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Ⅰ\(\rm{.}\)下列各组物质\(\rm{(}\)用物质序号填空\(\rm{)}\)

              \(\rm{①O_{2}}\)和\(\rm{O_{3}}\);         \(\rm{②}\)乙烷和丁烷;      \(\rm{③^{12}C}\)和\(\rm{{\,\!}^{14}C}\);   \(\rm{④CH_{3}COOH}\)和\(\rm{HCOOCH_{3}}\)\(\rm{⑤}\)       \(\rm{⑥}\)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Ⅱ\(\rm{.}\) 下表是\(\rm{A}\)、\(\rm{B}\)、\(\rm{C}\)、\(\rm{D}\)四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rm{A}\)

              \(\rm{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rm{②}\)比例模型为 ;\(\rm{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质\(\rm{C}\)

              \(\rm{B}\)

              \(\rm{①}\)由\(\rm{C}\)和\(\rm{H}\)两种元素组成;\(\rm{②}\)比例模型为

              \(\rm{C}\)

              \(\rm{①}\)由\(\rm{C}\)、\(\rm{H}\)、\(\rm{O}\)三种元素组成;\(\rm{②}\)能与\(\rm{Na}\)反应,但不能与\(\rm{NaOH}\)溶液反应;\(\rm{③}\)能与\(\rm{D}\)反应生成酯

              \(\rm{D}\)

              \(\rm{①}\)由\(\rm{C}\)、\(\rm{H}\)、\(\rm{O}\)三种元素组成;\(\rm{②}\)球棍模型为

              回答下列问题:

              \(\rm{(1)A}\)与\(\rm{Br_{2}}\)的\(\rm{CCl_{4}}\)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rm{(2)B}\)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rm{B}\)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rm{B}\)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C}\)与\(\rm{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 D}\)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rm{C}\)和\(\rm{D}\)反应生成酯,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 2.

              现有有机物:\(\rm{①CH_{4}}\)  \(\rm{②CH_{2}=CH_{2}}\)  \(\rm{③}\)  \(\rm{④CH_{3}CH_{2}OH}\)  \(\rm{⑤CH_{3}COOH}\),请利用给出的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具有特殊气味,常作萃取剂的有机物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发生一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rm{(2)}\)鉴别\(\rm{①}\)和\(\rm{②}\)两种无色气体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rm{120℃}\),\(\rm{1.01×10^{5}Pa}\)条件下,某种气态烃与足量的\(\rm{O_{2}}\)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是_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4)}\)为了研究\(\rm{④}\)和\(\rm{⑤}\)反应的机理,若将\(\rm{④}\)中的氧原子用\(\rm{{\,\!}^{18}O}\)标记,则\(\rm{④+⑤→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验室中制取\(\rm{A}\)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试管内的导管口没有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碳酸钠溶液中有细小的无色气泡冒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实验完成后,若要从乙试管的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rm{A}\)物质,需要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和__________,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rm{(5)}\)与\(\rm{②}\)相差\(\rm{1}\)个 \(\rm{CH_{2}}\) 原子团的同系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rm{⑤}\)和甘油\(\rm{(}\),其相对分子质量为\(\rm{9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rm{134}\)的\(\rm{B}\),写出\(\rm{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B.\(\rm{CH_{3}(CH_{2})_{4}CH_{3}}\)与\(\rm{(CH_{3})_{2}CHCH(CH_{3})_{2}}\)
              C.\(\rm{C_{17}H_{33}COOH}\)与\(\rm{CH_{3}COOH}\)
              D.\(\rm{CH_{3}OH}\)与\(\rm{HOCH_{2}CH_{2}OH}\)
            •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既含有碳碳单键,又含有碳碳双键
              B.\(\rm{CH_{4}}\)与\(\rm{C_{4}H_{10}}\)一定为同系物
              C.乙酸分子中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D.提取溴水中的溴,可用加入乙醇萃取的方法
            • 5.

