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rm{B}\)、\(\rm{C}\)、\(\rm{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rm{A^{2-}}\)和\(\rm{B^{+}}\)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rm{C}\)、\(\rm{D}\)为同周期元素,\(\rm{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rm{3}\)倍;\(\rm{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rm{(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______ 。\(\rm{(}\)填元素符号\(\rm{)}\),其中\(\rm{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 。
              \(\rm{(2)}\)单质\(\rm{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 ______ \(\rm{(}\)填分子式\(\rm{)}\),原因是 ______ 。\(\rm{A}\) 和\(\rm{B}\)的氧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 ______ 和 ______ 。
              \(\rm{(3)C}\)和\(\rm{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rm{1}\):\(\rm{3}\)的化合物\(\rm{E}\),\(\rm{E}\)的立体构型为 ______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______ 。
              \(\rm{(4)}\)化合物\(\rm{D_{2}A}\)的立体构型为 ______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______ ,单质\(\rm{D}\)与湿润的\(\rm{Na_{2}CO_{3}}\)反应可制备\(\rm{D_{2}A}\),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5)A}\) 和\(\rm{B}\)能够形成化合物\(\rm{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rm{F}\)的化学式为 ______ ;晶胞中\(\rm{A}\)原子的配位数为 ______ 。
            • 2. 已知\(\rm{A}\)、\(\rm{B}\)、\(\rm{C}\)、\(\rm{D}\)、\(\rm{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rm{A}\)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rm{B}\)元素\(\rm{3p}\)能级半充满;\(\rm{C}\)是所在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rm{D}\)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rm{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rm{11}\)列。
              试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rm{(1)}\)写出基态\(\rm{D}\)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rm{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
              \(\rm{(2)A}\)、\(\rm{B}\)、\(\rm{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这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rm{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rm{(}\)写化学式\(\rm{)}\)。
              \(\rm{(3)D}\)可形成化合物\(\rm{{[}D(H_{2}O)_{6}{]}(NO_{3})_{3}}\)。
              \(\rm{{①[}D(H_{2}O)_{6}{]}(NO_{3})_{3}}\)中配位体的\(\rm{VSEPR}\)模型名称是______。该化合物中阴离子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
              \(\rm{{②}1}\) 个\(\rm{{[}D(H_{2}O)_{6}{{]}}^{3{+}}}\)中含有的\(\rm{\sigma}\)键数目为______个。
              \(\rm{(4)}\)已知\(\rm{B}\)、\(\rm{C}\)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有两种。这两种化合物中______\(\rm{(}\)填化学式\(\rm{)}\)为非极性分子,另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rm{(5)E^{{+}}}\)离子能与\(\rm{{SC}N^{{-}}}\)离子形成\(\rm{ESCN}\)沉淀。\(\rm{{SC}N^{{-}}}\)离子对应的酸有硫氰酸\(\rm{(H{-}S{-}C{≡}N)}\)和异硫氰酸\(\rm{(H{-}N{=}C{=}S)}\),这两种酸沸点更高的是______\(\rm{(}\)填名称\(\rm{)}\),原因是______。
              \(\rm{(6)}\)由\(\rm{A}\)、\(\rm{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组成的晶体中,阴、阳离子都具有球型对称结构,它们都可以看做刚性圆球,并彼此“相切”。如图所示为\(\rm{A}\)、\(\rm{C}\)形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图以及晶胞的截面图,晶胞中距离一个\(\rm{A^{{+}}}\)最近的\(\rm{A^{{+}}}\)有______个,距离一个\(\rm{A^{{+}}}\)最近的\(\rm{C^{{-}}}\)围成的图形是______\(\rm{(}\)写名称\(\rm{)}\)。若晶体密度为\(\rm{\rho}\) \(\rm{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rm{N_{A}}\)表示,则\(\rm{A^{{+}}}\)的半径为______\(\rm{cm(}\)用含\(\rm{N_{A}}\)与\(\rm{\rho}\)的式子表达\(\rm{)}\)。
            • 3.

              氯化铯晶体的晶胞\(\rm{(}\)晶体中的最小重复单元\(\rm{)}\),已知晶体中两个最近的\(\rm{Cs^{+}}\)核间距离为\(\rm{a cm}\),氯化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M}\),\(\rm{N_{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氯化铯晶体密度是\(\rm{(}\)  \(\rm{)}\)

              A.\(\rm{ \dfrac{8M}{N_{A}a^{3}} g·cm^{-3}}\)
              B.\(\rm{ \dfrac{8Ma^{3}}{8N_{A}}g·cm^{-3\;\;\;\;\;\;}}\)
              C.\(\rm{ \dfrac{M}{N_{A}a^{3}} g·cm^{-3}}\)
              D.\(\rm{ \dfrac{Ma^{3}}{N_{A}a^{3}} g·cm^{-3}}\)
            • 4.

