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小组研究AgCl的溶解平衡:向10 mL 1mol/L 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2 mol/LAgNO3溶液,将浑浊液均分为2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其中一份浑浊液过滤,向滤液中放入Mg条
              i.滤液澄清透明,用激光照射有丁达尔现象。
              ii.放入Mg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可燃,滤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iii.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棕褐色浑浊物,Mg条表面也逐渐变为棕褐色,产生气泡的速率变缓慢。
              向另一份浑浊液中放入大小相同的Mg条
              iv.棕褐色浑浊物的量明显多于实验I,Mg条表面棕褐色更深,其他现象与ii、iii相同。
              已知: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Ag2O(棕褐色或棕黑色),Ag粉为黑色AgCl、Ag2O可溶于浓氨水生成Ag(NH32+
              (1)滤液所属分散系为______。
              (2)现象ii中无色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现象iii中,导致产生气泡的速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4)甲认为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一定有Ag和Ag2O,其中生成Ag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甲设计实验检验Ag:取实验I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试剂a,反应结束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浓硝酸,产生棕色气体,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
              ①白色不溶物为______(填化学式),棕色气体产生的原因是______(写离子方程式)。
              ②试剂a为______,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______。
              ③该实验能证明棕褐色物质中一定有Ag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6)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了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有Ag2O,实验方案是:取实验I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______。
              (7)综合上述实验,能说明存在AgCl(s)⇌Ag+(aq)+Cl-(aq)的证据及理由有______。
            • 2.
              某小组研究溶液中\(\rm{Fe^{2+}}\)与\(\rm{NO_{2}^{-}}\)、\(\rm{NO_{3}^{-}}\)的反应。
              实验Ⅰ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rm{1mol⋅L^{-1}FeSO_{4}}\)溶液
              \(\rm{(pH=4)}\)
              \(\rm{1mol⋅L^{-1}}\) \(\rm{NaNO_{2}}\)溶液\(\rm{(pH=8)}\) \(\rm{a.}\)滴入\(\rm{1}\)滴\(\rm{FeSO_{4}}\)溶液,溶液变黄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棕色。\(\rm{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rm{1mol⋅L^{-1}NaNO_{3}}\)溶液\(\rm{(}\)加\(\rm{NaOH}\)溶液至\(\rm{pH=8)}\) \(\rm{b.}\)持续滴加\(\rm{FeSO_{4}}\)溶液,无明显变化。
              资料:\(\rm{[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rm{(1)}\)研究现象\(\rm{a}\)中的黄色溶液。
              \(\rm{①}\)用 ______ 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rm{Fe^{3+}}\)。
              \(\rm{②}\)甲认为是\(\rm{O_{2}}\)氧化了溶液中的\(\rm{Fe^{2+}.}\)乙认为\(\rm{O_{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 ______ 。
              \(\rm{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图。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只变为黄色,不变为棕色,右侧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rm{NO.}\)产生\(\rm{NO}\)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 。
              实验Ⅱ的目的是 ______ 。

              \(\rm{(2)}\)研究现象\(\rm{a}\)中的棕色溶液。
              \(\rm{①}\)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现象\(\rm{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rm{NO}\)与溶液中的\(\rm{Fe^{2+}}\)或\(\rm{Fe^{3+}}\)发生了反应。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rm{Fe^{2+}}\)与\(\rm{NO}\)发生了反应。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 。
              \(\rm{②}\)加热实验Ⅰ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 。
              \(\rm{(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rm{Fe^{2+}}\)与\(\rm{NO_{2}^{-}}\)、\(\rm{NO_{3}^{-}}\)的反应。
              序号 操作 现象
              \(\rm{ⅰ}\) 取\(\rm{1mol⋅L^{-1}}\)的\(\rm{NaNO_{2}}\)溶液,加醋酸至\(\rm{pH=3}\),加入\(\rm{1mol⋅L^{-1}FeSO_{4}}\)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rm{ⅱ}\) 取\(\rm{1mol⋅L^{-1}}\)的\(\rm{NaNO_{3}}\)溶液,加醋酸至\(\rm{pH=3}\),加入\(\rm{1mol⋅L^{-1}FeSO_{4}}\)溶液 无明显变化
              \(\rm{ⅲ}\) 分别取\(\rm{0.5mL}\) \(\rm{1mol⋅L^{-1}}\)的\(\rm{NaNO_{3}}\)溶液与\(\rm{1mol⋅L^{-1}}\)的\(\rm{FeSO_{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rm{0.5mL}\)浓硫酸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rm{①ⅰ}\)中溶液变为棕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______ 。
              \(\rm{②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rm{NO_{2}^{-}}\)、\(\rm{NO_{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 3.