              \(\rm{(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位素的是\(\rm{(}\)填序号,下同\(\rm{)}\)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

              A、金刚石和\(\rm{C_{60}}\)         \(\rm{B}\)、\(\rm{\ ^{12}_{\phantom{0}6}\mathrm{C} }\)和\(\rm{\ ^{13}_{\phantom{0}6}\mathrm{C} }\)  \(\rm{C}\).\(\rm{C{H}_{3}C{H}_{2}C{H}_{3} }\)和\(\rm{C{H}_{3}CH(C{H}_{3}{)}_{2} }\)   

               \(\rm{D}\).\(\rm{C{H}_{3}C{H}_{2}C{H}_{2}CH({C}_{2}{H}_{5})C{H}_{3} }\)和\(\rm{C{H}_{3}C{H}_{2}C{H}_{2}CH(C{H}_{3})C{H}_{2}C{H}_{3} }\)  

              E.  \(\rm{F}\). 

               \(\rm{G}\).

              H.\(\rm{HC≡CCH_{2}CH_{3}}\)和\(\rm{CH_{2}=CH-CH=CH_{2}}\)

              I.

              \(\rm{(2)}\)命名\(\rm{CH_{3}CH(CH_{2}CH_{3})CH(CH_{2}CH_{3})CH_{2}CH(CH_{3})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有机物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_______。

              \(\rm{(4)}\)分子式为\(\rm{C_{8}H_{10}}\)的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已知分子式为\(\rm{C_{10}H_{14}}\)的苯的同系物只有一个侧链,其中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有_______ 种。         

            • 6. 某烃的化学式为\(\rm{C_{4}H_{m}}\),下列关于\(\rm{C_{4}H_{m}}\)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当\(\rm{m=8}\)时,该烃与乙烯一定互为同系物    
              B.当\(\rm{m=4}\)时,该烃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该烃不可能同时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 
              D.当\(\rm{m=10}\)时,该烃分子中共价健数目最多
            • 7.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高分享资源。

              \(\rm{(1)}\)近来,化学家开发了一种使用\(\rm{NMMO}\)加工纤维素的新方法,产品“\(\rm{Lyocell}\)纤维”的主要成分也是\(\rm{(C_{6}H_{10}O_{5})_{n}}\)。其加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rm{Lyocell}\)纤维”的工艺流程中,可充分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rm{(2)}\)“\(\rm{Lyocell}\)纤维”工艺流程中的\(\rm{NMMO}\)可按如图所示路线制备\(\rm{(}\)反应条件无所省略\(\rm{)}\)。

              其中,化合物Ⅰ可三聚为最简单的芳香烃,化合物Ⅱ可使溴水褪色。

              \(\rm{①}\)化合物Ⅰ也可聚合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rm{②}\)化合物Ⅱ与氧气反应的原子利用率达\(\rm{100%}\),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③}\)关于化合物Ⅲ、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都可发生酯化反应

              B.Ⅲ可与钠反应,Ⅳ不可与钠反应

              C.Ⅲ是乙醇的同系物

              D.Ⅲ可由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制备

              \(\rm{④}\)写出合成\(\rm{NMMO}\)的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8.
              A、\(\rm{B}\)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rm{A}\)和\(\rm{B}\)的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rm{A}\)和\(\rm{B}\)最简式一定相同
              B.\(\rm{A}\)和\(\rm{B}\)不可能是同系物
              C.\(\rm{A}\)和\(\rm{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D.\(\rm{A}\)和\(\rm{B}\)的化学性质相似
            •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将水与己烷的混合物分离且从分液漏斗下层分离出的液体是水

              B.乙烷与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C.正丁烷的沸点高于异丁烷的沸点

              D.甲烷与二氯甲烷的分子结构相同,都是正四面体结构
            •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rm{(}\)  \(\rm{)}\)
              A.含\(\rm{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rm{4}\)个\(\rm{C-C}\)键
              B.正戊烷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
              C.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符合通式\(\rm{C_{n}H_{2n+2}}\)
              D.分子式为\(\rm{C_{3}H_{8}}\)与\(\rm{C_{6}H_{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