              氨和联氨\(\rm{[}\)又称“肼”,可看成是氨分子内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rm{(—NH}\)\(\rm{{\,\!}_{2}}\)\(\rm{)}\)所取代的衍生物\(\rm{]}\)是氮元素的两种重要的氢化物。
              \(\rm{(1)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区,与其同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2)}\)联氨分子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氮原子采取该杂化方式后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肼的稳定性比氨的稳定性差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氨和联氨与盐酸反应分别生成\(\rm{NH}\)\(\rm{{\,\!}_{4}}\)\(\rm{Cl}\)和\(\rm{N}\)\(\rm{{\,\!}_{2}}\)\(\rm{H}\)\(\rm{{\,\!}_{6}}\)\(\rm{Cl}\)\(\rm{{\,\!}_{2}}\)\(\rm{(}\)盐酸肼\(\rm{)}\)。

              \(\rm{①}\)请写出盐酸肼中阳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N_{2}H_{6}Cl_{2}}\)的水解原理与\(\rm{NH_{4}Cl}\)的水解原理相似,则\(\rm{N_{2}H_{6}Cl_{2}}\)第一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氨和联氨均可以作配体与某些金属形成配合物,如\(\rm{Pt(NH_{3})_{2}Cl_{2}}\)、\(\rm{[Pt(NH_{3})_{2}(N_{2}H_{4})_{2}]Cl_{2}}\)。由于配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rm{Pt(NH_{3})_{2}Cl_{2}}\)可形成\(\rm{A}\)、\(\rm{B}\)两种同分异构体,其性质对比如下。

              \(\rm{①Pt(NH_{3})_{2}Cl_{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平面四边形 \(\rm{b.}\)四面体形

              \(\rm{②}\)淡黄色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该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铂\(\rm{(Pt)}\)形成单质时,原子的堆积方式与金、银原子的堆积方式相同,该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铂晶胞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_。

            • 5.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合作,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rm{C_{60}}\)形成的石墨夹层离子化合物。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的钾中,石墨吸收钾而形成名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可以是\(\rm{C_{8}}\)K、\(\rm{C_{12}}\)K、\(\rm{C_{24}}\)K、\(\rm{C_{36}}\)K、\(\rm{C_{48}}\)K、\(\rm{C_{60}K}\)等。在钾石墨中,钾原子把价电子交给石墨层,但在遇到与金属钾易反应的其他物质时还会收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rm{(}\)    \(\rm{)}\)

              A.题干中所列举的\(\rm{6}\)种钾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
              B.若某钾石墨的原子分布如图一所示,则它所表示的是\(\rm{C_{24}K}\)
              C.若某钾石墨的原子分布如图二所示,则它所表示的是\(\rm{C_{12}K}\)
              D.另有一种灰色的钾石墨\(\rm{C_{32}K}\),其中\(\rm{K}\)的分布也类似于图二中的六边形,则最近两个\(\rm{K}\)原子之间的距离为石墨中\(\rm{C—C}\)键键长的\(\rm{{4}\sqrt{3}}\)倍
            • 6.

              五种短周期元素\(\rm{X}\)、\(\rm{Y}\)、\(\rm{Z}\)、\(\rm{W}\)、\(\rm{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rm{.X}\)、\(\rm{Y}\)是非金属元素\(\rm{X}\)、\(\rm{Y}\)、\(\rm{Q}\)元素的原子最高能级上电子数相等;\(\rm{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rm{W}\)元素原子核外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原子中\(\rm{p}\)亚层与\(\rm{s}\)亚层电子总数相等;\(\rm{Q}\)元素电离能分别是\(\rm{I_{1}=496}\),\(\rm{I_{2}=4562}\),\(\rm{I_{3}=6912.}\)回答下列问题:

              \(\rm{(1)Q}\)、\(\rm{W}\)形成的化合物\(\rm{Q_{2}W_{2}}\)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

              \(\rm{(2)Y}\)能与氟元素形成\(\rm{YF_{3}}\),该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该分子属于___ _______分子\(\rm{(}\)填“极性”或“非极性”\(\rm{)}\).

