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7}\)分\(\rm{)}\)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rm{480 mL 0.5 mol/L NaOH}\)溶液以备使用。 \(\rm{(1)}\)该同学应选择________\(\rm{ mL}\)的容量瓶。

              \(\rm{(2)}\)某同学配制\(\rm{480 mL 0.5 mol/L NaOH}\)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同学的错误有\(\rm{(}\)  \(\rm{)}\)


              A.\(\rm{①⑥⑦}\)    \(\rm{B.②④⑦}\)

              C.\(\rm{①⑤⑦}\)    \(\rm{D.⑤⑥⑦}\)
              \(\rm{(3)}\)该同学应称取\(\rm{NaOH}\)固体________\(\rm{g}\),用质量为\(\rm{22.9 g}\)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需\(\rm{NaOH}\)固体时,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________\(\rm{(}\)填字母\(\rm{)}\),并在下图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________\(\rm{(}\)填字母\(\rm{)}\)。

                     

              \(\rm{(4)}\)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rm{(}\)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m{)}\):

              \(\rm{①}\)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________;

              \(\rm{②}\)定容时仰视仪器上的刻度线________;

            • 2.

              认真思考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实验原理和步骤,填空:

              步骤\(\rm{1}\):在\(\rm{a}\)中加入\(\rm{15 mL}\)苯和少量铁屑,再将\(\rm{b}\)中\(\rm{4.0 mL}\)液溴慢慢加入到\(\rm{a}\)中,不能快速加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中,仪器\(\rm{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步骤\(\rm{2}\):向\(\rm{a}\)中加入\(\rm{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步骤\(\rm{3}\):滤液依次用\(\rm{10 mL}\)水、\(\rm{8 mL 10\%}\)的\(\rm{NaOH}\)溶液、\(\rm{10 mL}\)水洗涤,________\(\rm{(}\)填操作名称\(\rm{)}\)得粗溴苯。\(\rm{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步骤\(\rm{4}\):向分离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即得粗产品。得到的粗产品中还含有杂质__________,则要进一步提纯粗产品,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 3. 实验室模拟合成和\(\rm{CH_{3}CH_{2}CH_{2}Br}\)的方法如图\(\rm{1(}\)已知:甲苯和液溴在有水存在时也能反应\(\rm{)}\):
               
              实验室模拟合成对溴甲苯和\(\rm{1-}\)溴丙烷的流程如图\(\rm{2}\)和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苯

              \(\rm{1-}\)丙醇

              \(\rm{1-}\)溴丙烷

              对溴甲苯

              邻溴甲苯

              沸点\(\rm{(℃)}\)

              \(\rm{110.8}\)

              \(\rm{97.2}\)

              \(\rm{71}\)

              \(\rm{184.3}\)

              \(\rm{181.7}\)

              \(\rm{(1)}\)实验室存放液溴的试剂瓶需密闭,同时瓶中要加入 _________ ,以减少溴的挥发\(\rm{.}\)写出甲苯和液溴反应生成对溴甲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反应装置如图\(\rm{3}\)所示:

              \(\rm{①}\)图中玻璃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方块\(\rm{b}\)中为某玻璃仪器,其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 .
              \(\rm{②}\)三颈烧瓶中开始加入了甲苯、铁粉和水\(\rm{.}\)加入的适量水的作用是:易于控制温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 .}\)加热搅拌操作中加入浓硫酸,完成\(\rm{1.}\)丙醇的取代反应,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rm{(3)}\)操作\(\rm{I}\)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操作Ⅲ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 .
              \(\rm{(4)}\)操作\(\rm{1}\)分离出的水溶液中含有\(\rm{H_{2}SO_{4}}\)和\(\rm{Fe^{3+}}\),某同学为测定\(\rm{HBr}\)的物质的量,设计方案如下:将所得水溶液稀释至\(\rm{l000mL}\),取出\(\rm{20mL}\),用\(\rm{0.1mol/L}\) \(\rm{NaOH}\)溶液滴定,以测定\(\rm{HBr}\)的物质的量\(\rm{.}\)该同学认为无需加入指示剂,也能完成滴定\(\rm{.}\)他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rm{——}\)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可采用苯乙腈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合成。请回答:

              \(\rm{(1)}\)制备苯乙酸的装置如图\(\rm{(}\)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rm{)}\)。