              氯化钡是白色的晶体,易溶于水,微溶于盐酸和硝酸,难溶于乙醇和乙醚,易吸湿,需密封保存。工业上制备\(\rm{BaCl_{2}·2H_{2}O}\)有如下两种途径:

              途径\(\rm{1}\):以重晶石\(\rm{(}\)主要成分\(\rm{BaSO_{4})}\)为原料,流程如下:

              \(\rm{(1)}\)写出“溶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高温焙烧”时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rm{(3)}\)结晶得到的晶体,需用乙醇洗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途径\(\rm{2}\):以毒重石\(\rm{(}\)主要成分\(\rm{BaCO_{3}}\),含\(\rm{CaCO_{3}}\)、\(\rm{MgCO_{3}}\)、\(\rm{Fe_{2}O_{3}}\)、\(\rm{SiO_{2}}\)等杂质\(\rm{)}\)为原料,流程如下:

               

              \(\rm{Ca^{2+}}\)

              \(\rm{Mg^{2+}}\)

              \(\rm{Fe^{3+}}\)

              开始沉淀时的\(\rm{pH}\)

              \(\rm{11.9}\)

              \(\rm{9.1}\)

              \(\rm{1.9}\)

              完全沉淀时的\(\rm{pH}\)

              \(\rm{13.9}\)

              \(\rm{11.1}\)

              \(\rm{3.7}\)

              已知:\(\rm{K_{sp}(BaC_{2}O_{4})=1.6×10^{-7}}\),\(\rm{K_{sp}(CaC_{2}O_{4})=2.3×10^{-9}}\),\(\rm{K_{sp}[Mg(OH)_{2}]=1.8×10^{-11}}\)。

              \(\rm{(4)}\)滤渣\(\rm{I}\)的成分为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5)}\)滤渣\(\rm{II}\)中含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过滤析出后,滤液中含有的\(\rm{Mg^{2+}}\)浓度为_______。

              \(\rm{(6)}\)加入\(\rm{H_{2}C_{2}O_{4}}\)时应避免过量,其原因是为了防止生成______\(\rm{(}\)填化学式\(\rm{)}\)。

            • 4.

              高纯度的氢氧化镁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力等领域。镁硅酸盐矿石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镁,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rm{①}\)溶液Ⅰ中除\(\rm{MgSO}\)\(\rm{{\,\!}_{4}}\)外,还含有少量\(\rm{Fe}\)\(\rm{{\,\!}^{3+}}\)、\(\rm{Al}\)\(\rm{{\,\!}^{3+}}\)、\(\rm{Fe}\)\(\rm{{\,\!}^{2+}}\)等离子。\(\rm{②}\)几种金属阳离子的氢氧化物沉淀时的\(\rm{pH}\)如下表所示:

              \(\rm{Fe^{3+}}\)

              \(\rm{Al^{3+}}\)

              \(\rm{Fe^{2+}}\)

              \(\rm{Mg^{2+}}\)

              开始沉淀时\(\rm{pH}\)

              \(\rm{1.5}\)

              \(\rm{3.3}\)

              \(\rm{6.5}\)

              \(\rm{9.4}\)