              \(\rm{(3)Y(OH)_{3}}\)是一元弱酸,其中\(\rm{Y}\)原子因缺电子而易形成配位键,写出\(\rm{Y(OH)_{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rm{(4)Z}\)的一种单质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rm{①}\)该单质的晶体类型为___ ________________

              \(\rm{②}\)含\(\rm{1mol Z}\)原子的该晶体中共有____\(\rm{mol}\)化学键.

              \(\rm{③}\)已知\(\rm{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m{M}\),原子半径为\(\rm{r pm}\),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rm{N_{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 ______________\(\rm{g⋅cm^{-3}}\).

            • 7. \(\rm{(}\)Ⅰ\(\rm{)}\)已知\(\rm{A}\)、\(\rm{B}\)、\(\rm{C}\)、\(\rm{D}\)、\(\rm{E}\)为中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元素\(\rm{Y}\),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rm{X}\)、\(\rm{Z}\),元素\(\rm{X}\)、\(\rm{Y}\)、\(\rm{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rm{①}\)元素\(\rm{Y}\)在\(\rm{A}\)、\(\rm{B}\)、\(\rm{C}\)、\(\rm{D}\)、\(\rm{E}\)中所呈化合价依次递增,其中只有\(\rm{B}\)为单质。
              \(\rm{②}\)常温下将气体\(\rm{D}\)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生成\(\rm{C}\)和\(\rm{E}\)。
              \(\rm{③}\)工业上以\(\rm{A}\)、空气和水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法制成\(\rm{E}\)。
              请回答以下问题:
              \(\rm{(1) A}\)分子分子式是__________;从轨道重叠的方式看,\(\rm{B}\)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有__________。
              \(\rm{(2)}\)工业上,若输送\(\rm{Cl}\)\(\rm{{\,\!}_{2}}\)的管道漏气,用\(\rm{A}\)进行检验时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rm{B}\)生成,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rm{(}\)Ⅱ\(\rm{)1183 K}\)以下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rm{1}\)所示,\(\rm{1183 K}\)以上转变为图\(\rm{2}\)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相同。
                      
              \(\rm{(1)}\)在\(\rm{1183 K}\)以上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

              \(\rm{(2)}\)转变温度前后两者的密度比\(\rm{(1183 K}\)以下与\(\rm{1183 K}\)以上之比\(\rm{)}\)___________。\(\rm{(}\)均可用根号表示\(\rm{)}\)

            • 8.

              氢化铝钠\(\rm{(NaAl{H}_{4}) }\)是一种新型轻质储氢材料,掺入少量\(\rm{Ti}\)的\(\rm{NaAl{H}_{4} }\)在\(\rm{150^{0}C}\)时释氢,在\(\rm{170^{0}}\)C、\(\rm{15.2MPa}\)条件下又重复吸氢.\(\rm{NaAl{H}_{4} }\)可由\(\rm{AlCl_{3}}\)和\(\rm{NaH}\)在适当条件下合成.\(\rm{NaAl{H}_{4} }\)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rm{(1)}\)基态\(\rm{Ti}\)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rm{(2)NaH}\)的熔点为\(\rm{800^{0}C}\),不溶于有机溶剂,则\(\rm{NaH}\)的电子式为______.

              \(\rm{(3)AlCl_{3}}\)在\(\rm{178^{0}C}\)时升华,其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rm{267}\),蒸气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rm{(}\)标明配位键\(\rm{)}\).
              \(\rm{(4)AlH_{4}^{-} }\)中,\(\rm{Al}\)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

              \(\rm{(5)NaAlH_{4}}\)晶体中,与\(\rm{Na^{+}}\)紧邻且等距的\(\rm{AlH_{4}^{-} }\)有____个\(\rm{;NaAlH}\)\(\rm{4}\)晶体的密度为______\(\rm{g·c{m}^{-3} (}\)用含\(\rm{a}\)的代数式表示\(\rm{).}\)若\(\rm{NaAlH}\)\(\rm{4}\)晶胞底心处的\(\rm{Na}\)\(\rm{+}\)被\(\rm{Li^{+}}\)取代,得到的晶体为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6)NaAlH}\)\(\rm{4}\)的释氢机理为:每\(\rm{3}\)个\(\rm{AlH_{4}^{-} }\)中,有\(\rm{2}\)个分别释放出\(\rm{3}\)个\(\rm{H}\)原子和\(\rm{1}\)个\(\rm{Al}\)原子,同时与该\(\rm{Al}\)原子最近邻的\(\rm{Na}\)原子转移到被释放的\(\rm{Al}\)原子留下的空位,形成新的结构\(\rm{.}\)这种结构变化由表面层扩展到整个晶体,从而释放出氢气\(\rm{.}\)该释氢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手段越来越多,测定的精度也越来越高。现有一种简单可行的测定方法,具体步骤为:

              \(\rm{NaCl}\)晶体结构图

              \(\rm{①}\)将\(\rm{NaCl}\)固体细粒干燥后,准确称取\(\rm{m gNaCl}\)固体细粒并转移到定容仪器\(\rm{A}\)中

              \(\rm{②}\)用滴定管向\(\rm{A}\)仪器中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到\(\rm{A}\)仪器的刻度,计算出\(\rm{NaCl}\)固体的体积\(\rm{V cm^{3}}\)。

              \(\rm{(1)}\)步骤\(\rm{①}\)中仪器\(\rm{A}\)最好使用_________\(\rm{(}\)填序号\(\rm{)}\)

              A.量筒    \(\rm{B.}\)烧杯     \(\rm{C.}\)容量瓶     \(\rm{D.}\)试管

              \(\rm{(2)}\)步骤\(\rm{②}\)中是否用酸式滴定管还是用碱式滴定管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能否用水代替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rm{NaCl}\)晶体中,靠得最近的\(\rm{Na^{+}}\)、\(\rm{Cl^{—}}\)间的距离为\(\rm{a cm(}\)如上图\(\rm{)}\),则用上述方法测得的阿佛加德常数\(\rm{N_{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 10.

              有\(\rm{A}\)、\(\rm{B}\)、\(\rm{C}\)、\(\rm{D}\)、\(\rm{E}\)、\(\rm{F}\)六种元素,其中\(\rm{A}\)、\(\rm{B}\)、\(\rm{C}\)、\(\rm{D}\)为短周期元素,\(\rm{A}\)元素的周期数、主族数、原子序数相同;\(\rm{B}\)原子核外有\(\rm{3}\)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rm{C}\)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rm{ns^{n} np^{n+1}}\),\(\rm{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rm{3}\)倍,\(\rm{D}\)的阴离子比\(\rm{E}\)的阳离子电子层少一层,\(\rm{D}\)和\(\rm{E}\)可形成化合物\(\rm{E_{2}D}\)。\(\rm{F}\)是第\(\rm{4}\)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血红蛋白中的\(\rm{F}\)元素与\(\rm{BD}\)形成的配位键比与\(\rm{D_{2}}\)形成的配位键强。\(\rm{F}\)单质与\(\rm{BD}\)形成的配合物\(\rm{E(BD)_{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rm{-20.5℃}\),沸点为\(\rm{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rm{E}\)两种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 ;

              \(\rm{(2)CA_{3}}\)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键角为_______。

              \(\rm{(3)B_{2}A_{2}}\)中心\(\rm{B}\)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其分子中所含\(\rm{σ}\)键和\(\rm{π}\)键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rm{(4)}\)上述元素中,\(\rm{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rm{D}\)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rm{(5)E(BD)_{5}}\)晶体属于___________\(\rm{(}\)填晶体类型\(\rm{)}\),已知原子数和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根据下表数据,说明\(\rm{BD}\)分子比\(\rm{C_{2}}\)分子活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X-Y}\)

              \(\rm{X=Y}\)

              \(\rm{X≡Y}\)

              \(\rm{BD}\)的键能\(\rm{(kJ/mol)}\)

              \(\rm{357.7}\)

              \(\rm{798.9}\)

              \(\rm{1071.9}\)

              \(\rm{C_{2}}\)的键能\(\rm{(kJ/mol)}\)

              \(\rm{154.8}\)

              \(\rm{418.4}\)

              \(\rm{941.7}\)

              \(\rm{(6)}\)过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是否有颜色,与其\(\rm{d}\)轨道电子排布有关。一般地,为\(\rm{d^{0}}\)或\(\rm{d^{10}}\)排布时,无颜色;为\(\rm{d^{1}~d^{9}}\)排布时,有颜色,如\(\rm{[Co(H_{2}O)_{6}]^{2+}}\)显粉红色。据此判断,\(\rm{[Mn(H_{2}O)_{6}]^{2+}}\) _______\(\rm{ (}\)填“无”或“有”\(\rm{)}\) 颜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