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验证同周期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1)}\)将钠、镁、铝各\(\rm{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rm{(2)}\)向\(\rm{Na_{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rm{Cl}\)的非金属性比\(\rm{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下图装置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燥管\(\rm{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KMnO_{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rm{Na_{2}SiO_{3}}\)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 2.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rm{——}\)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可采用苯乙腈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合成。请回答:

              \(\rm{(1)}\)制备苯乙酸的装置如图\(\rm{(}\)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rm{)}\)。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rm{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在\(\rm{250mL}\)三口瓶\(\rm{a}\)中加入\(\rm{70mL}\)质量分数为\(\rm{70%}\)的硫酸,加热至\(\rm{100℃}\),再缓缓滴入\(\rm{39g}\)苯乙腈,然后升温至\(\rm{130℃}\),发生反应: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分离出粗苯乙酸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所用到的仪器是\(\rm{(}\)填字母\(\rm{)}\)__________。

              \(\rm{a.}\)漏斗    \(\rm{b.}\)烧杯  \(\rm{c.}\)分液漏斗    \(\rm{d.}\)直形冷凝管    \(\rm{e.}\)玻璃棒

              \(\rm{(3)}\)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rm{Cu(OH)_{2}}\),搅拌\(\rm{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4)}\)提纯粗苯乙酸最终得到\(\rm{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________。

            • 3.

              乙酸正丁酯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乙酸和正丁醇来制取,实验操作如下:

              Ⅰ\(\rm{.}\)将混合液\(\rm{(18.5 mL}\)正丁醇和\(\rm{13.4 mL}\)乙酸\(\rm{(}\)过量\(\rm{)}\),\(\rm{0.4 mL}\)浓硫酸\(\rm{)}\)置于仪器\(\rm{A}\)中并放入适量沸石\(\rm{(}\)见图\(\rm{I}\),沸石及加热装置等略去\(\rm{)}\),然后加热回流约\(\rm{20}\)分钟。

              Ⅱ\(\rm{.}\)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rm{①}\)用水洗涤,\(\rm{②}\)用试剂\(\rm{X}\)干燥,\(\rm{③}\)用\(\rm{10\% Na_{2}CO_{3}}\)溶液洗涤。

              Ⅲ\(\rm{.}\)将所得到的乙酸正丁酯粗品转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最后得到\(\rm{17.1 g}\)乙酸正丁酯。

               

              图Ⅰ                                      图Ⅱ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mL^{-1})}\)

                沸点\(\rm{/℃}\)

              溶解度\(\rm{(g)/(100 g}\)水\(\rm{)}\)

                正丁醇

                  \(\rm{74}\)

                  \(\rm{0.80}\)

                  \(\rm{118.0}\)

                  \(\rm{9}\)

                  乙酸

                  \(\rm{60}\)

                  \(\rm{1.045}\)

                  \(\rm{118.1}\)

                  互溶

              乙酸正丁酯

                  \(\rm{1 1 6}\)

                  \(\rm{0.882}\)

                  \(\rm{126.1}\)

                  \(\rm{0.7}\)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分水器\(\rm{(}\)实验中可分离出水\(\rm{)}\)能提高酯的产率,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Ⅱ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用\(\rm{Na_{2}CO_{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rm{X}\)不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无水硫酸镁    \(\rm{b.}\)新制生石灰    \(\rm{c.}\)无水硫酸钠

              \(\rm{(3)}\)步骤Ⅲ\(\rm{(}\)部分装置如图Ⅱ所示\(\rm{)}\)。

              \(\rm{①}\)蒸馏过程中需要使用______冷凝管\(\rm{(}\)填直形、球形\(\rm{)}\),\(\rm{②}\)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馏出物的组成,当温度计水银球分别位于图Ⅱ中的________\(\rm{(}\)填“\(\rm{a}\)”“\(\rm{b}\)”“\(\rm{c}\)”或“\(\rm{d}\)”\(\rm{)}\)点时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较多的低沸点杂质。

              \(\rm{(4)}\)该实验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    \(\rm{(}\)计算结果保留\(\rm{2}\)位有效数字\(\rm{)}\)。

            • 4. 乙二酸通常以二水合物的形式存在,俗称草酸晶体。已知草酸晶体在\(\rm{101 ℃}\)时熔化并开始升华,\(\rm{157 ℃}\)时大量升华,继续升温会分解生成\(\rm{CO}\)、\(\rm{CO_{2}}\)和\(\rm{H_{2}O}\)。  
              \(\rm{(1)}\)下列关于乙二酸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能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 \(\rm{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rm{③}\)其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rm{④}\)能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欲验证上述性质,除用到胶头滴管、试管和玻璃导管外,还必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乙二酸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是以乙二醇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用空气氧化得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欲检验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中是否有\(\rm{CO_{2}}\),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装置Ⅰ、装置Ⅱ\(\rm{(}\)见下图\(\rm{)}\)来完成实验\(\rm{(}\)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rm{)}\)。