              沉淀完全时\(\rm{pH}\)

              \(\rm{3.7}\)

              \(\rm{5.2}\)

              \(\rm{9.7}\)

              \(\rm{12.4}\)

              \(\rm{(1)M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rm{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rm{(2)}\)向溶液Ⅰ中加入\(\rm{X}\)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向溶液Ⅰ中加入的两种试剂先后顺序是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4)}\)加入\(\rm{H}\)\(\rm{{\,\!}_{2}}\)\(\rm{O}\)\(\rm{{\,\!}_{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下图是溶液Ⅱ中\(\rm{Mg}\)\(\rm{{\,\!}^{2+}}\)转化率随温度\(\rm{t}\)的变化示意图:

              \(\rm{①}\)向溶液Ⅱ中加入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t}\)\(\rm{{\,\!}_{1}}\)\(\rm{℃}\)前\(\rm{Mg}\)\(\rm{{\,\!}^{2+}}\)转化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t}\)\(\rm{{\,\!}_{1}}\)\(\rm{℃}\)后\(\rm{Mg}\)\(\rm{{\,\!}^{2+}}\)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 5. 物质在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或沉淀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做是化学平衡的一种\(\rm{.}\)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rm{0.01mol/L}\)的\(\rm{NaHCO_{3}}\)溶液呈碱性.
              \(\rm{(1)}\)该溶液中存在着三个平衡体系,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rm{(2)}\)溶液中共有 ______ 种不同的粒子\(\rm{(}\)指分子和离子\(\rm{)}\).

              Ⅱ、有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rm{(1)}\)若三种溶液的浓度均为\(\rm{0.1mol⋅L^{-1}}\),其\(\rm{c(H^{+})}\) 依次为\(\rm{a}\) \(\rm{mol⋅L^{-1}}\),\(\rm{b}\) \(\rm{mol⋅L^{-1}}\),\(\rm{c}\) \(\rm{mol⋅L^{-1}}\),其大小顺序为 ______ ;中和一定量\(\rm{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rm{V_{1}}\)L、\(\rm{V_{2}}\)L、\(\rm{V_{3}L}\),其大小关系为 ______
              \(\rm{(2)}\)若三种溶液的\(\rm{pH}\)都为\(\rm{2}\),分别取\(\rm{10mL}\)上述溶液加水稀释至\(\rm{1000mL}\),此时三种溶液的\(\rm{pH_{1}}\)、\(\rm{pH_{2}}\)、\(\rm{pH_{3}}\)之间的关系为 ______ \(\rm{(}\)用“\(\rm{ < }\)”、“\(\rm{ > }\)”或“\(\rm{=}\)”表示,\(\rm{pH_{1}}\)--代表盐酸、\(\rm{pH_{2}}\)--代表硫酸、\(\rm{pH_{3}}\)--代表醋酸\(\rm{)}\)

            • 6.

              某化学课外小组为了探究\(\rm{CaCl_{2}}\)溶液和\(\rm{Na_{2}SO_{4}}\)溶液反应有没有限度,设计了如下活动过程,请完成表中空格:\(\rm{(}\)已知\(\rm{CaSO_{4}}\)在水中微溶,\(\rm{CaCO_{3}}\)在水中难溶\(\rm{)}\)

              实验步骤

              向\(\rm{3~4 mL 1 mol/L}\)的\(\rm{CaCl_{2}}\)溶液中滴入\(\rm{1 mol/L}\)的\(\rm{Na_{2}SO_{4}}\)溶液至反应完全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

              \(\rm{(1)}\)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交流

              向上述反应后的清液中滴入适量\(\rm{1 mol/L}\)的\(\rm{Na_{2}CO_{3}}\)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

