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机物\(\rm{F}\)是一种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rm{(1)D}\)的名称为___________,试剂\(\rm{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步骤Ⅵ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rm{(2)}\)步骤Ⅰ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步骤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满足括号中条件\(\rm{(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rm{②}\)能与\(\rm{FeCl_{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rm{③}\)能发生水    解反应和银镜反应\(\rm{)}\)的\(\rm{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比为\(\rm{6 ︰2︰2︰1︰1}\)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rm{(5)}\)依据题中信息,完成以为原料制取的合成路线图________。\(\rm{(}\)无机试剂一定要选银氨溶液,其它无机试剂任选\(\rm{)}\)合成路线图示例如下:\(\rm{C{H}_{2}=C{H}_{2} \xrightarrow[]{HBr}C{H}_{3}C{H}_{2}Br \xrightarrow[∆]{NaOH溶液}C{H}_{3}C{H}_{2}OH }\)

            • 2.

              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合物中,加入\(\rm{H_{2}^{18}O}\),过一段时间后,\(\rm{{\,\!}^{18}O}\)存在于

              A.存在于水和乙酸分子中          
              B.只存在于乙酸分子中      

              C.存在于乙酸和乙酸乙酯中分子中  
              D.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 3.

              有机物\(\rm{①~⑩}\)的名称、分子式或结构简式为:

              \(\rm{①C_{2}H_{2}}\)   \(\rm{②}\)新戊烷   \(\rm{③}\)甲苯  \(\rm{④}\)

              \(\rm{⑤}\)   \(\rm{⑥}\) \(\rm{⑦C_{5}H_{10}}\)

              \(\rm{⑧}\)  \(\rm{⑨}\)\(\rm{⑩}\)

              \(\rm{(1)}\) 其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2)⑥}\)可由单烯烃与\(\rm{H_{2}1:1}\)加成得到,该单烯烃可能有_______种结构。

              \(\rm{(3)}\)氯气与\(\rm{③}\)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⑧}\)与足量的\(\rm{H_{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rm{Z}\),\(\rm{Z}\)的一氯代物有____种。

              \(\rm{(5)}\) \(\rm{⑨}\)分子中最多有______个原子共面。

              \(\rm{(6)}\)已知两分子\(\rm{⑩}\)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状的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丙烯酸\(\rm{(CH_{2}=CH—COOH)}\)的性质可能有(    )

                \(\rm{①}\)加成反应  \(\rm{②}\)取代反应  \(\rm{③}\)酯化反应   \(\rm{④}\)中和反应    \(\rm{⑤}\)氧化反应

              A.\(\rm{①③}\)
              B.\(\rm{①③④}\)
              C.\(\rm{①③④⑤}\)
              D.\(\rm{①②③④⑤}\)
            • 5. 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混合物中,加入\(\rm{H_{2}^{18}O}\),过一段时间后,\(\rm{{\,\!}^{18}O}\)存在于\(\rm{(}\)  \(\rm{)}\)
              A.存在于乙酸和乙酸乙酯中分子中
              B.只存在于乙酸分子中
              C.存在于水和乙酸分子中
              D.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 6.

              已知\(\rm{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现以\(\rm{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rm{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rm{A}\)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B}\)、\(\rm{D}\)、\(\rm{E}\)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反应\(\rm{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 7.

              醋的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常说的“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醋,说明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rm{(1)}\)醋能溶解食品中含钙、磷、铁等元素的物质,增进人体对所需元素的吸收,写出醋酸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rm{(2)}\)醋在日常生活中多有妙用,如用醋能洗去铝锅、铜器、铁制品表面的锈迹,清除水壶中的水垢\(\rm{(}\)假设其主要成分是\(\rm{CaCO_{3})}\),洗涤尿迹、烟熏迹、果渍和汗渍等。写出醋酸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做菜时既加醋又加酒可以增加菜的香味,其原因是生成了____________\(\rm{(}\)填物质名称\(\rm{)}\),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 8.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
              B.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D.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9.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反应类型叙述错误的是

              A.  取代反应
              B.\(\rm{CH_{2}=CH_{2}+H_{2}O \xrightarrow[]{催化剂} CH_{3}CH_{2}OH}\)  加成反应
              C.\(\rm{2CH_{3}CH_{2}OH+O}\)2\(\rm{ \xrightarrow[∆]{催化剂} }\)\(\rm{2CH_{3}CHO+2H_{2}O}\)  氧化反应
              D.\(\rm{CH_{3}COOH+CH_{3}CH_{2}OH \underset{浓碳酸}{\overset{∆}{⇌}}}\) \(\rm{CH_{3}COOCH_{2}CH_{3}+}\)\(\rm{H}\)\(\rm{{\,\!}_{2}}\)\(\rm{O}\)  酯化反应
            • 10.
              乙二酸\(\rm{(HOOC-COOH)}\)与丁醇\(\rm{(C_{4}H_{10}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二元酯有
              A.\(\rm{4}\)种   
              B.\(\rm{6}\)种   
              C.\(\rm{8}\)种   
              D.\(\rm{10}\)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