              \(\rm{①}\)上述检验装置Ⅰ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B}\)和\(\rm{E}\)两个装置中更合理的是__________ ,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请从\(\rm{A~F}\)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一套可更好达到实验目的的装置,按照气流由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rm{(}\)用字母表示\(\rm{)}\):__________。

              \(\rm{④}\)一定条件下草酸氢铵分解生成\(\rm{NH_{3}}\)、\(\rm{CO_{2}}\)、\(\rm{CO}\)、和水,\(\rm{110}\)时将该混合气体通过\(\rm{Na_{2}O_{2}}\),再通过浓硫酸分别增重\(\rm{Ag}\)和\(\rm{Bg}\);若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rm{Na_{2}O_{2}}\),分别增重\(\rm{Cg}\)和\(\rm{Dg(}\)能反应的气体均可吸收完全,且该条件下\(\rm{CO}\)与\(\rm{Na_{2}O_{2}}\)不反应\(\rm{)}\),则\(\rm{A}\)、\(\rm{B}\)、\(\rm{C}\)、\(\rm{D}\)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

            • 5.

              漂白粉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应用,某同学利用下列仪器在实验室进行制备漂白粉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氯气的制备



              \(\rm{⑴}\)装置\(\rm{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rm{⑵}\)实验室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氯气,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⑶}\)装置\(\rm{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漂白粉的制备

              \(\rm{⑷}\)已知:氯气和石灰乳在反应的过程中会放热,当温度较高时会生成\(\rm{Ca(ClO_{3})_{2}}\)。为了制得纯度较高的漂白粉并提高产率,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不改变石灰乳的浓度和体积\(\rm{)}\)。

              \(\rm{⑸}\)若将\(\rm{100 mL 12.0 mol⋅L^{-1}}\)盐酸与\(\rm{3.48 g MnO_{2}}\)反应制得的氯气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乳中,理论上最多可制得\(\rm{Ca(ClO)_{2}}\)_________\(\rm{g}\)。

            • 6. 实验室提供如图\(\rm{1}\)所示的仪器和高锰酸钾、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硫酸、纯碱五种药品及火柴等相应物品:

              \(\rm{(1)}\)写出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在制取该气体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rm{(}\)填仪器序号\(\rm{)}\)______;
              \(\rm{(2)}\)如果如图\(\rm{2}\)所示用氯酸钾制氧气,请同学们将图补充完整;
              \(\rm{(3)}\)图中用此方法收集气体时\(\rm{.}\)证明该气体己经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
              \(\rm{(4)}\)实验结束后要先______后______.
            • 7.

              三氯化硼的熔点为\(\rm{-107.3℃}\),沸点为\(\rm{12.5℃}\),易水解生成硼酸和氯化氢,可用于制造高纯硼、有机合成催化剂等。实验室制取三氯化硼的原理为:

              \(\rm{B_{2}O_{3}+3C+3Cl_{2}}\)\(\rm{2BCl_{3}+3CO}\)

              \(\rm{(1)}\)甲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rm{(}\)不用收集\(\rm{)}\)。

              \(\rm{①}\)装置\(\rm{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

              \(\rm{②}\)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2)}\)乙组同学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rm{A}\)、\(\rm{B}\)、\(\rm{C}\)和下列装置\(\rm{(}\)装置可重复使用\(\rm{)}\)制取\(\rm{BCl_{3}}\)并验证反应中有\(\rm{CO}\)生成。

              \(\rm{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rm{A→B→C→}\)________\(\rm{→}\)________\(\rm{→}\)________\(\rm{→}\)________\(\rm{→}\)________\(\rm{→F→D→I}\)。

              \(\rm{②}\)实验开始时,先通人干燥\(\rm{N_{2}}\)的目的是________。

              \(\rm{③}\)能证明反应中有\(\rm{CO}\)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

            • 8.

              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rm{(}\)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的反应,涉及的反应有:\(\rm{2Na_{2}O_{2}+2H_{2}O===4NaOH+O_{2}↑}\),\(\rm{2Na_{2}O}\)\(\rm{{\,\!}_{2}+2CO_{2}===2Na_{2}CO_{3}+O_{2}.}\)设计用如图所示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的量气装置\(\rm{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rm{.}\)甲管有刻度\(\rm{(0~50 mL)}\),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rm{(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rm{(}\)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C}\)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装置\(\rm{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rm{(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rm{(}\)填写字母编号\(\rm{)}\).

              \(\rm{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rm{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rm{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rm{d.}\)读数时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