              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rm{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在\(\rm{250mL}\)三口瓶\(\rm{a}\)中加入\(\rm{70mL}\)质量分数为\(\rm{70%}\)的硫酸,加热至\(\rm{100℃}\),再缓缓滴入\(\rm{39g}\)苯乙腈,然后升温至\(\rm{130℃}\),发生反应: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分离出粗苯乙酸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所用到的仪器是\(\rm{(}\)填字母\(\rm{)}\)__________。

              \(\rm{a.}\)漏斗    \(\rm{b.}\)烧杯  \(\rm{c.}\)分液漏斗    \(\rm{d.}\)直形冷凝管    \(\rm{e.}\)玻璃棒

              \(\rm{(3)}\)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rm{Cu(OH)_{2}}\),搅拌\(\rm{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4)}\)提纯粗苯乙酸最终得到\(\rm{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________。

            • 5.

              乙酸正丁酯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乙酸和正丁醇来制取,实验操作如下:

              Ⅰ\(\rm{.}\)将混合液\(\rm{(18.5 mL}\)正丁醇和\(\rm{13.4 mL}\)乙酸\(\rm{(}\)过量\(\rm{)}\),\(\rm{0.4 mL}\)浓硫酸\(\rm{)}\)置于仪器\(\rm{A}\)中并放入适量沸石\(\rm{(}\)见图\(\rm{I}\),沸石及加热装置等略去\(\rm{)}\),然后加热回流约\(\rm{20}\)分钟。

              Ⅱ\(\rm{.}\)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处理:\(\rm{①}\)用水洗涤,\(\rm{②}\)用试剂\(\rm{X}\)干燥,\(\rm{③}\)用\(\rm{10\% Na_{2}CO_{3}}\)溶液洗涤。

              Ⅲ\(\rm{.}\)将所得到的乙酸正丁酯粗品转入蒸馏烧瓶中进行蒸馏,最后得到\(\rm{17.1 g}\)乙酸正丁酯。

               

              图Ⅰ                                      图Ⅱ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mL^{-1})}\)

                沸点\(\rm{/℃}\)

              溶解度\(\rm{(g)/(100 g}\)水\(\rm{)}\)

                正丁醇

                  \(\rm{74}\)

                  \(\rm{0.80}\)

                  \(\rm{118.0}\)

                  \(\rm{9}\)

                  乙酸

                  \(\rm{60}\)

                  \(\rm{1.045}\)

                  \(\rm{118.1}\)

                  互溶

              乙酸正丁酯

                  \(\rm{1 1 6}\)

                  \(\rm{0.882}\)

                  \(\rm{126.1}\)

                  \(\rm{0.7}\)

              \(\rm{(1)}\)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分水器\(\rm{(}\)实验中可分离出水\(\rm{)}\)能提高酯的产率,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Ⅱ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用\(\rm{Na_{2}CO_{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rm{X}\)不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无水硫酸镁    \(\rm{b.}\)新制生石灰    \(\rm{c.}\)无水硫酸钠

              \(\rm{(3)}\)步骤Ⅲ\(\rm{(}\)部分装置如图Ⅱ所示\(\rm{)}\)。

              \(\rm{①}\)蒸馏过程中需要使用______冷凝管\(\rm{(}\)填直形、球形\(\rm{)}\),\(\rm{②}\)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影响馏出物的组成,当温度计水银球分别位于图Ⅱ中的________\(\rm{(}\)填“\(\rm{a}\)”“\(\rm{b}\)”“\(\rm{c}\)”或“\(\rm{d}\)”\(\rm{)}\)点时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较多的低沸点杂质。

              \(\rm{(4)}\)该实验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    \(\rm{(}\)计算结果保留\(\rm{2}\)位有效数字\(\rm{)}\)。

            • 6.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炭与浓硫酸的反应产物及产物的某些性质。

              \(\rm{(1)}\)装置\(\rm{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rm{(2)}\)若要证明有水生成,需要在\(\rm{A}\)、\(\rm{B}\)之间加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的干燥管。

              \(\rm{(3)}\)利用装置\(\rm{B}\)可以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若在\(\rm{E}\)中盛装澄清石灰水,\(\rm{C}\)中盛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rm{D}\)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rm{(5)}\)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实验题

              Ⅰ\(\rm{.}\)实验室中常用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rm{(1)}\)写出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2)}\)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此装置还需增加净化装置,请根据气体的流动方向,依次按顺序选择所用的装置,正确的选项是 ______ ;

              \(\rm{(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rm{20mL}\) \(\rm{12mol/L}\)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rm{0.06mol}\),其主要原因有:\(\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4)}\)多余的氯气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暂时储存后再利用,请选择可以用作氯气的储气的装置 ______ ;


              Ⅱ\(\rm{.}\)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rm{(1)}\)实验装置:

              \(\rm{(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rm{B}\)__________

              \(\rm{(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 \(\rm{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rm{(3)}\)问题探究:\(\rm{(}\)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rm{ > }\)碳酸\(\rm{)}\)

              \(\rm{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E}\)中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rm{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依据试管 \(\rm{D}\) 中的反应,能否证明\(\rm{S}\)的非金属性强于\(\rm{C}\)的非金属性___\(\rm{(}\)填 “能”或“否”\(\rm{)}\)。

            • 8.