              假设出现的实验现象,说明理由

              假设:Ⅰ无现象  理由:反应没有限度,\(\rm{Ca^{2+}}\)沉淀完全

              假设:Ⅱ\(\rm{(2)}\)__________,理由:\(\rm{(3)}\)__________

              证明你的假设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

              \(\rm{(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

              \(\rm{(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欧盟原定于\(\rm{2012}\)年\(\rm{1}\)月\(\rm{1}\)日起征收航空碳排税以应对冰川融化和全球变暖,使得对如何降低大气中\(\rm{CO_{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的研究显得更加紧迫\(\rm{.}\)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rm{(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rm{(}\)杂质\(\rm{)}\),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rm{ C+}\)___\(\rm{ KMnO_{4}+\_}\) \(\rm{H_{2}SO_{4}→\_CO_{2}↑+\_MnSO_{4}+\_K_{2}SO_{4}+}\)___\(\rm{H_{2}O}\)

              \(\rm{(2)}\)焦炭可用于制取水煤气\(\rm{.}\)测得\(\rm{12g}\)碳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rm{131.6kJ}\)热量\(\rm{.}\)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工业上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

              \(\rm{CO(g)+2H_{2}(g) \underset{催化剂}{\overset{加热}{⇌}} CH_{3}OH(g)\triangle H=akJ/mol}\).

              如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rm{(K)}\).

              温度

              \(\rm{250℃}\)

              \(\rm{300℃}\)

              \(\rm{350℃}\)

              \(\rm{K}\)

              \(\rm{2.041}\)

              \(\rm{0.270}\)

              \(\rm{0.012}\)

              \(\rm{①}\)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

              A.生成\(\rm{CH_{3}OH}\)的速率与消耗\(\rm{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rm{CH_{3}OH}\)、\(\rm{CO}\)、\(\rm{H_{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rm{②}\)某温度下,将\(\rm{2mol CO}\)和一定量的\(\rm{H_{2}}\)充入\(\rm{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rm{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rm{c(CO)=0.2mol/L}\),则以\(\rm{H_{2}}\)表示的反应速率\(\rm{v(H_{2})=}\)__________.

              \(\rm{(4)CO}\)还可以用做燃料电池的燃料,某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该电池用\(\rm{Li_{2}CO_{3}}\)和\(\rm{Na_{2}CO_{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rm{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rm{CO_{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rm{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其正极反应式:\(\rm{O_{2}+2CO_{2}+4e^{-}═2CO_{3}^{2-}}\),则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向\(\rm{BaSO_{4}}\)沉淀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弃去上层清液,如此处理多次,可使\(\rm{BaSO_{4}}\)全部转化为\(\rm{BaCO_{3}}\),发生反应:\(\rm{BaSO_{4}(s)+CO_{3}^{2-}(aq)═BaCO_{3}(s)+SO_{4}^{2}(aq).}\)已知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rm{K=4.0×10^{-2}}\),\(\rm{BaSO_{4}}\)的\(\rm{K_{sp}=1.0×10^{-10}}\),则 \(\rm{BaCO_{3}}\)的溶度积\(\rm{K_{sp}=}\)              \(\rm{{\,\!}}\) 

            • 8. 某研究小组以银盐为实验对象,研究难溶盐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rm{①0.1mol⋅L^{-1}}\) \(\rm{AgNO_{3}}\)溶液和\(\rm{0.1mol⋅L^{-1}}\) \(\rm{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rm{a}\),过滤得到滤液\(\rm{b}\)和白色沉淀\(\rm{c}\);
              \(\rm{②}\)向滤液\(\rm{b}\)中滴加\(\rm{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
              \(\rm{③}\)向沉淀\(\rm{c}\)中滴加\(\rm{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rm{④}\)向\(\rm{AgI}\)中滴加\(\rm{0.1mol⋅L^{-l}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
              已知:\(\rm{25℃}\)时,\(\rm{AgCl}\)和\(\rm{AgI}\)的溶解度分别是\(\rm{1.5×10^{-4}}\) \(\rm{g}\)和\(\rm{3×10^{-7}g}\)
              请回答:
              \(\rm{(1)}\)沉淀\(\rm{c}\)是______.
              \(\rm{(2)}\)步骤\(\rm{②}\)中的现象说明滤液\(\rm{b}\)中含有的微粒是______.
              \(\rm{(3)}\)步骤\(\rm{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rm{(4)}\)根据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9.

