写结构简式\(\rm{)}\)。
            • 4.

              某烃类化合物\(\rm{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rm{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rm{(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rm{(}\)填“是”或“不是”\(\rm{)}\);

              \(\rm{(3)B}\)、\(\rm{C}\)、\(\rm{D}\)与\(\rm{A}\)互为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表明\(\rm{B}\)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rm{C}\)与乙烯互为同系物,且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平面内;\(\rm{D}\)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有\(\rm{3}\)种类型的氢,\(\rm{D}\)与氢气反应后生成物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在同一平面内。

              \(\rm{①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C}\)的结构可能有________种;

              \(\rm{③D}\)的结构简式_______,区别\(\rm{D}\)与戊烯的方法是________。

            • 5.

              用烃\(\rm{A}\)合成高分子化合物\(\rm{PBT}\)和顺丁橡胶\(\rm{CBR}\)的合成路线如下\(\rm{(}\)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略\(\rm{)}\)


              已知:\(\rm{ⅰ}\).\(\rm{ⅱ.RCOORˈ+ R"}\)\(\rm{{\,\!}^{18}}\)\(\rm{OH}\)\(\rm{\underset{催化剂}{\overset{∆}{⇌}}}\)\(\rm{RCO}\)\(\rm{{\,\!}^{18}}\)\(\rm{OR"+ RˈOH}\)

              \(\rm{(1)}\)已知\(\rm{④}\)属于加聚反应,则\(\rm{D}\)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rm{(4)E}\)为芳香族化合物,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rm{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⑦}\)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写出由乙炔和\(\rm{1}\),\(\rm{4-}\)丁二醛为原料制取\(\rm{1}\),\(\rm{3-}\)环己二烯的合成流程图\(\rm{(}\)必要的无机试剂任选\(\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流程图示例:\(\rm{C{H}_{2}=C{H}_{2} \xrightarrow[]{HBr}C{H}_{3}C{H}_{2}Br \xrightarrow[∆]{NaOH溶液}C{H}_{3}C{H}_{2}OH }\)

            • 6. 某有机物 \(\rm{A(C_{4}H_{6}O_{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rm{①A}\)为两元弱酸
              \(\rm{②A+RCOOH(}\)或\(\rm{ROH) \xrightarrow[∆]{浓{H}_{2}S{O}_{4}} }\) 有香味的产物 
              \(\rm{③1molA}\) \(\rm{ \xrightarrow[]{足量的钠} }\)慢慢产生\(\rm{l.5mol}\)气体 \(\rm{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rm{(}\)不是环状化合物\(\rm{)}\)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rm{⑤A}\)中有\(\rm{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试回答:\(\rm{(l)}\)根据以上信息,对\(\rm{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rm{(}\)多选扣分\(\rm{)}\) 
              \(\rm{(a)}\)肯定有碳碳双键\(\rm{(b)}\)有两个羧基 
              \(\rm{(c)}\)肯定有羟基   \(\rm{(d)}\)有\(\rm{-COOR}\)官能团 
              \(\rm{(2)}\)有机物\(\rm{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A}\)的一个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rm{(}\)不含甲基\(\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rm{(I)}\)双氢青蒿素的抗疟疗效是青蒿素的\(\rm{10}\)倍,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双氢青蒿素的分子式为\(\rm{C_{15}H_{22}O_{5}}\)

              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还原反应     

              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链和酯基、醚键

              D.双氢青蒿素分子中有\(\rm{2}\)个六元环和\(\rm{2}\)个七元环

              \(\rm{(II)}\)以有机物\(\rm{A}\)和苯酚为原料合成一种医药中间体\(\rm{E}\)的路线如下:


              \(\rm{(1)}\)已知\(\rm{A}\)的分子式为\(\rm{C_{2}H_{2}O_{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rm{A}\)的结构简式为         ,\(\rm{A}\)与苯酚在一定条件下生成\(\rm{B}\)的反应类型为           

