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rm{——}\)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可采用苯乙腈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合成。请回答:

              \(\rm{(1)}\)制备苯乙酸的装置如图\(\rm{(}\)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rm{)}\)。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rm{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在\(\rm{250mL}\)三口瓶\(\rm{a}\)中加入\(\rm{70mL}\)质量分数为\(\rm{70%}\)的硫酸,加热至\(\rm{100℃}\),再缓缓滴入\(\rm{39g}\)苯乙腈,然后升温至\(\rm{130℃}\),发生反应: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分离出粗苯乙酸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所用到的仪器是\(\rm{(}\)填字母\(\rm{)}\)__________。

              \(\rm{a.}\)漏斗    \(\rm{b.}\)烧杯  \(\rm{c.}\)分液漏斗    \(\rm{d.}\)直形冷凝管    \(\rm{e.}\)玻璃棒

              \(\rm{(3)}\)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rm{Cu(OH)_{2}}\),搅拌\(\rm{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4)}\)提纯粗苯乙酸最终得到\(\rm{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________。

            • 2. 乙二酸通常以二水合物的形式存在,俗称草酸晶体。已知草酸晶体在\(\rm{101 ℃}\)时熔化并开始升华,\(\rm{157 ℃}\)时大量升华,继续升温会分解生成\(\rm{CO}\)、\(\rm{CO_{2}}\)和\(\rm{H_{2}O}\)。  
              \(\rm{(1)}\)下列关于乙二酸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能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 \(\rm{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rm{③}\)其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rm{④}\)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欲验证上述性质,除用到胶头滴管、试管和玻璃导管外,还必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乙二酸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是以乙二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欲检验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是否有\(\rm{CO_{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装置Ⅰ、装置Ⅱ\(\rm{(}\)见下图\(\rm{)}\)来完成实验\(\rm{(}\)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rm{)}\)。

              \(\rm{①}\)上述检验装置Ⅰ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B}\)和\(\rm{E}\)两个装置中更合理的是__________ ,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请从\(\rm{A~F}\)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可更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rm{(}\)用字母表示\(\rm{)}\):__________。

              \(\rm{④}\)一定条件下草酸氢铵分解生成\(\rm{NH_{3}}\)、\(\rm{CO_{2}}\)、\(\rm{CO}\)、和水,\(\rm{110}\)时将该混合气体通过\(\rm{Na_{2}O_{2}}\),再通过浓硫酸分别增重\(\rm{Ag}\)和\(\rm{Bg}\);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rm{Na_{2}O_{2}}\),分别增重\(\rm{Cg}\)和\(\rm{Dg(}\)能反应的气体均可吸收完全,且该条件下\(\rm{CO}\)与\(\rm{Na_{2}O_{2}}\)不反应\(\rm{)}\),则\(\rm{A}\)、\(\rm{B}\)、\(\rm{C}\)、\(\rm{D}\)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

            • 3. 苯甲酸应用广泛\(\rm{.}\)实验室用甲苯的氧化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rm{3}\) \(\rm{─CH_{3}+6KMnO_{4}→3}\) \(\rm{─COOK+6MnO_{2}+3KOH+3H_{2}O}\)
              \(\rm{─COOK+HCl→}\) \(\rm{─COOH+KCl}\)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熔点\(\rm{/℃}\)

              沸点\(\rm{/℃}\)

              密度\(\rm{/g⋅cm^{-3}}\)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甲苯

              \(\rm{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rm{-95}\)

              \(\rm{110.6}\)

              \(\rm{0.8669}\)

              不溶

              易溶

              易溶

              苯甲酸

              \(\rm{122}\)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rm{122.4}\)

              \(\rm{248}\)

              \(\rm{1.2659}\)

              微溶

              易溶

              易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实验方法:\(\rm{(}\)加热装置等略去\(\rm{)}\)
              一定量的甲苯和\(\rm{KMnO_{4}}\)溶液置于图\(\rm{1}\)装置中,在\(\rm{90℃}\)时,反应一段时间,然后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rm{(1)}\)无色液体\(\rm{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
              \(\rm{(2)}\)苯甲酸可与足量的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其方程式为:__   \(\rm{\_}\)___。
              \(\rm{(3)}\)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者使用正确的是______。\(\rm{A.}\)图\(\rm{2}\)是抽滤,容器\(\rm{B}\)的作用是防止水份被吸入真空泵
              B.图\(\rm{1}\)中冷凝管冷却水应从下口通入
              C.图\(\rm{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图\(\rm{2}\)中仪器\(\rm{A}\)是布氏漏斗
              \(\rm{(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______,分液,水层再加入______,然后抽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rm{(5)}\)证明白色固体\(\rm{B}\)是纯净物______。
            • 4.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下列现象。

              \(\rm{(1)}\)蚂蚁体内含有蚁酸\(\rm{(}\)一种有机酸,化学式\(\rm{HCOOH)}\),被蚂蚁叮咬过的皮肤因沾染了蚁酸会红肿灼痛,当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后,症状即减轻,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rm{(2)}\)吃米饭时,多咀嚼会感到甜味,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医院常用\(\rm{75\%}\)的酒精作消毒剂。消毒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