              已知\(\rm{25℃ K_{sp}(Ag_{2}S)=6.3×10^{-50}}\)、\(\rm{K_{sp}(AgCl)=1.5×10^{-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rm{AgCl}\)、\(\rm{Ag_{2}S}\)沉淀转化的原因。

              步  骤

              现   象

              Ⅰ\(\rm{.}\)将\(\rm{NaCl}\)与\(\rm{AgNO_{3}}\)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Ⅱ\(\rm{.}\)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加\(\rm{Na_{2}S}\)溶液

              沉淀变为黑色

              Ⅲ\(\rm{.}\)滤出黑色沉淀,加入\(\rm{NaCl}\)溶液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rm{(1)}\)Ⅰ中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

              \(\rm{(2)}\)Ⅱ中能说明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沉淀转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rm{(3)}\)滤出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推测含有\(\rm{AgCl}\)。用浓\(\rm{HNO_{3}}\)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部分沉淀未溶解,过滤得到滤液\(\rm{X}\)和白色沉淀\(\rm{Y}\)。

              \(\rm{ⅰ.}\)向\(\rm{X}\)中滴加\(\rm{Ba(NO_{3})_{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rm{ⅱ.}\)向\(\rm{Y}\)滴加\(\rm{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rm{①}\)由\(\rm{ⅰ}\)判断,滤液\(\rm{X}\)中被检出的离子是_______。

              \(\rm{②}\)由\(\rm{ⅰ}\)、\(\rm{ⅱ}\)可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含有\(\rm{AgCl}\)和另一种沉淀______。

              \(\rm{(4)}\)该学生通过如下对照实验确认了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在\(\rm{NaCl}\)存在下,氧气将Ⅲ中黑色沉淀氧化。

              现 象

              \(\rm{B}\):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沉淀

              \(\rm{C}\):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rm{①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rm{②C}\)中盛放的物质\(\rm{W}\)是_________。

              \(\rm{③}\)该同学认为\(\rm{B}\)中产生沉淀的反应如下\(\rm{(}\)请补充完整\(\rm{)}\):

              \(\rm{2Ag_{2}S}\) \(\rm{+}\) ____ \(\rm{+}\)_____\(\rm{+}\) \(\rm{2H_{2}O}\) \(\rm{ \overset{}{⇌} }\) \(\rm{4AgCl}\) \(\rm{+}\)____\(\rm{+}\) \(\rm{4NaOH}\)

              \(\rm{④}\)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rm{B}\)中\(\rm{NaCl}\)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rm{Fe(OH)_{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rm{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rm{NaOH}\)溶液;
              \(\rm{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rm{FeCl_{3}}\)溶液;
              \(\rm{III}\)、丙同学向\(\rm{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rm{5~6}\)滴\(\rm{FeCl_{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rm{.}\)  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rm{.}\)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2)}\)证明有\(\rm{Fe(OH)_{3}}\)胶体生成的最简单实验操作是______
              \(\rm{(3)Fe(OH)_{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______ \(\rm{(}\)填“是”或“不是”\(\rm{)}\).
              \(\rm{(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rm{Fe(OH)_{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rm{①}\)将其装入\(\rm{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rm{Fe(OH)_{3}}\)胶粒带______电荷.
              \(\rm{②}\)向其中加入饱和\(\rm{Na_{2}SO_{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rm{③}\)向所得\(\rm{Fe(OH)_{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
              继续滴加,沉淀最终消失且得棕黄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rm{④}\)欲除去\(\rm{Fe(OH)_{3}}\)胶体中混有的\(\rm{NaCl}\),所用仪器物品是______;操作名称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