              由于碘在海水中含量太低,目前还不能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海带有吸附碘离子特殊的能力,它们能把海水中的碘富集到是海水中的\(\rm{l0}\)万倍以上,经测定:\(\rm{1000g}\)某海带样品中含有\(\rm{6.35g}\)碘离子。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实验步骤如下:

              \(\rm{(1)}\) 步骤\(\rm{①}\)的实验海带应在_______________ \(\rm{(}\)填仪器名称\(\rm{)}\)灼烧。

              \(\rm{(2)}\)步骤\(\rm{②}\)的实验操作除溶解外,还有___________。

              \(\rm{(3)}\)若使用氯气做氧化剂,步骤\(\rm{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为检验所生成的碘单质,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rm{(4)}\)步骤\(\rm{④}\)中从含碘单质的有机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有机溶剂,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

              \(\rm{(5)}\)若将\(\rm{l000g}\)上述海带中的碘离子全部氧化,至少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 \(\rm{(}\)写出计算过程\(\rm{)}\)

            • 9.

              氮化镁\(\rm{(Mg_{3}N_{2})}\)在工业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 \(\rm{Mg_{3}N_{2}}\)并进行有关实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rm{(}\)部分加热装置已略去\(\rm{)}\)


              已知:\(\rm{①}\)氮化镁常温下为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

              \(\rm{②}\)亚硝酸钠和氯化铵制取氮气的反应剧烈放热,产生氮气的速度较快。

              \(\rm{③}\)温度较高时,亚硝酸钠会分解产生\(\rm{O_{2}}\)等。

              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 \(\rm{b}\) 的名称是____;写出装置 \(\rm{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rm{(2)}\)某同学检验装置 \(\rm{A}\) 部分的气密性,关闭止水夹 \(\rm{c}\) 后,开启活塞 \(\rm{a}\),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

              \(\rm{A}\) 部分装置是否漏气? ___________\(\rm{(}\)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rm{)}\),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

              \(\rm{(3)}\)装置 \(\rm{C}\) 中为饱和硫酸亚铁溶液,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 \(\rm{F}\)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rm{(4)}\)加热至反应开始发生,需移走 \(\rm{A}\) 处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rm{(5)}\)定性分析产物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取少量产品于试管中, 加适量蒸馏水

              试管底部有固体不溶物,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弃去上层淸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

              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 且有气泡冒出

              气泡冒出的原因为

                                          

            • 10. Ⅰ\(\rm{.}\)化学的学科素养之一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即能观察识别物质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其性质,并能从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在下列变化中:

              \(\rm{①}\)碘的升华          \(\rm{②}\)烧碱熔化      \(\rm{③MgCl_{2}}\)溶于水    \(\rm{④HCl}\)溶于水        \(\rm{⑤O}\)\(\rm{{\,\!}_{2}}\)溶于水

              \(\rm{(1)}\)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rm{(}\)填写序号\(\rm{)}\)

              \(\rm{(2)}\)以上变化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写化学式\(\rm{)}\)

              \(\rm{II.}\)“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也是化学人必备的素养。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图回答问题。


              \(\rm{(1)}\)图中装置\(\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干燥管\(\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甲同学要用此装置证明酸性:\(\rm{HNO_{3} > H_{2}CO_{3} > H_{2}SiO_{3}}\),进而证明非金属性:\(\rm{N > C > Si}\),并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设计实验所用到的物质: 

              \(\rm{①}\)稀\(\rm{HNO_{3}}\)溶液     \(\rm{②}\)稀盐酸       \(\rm{③}\)碳酸钙      \(\rm{④Na_{2}SiO_{3}}\) 溶液        \(\rm{⑤SiO_{2}}\)

              则试剂\(\rm{A}\)与\(\rm{C}\)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此实验不能说明\(\rm{N}\)、\(\rm{C}\)、\(\rm{Si}\)的非金属性强弱,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