              \(\rm{(2)}\)有机物\(\rm{B(}\)\(\rm{)}\)中\(\rm{①}\)、\(\rm{②}\)、\(\rm{③3}\)个\(\rm{–OH}\)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为          ;写出\(\rm{B}\)与过量\(\rm{NaHCO_{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3)}\)副产物\(\rm{D}\)是由\(\rm{2}\)分子\(\rm{B}\)生成的含有\(\rm{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rm{E}\)的任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rm{(}\)不考虑立体异构\(\rm{)}\)。

              \(\rm{①}\)苯环上只有\(\rm{2}\)个位置未被取代,且这两个位置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rm{②}\)与\(\rm{FeCl_{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rm{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rm{(5)}\)已知苯酚钠和苯酚相比,不易被氧化。写出由有机物\(\rm{B}\)制备的合成路线图。_______________。

            • 8.

              \(\rm{(A)}\)某有机物,在标准状况下,其蒸气密度为\(\rm{2.054g/L}\),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又知\(\rm{4.6}\)克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rm{2.24L(}\)标准状况\(\rm{)}\)和\(\rm{1.8}\)克水,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该有机物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rm{(B)}\)纳豆是一种减肥食品,从其中分离出一种由\(\rm{C}\)、\(\rm{H}\)、\(\rm{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rm{A}\),为确定其结构进行如下各实验:

              \(\rm{①6.0}\)\(\rm{g}\)有机物\(\rm{A}\)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只生成\(\rm{3.36}\)\(\rm{L}\)\(\rm{(}\)标准状况\(\rm{)}\)一氧化碳和\(\rm{1.8}\)\(\rm{g}\) \(\rm{H_{2}O}\)。

              \(\rm{②A}\)的蒸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rm{5.357}\)\(\rm{g/L}\)

              \(\rm{③}\)中和\(\rm{0.24}\)\(\rm{g}\)有机物\(\rm{A}\),消耗\(\rm{0.20}\)\(\rm{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rm{20.00}\)\(\rm{mL}\);\(\rm{0.01}\)\(\rm{mol}\)物质\(\rm{A}\)完全转化为酯,需乙醇\(\rm{0.92}\)\(\rm{g}\);\(\rm{0.01}\)\(\rm{mol}\)物质\(\rm{A}\)能与足量钠反应放出\(\rm{0.336}\)\(\rm{L}\)标准状况下的氢气。试确定:

              \(\rm{(1)A}\)的式量_________________,\(\rm{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rm{(2)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 9.

              有机化学基础\(\rm{]}\)秸秆\(\rm{(}\)含多糖类物质\(\rm{)}\)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rm{(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rm{C_{n}H_{2m}O_{m}}\)的通式

              \(\rm{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rm{c.}\)用碘单质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rm{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rm{(2)B}\)生成\(\rm{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rm{(3)D}\)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rm{D}\)生成\(\rm{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rm{(4)}\)由\(\rm{F}\)生成\(\rm{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rm{W}\)是\(\rm{E}\)的同分异构体,\(\rm{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rm{44gCO_{2}}\),\(\rm{W}\)共有____________种\(\rm{(}\)不含立体异构\(\rm{)}\),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 10.
              \(\rm{26}\)、某有机化合物经李比希法测得其中含碳为\(\rm{72.0\%}\)、含氢为\(\rm{6.67\%}\),其余含有氧\(\rm{.}\)现用下列方法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

              图\(\rm{A}\)为该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

              图\(\rm{B}\)为该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有\(\rm{5}\)个峰,其面积之比为\(\rm{1}\):\(\rm{2}\):\(\rm{2}\):\(\rm{2}\):\(\rm{3}\).
              图\(\rm{C}\)为该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红外光谱图

               

              试填空.
              \(\rm{(1)}\)该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量为_________________

              \(\rm{(2)}\)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rm{(3)}\)经分析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的依据是______\(\rm{(}\)填序号\(\rm{)}\).
                   \(\rm{a.}\)其相对分子质量               \(\rm{b.}\)其分子式
                   \(\rm{c.}\)其核磁共振氢谱图            \(\rm{d.}\)其分子的红外光谱图

              \(\rm{(4)}\)从以上图谱中分析得出,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rm{.}\)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
                 \(\rm{(5)}\)该有机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请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