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I.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设计进行以下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rm{(1)}\)步骤\(\rm{①}\)灼烧海带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rm{(}\)选填编号\(\rm{)}\)

                    

              \(\rm{(2)}\)步骤\(\rm{③}\)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rm{(3)}\)步骤\(\rm{④}\)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⑤}\)为萃取\(\rm{-}\)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


              甲\(\rm{.}\)加入萃取剂后振荡  乙\(\rm{.}\)静置分层          丙\(\rm{.}\)分离

              以上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rm{(}\)填“甲”、“乙”或“丙”\(\rm{)}\)。

              \(\rm{(5)}\)步骤\(\rm{⑤}\)中不能用酒精代替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检验提取碘后的水层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II.}\)下图转化关系中,\(\rm{A}\)、\(\rm{B}\)、\(\rm{C}\)、\(\rm{D}\)、\(\rm{E}\)都是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rm{A}\)是固体,其余都是气体,且\(\rm{C}\)呈黄绿色。化合物\(\rm{H}\)和\(\rm{I}\)两种气体相遇时产生白烟。化合物\(\rm{G}\)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反应\(\rm{①}\)和\(\rm{②}\)均在溶液中进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D}\)_______________、\(\rm{F}\)__________________。

              \(\rm{(2)}\)反应\(\rm{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向\(\rm{K}\)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

              \(\rm{(4)}\)将少量单质\(\rm{C}\)通入盛有淀粉\(\rm{KI}\)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变为蓝色。该反应说明单质\(\rm{C}\)的氧化性________于单质碘\(\rm{(}\)填“强”或“弱”\(\rm{)}\)。

              \(\rm{(5)}\)向\(\rm{J}\)溶液中滴入\(\rm{NaOH}\)溶液时,生成的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沉淀由灰白色变成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2.

              Ⅰ\(\rm{.}\)根据下表左边的“实验操作”,从右边的“实验现象”中选择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答案”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答案

              实验现象

              \(\rm{(1)}\)将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的试管中

               

              A.溶液褪色

              B.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C.产生大量气泡

              D.剧烈燃烧

              \(\rm{(2)}\)向\(\rm{Al_{2}(SO_{4})_{3}}\)溶液中滴加氨水

               

              \(\rm{(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Ⅱ\(\rm{.}\)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下图为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冷却水的进水口是________\(\rm{(}\)填“\(\rm{a}\)”或“\(\rm{b}\)”\(\rm{)}\);

              \(\rm{(2)}\)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rm{(}\)填“防止暴沸”或“作催化剂”\(\rm{)}\)。

              第二部分

            • 3. \(\rm{Na_{2}O_{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rm{(1)}\)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rm{Na_{2}O_{2}}\)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rm{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rm{MnO_{2}}\)粉末,又有气泡产生.
              \(\rm{①}\)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______,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rm{②}\)加入\(\rm{Mn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2)Na_{2}O_{2}}\)有强氧化性,\(\rm{H_{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rm{Na_{2}O_{2}}\)与\(\rm{H_{2}}\)能反应\(\rm{.}\)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rm{1}\):按上图组装仪器\(\rm{(}\)图中夹持仪器省略\(\rm{)}\),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rm{2}\):打开\(\rm{K_{1}}\)、\(\rm{K_{2}}\),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rm{Na_{2}O_{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rm{3}\):检验\(\rm{H_{2}}\)的纯度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rm{Na_{2}O_{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rm{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rm{K_{1}}\).
              \(\rm{①}\)添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rm{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rm{②}\)必须检验氢气纯度的原因是______.
              \(\rm{③}\)设置装置\(\rm{D}\)的目的是______.
              \(\rm{④}\)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rm{(}\)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 4.

              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日常生活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根据所学知识模拟制备碳酸钠,其方法如下:先以\(\rm{NaCl}\)、\(\rm{NH_{3}}\)、\(\rm{CO_{2}}\)和水等为原料以及如图所示装置制取\(\rm{NaHCO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NH_{3}+CO_{2}+H_{2}O+NaCl=NaHCO_{3}↓+NH_{4}C1)}\),然后再将\(\rm{NaHCO_{3}}\)制成\(\rm{Na_{2}CO_{3}}\)。

              请回答:

              \(\rm{(1)}\)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中含有的________需要进行吸收处理。

              \(\rm{(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rm{NaHCO_{3}}\)制取\(\rm{Na_{2}CO_{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NaHCO_{3}}\)转化为\(\rm{Na_{2}CO_{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3)}\)若在\(\rm{(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rm{NaHCO_{3}}\)将分解不完全,该小组对一份加热了\(\rm{t_{1}min}\)的\(\rm{NaHCO_{3}}\)样品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取加热了\(\rm{t_{1}min}\)的\(\rm{NaHCO_{3}}\)样品\(\rm{19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不断滴加\(\rm{1mol·L^{-1}}\)的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共消耗\(\rm{300mL}\)稀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根据实验的需要,用\(\rm{11.9mol·L^{-1}}\)的浓盐酸配制\(\rm{1mol·L^{-1}}\)的稀盐酸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________\(\rm{(}\)填仪器名称\(\rm{)}\);需要量取的浓盐酸体积为________\(\rm{mL}\)。

              \(\rm{②}\)该样品中\(\rm{NaHCO_{3}}\)和\(\rm{Na_{2}CO_{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 5.

              A、\(\rm{B}\)、\(\rm{C}\) 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rm{(}\)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rm{)}\)。

              \(\rm{(1)}\)若 \(\rm{A}\) 是一种黄色单质固体,则 \(\rm{B→C}\) 的化学方程式为          
              \(\rm{(2)}\)若 \(\rm{A}\) 是一种活泼金属,\(\rm{C}\) 是淡黄色固体,则 \(\rm{C}\) 的名称为           ,该物质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将 \(\rm{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后将变成物质 \(\rm{D}\),\(\rm{D}\) 的化学式为              , 现有 \(\rm{D}\) 和 \(\rm{NaHCO_{3}}\) 的固体混合物 \(\rm{10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剩余固体质量为 \(\rm{9.38 g}\),\(\rm{D}\) 的质量分数为                     

              \(\rm{(3)}\)若 \(\rm{C}\) 是红棕色气体,\(\rm{A}\) 可能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下图是实验室制取 \(\rm{A}\) 气体的装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写出实验室制取 \(\rm{A}\) 的化学方程式                
              \(\rm{②}\)收集 \(\rm{A}\) 的方法是         ,验证 \(\rm{A}\) 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rm{(}\)任写一种\(\rm{)}\)。
              \(\rm{③}\)若有 \(\rm{5.35g}\) 氯化铵参加反应,则产生的\(\rm{A}\)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rm{L}\)。
              \(\rm{④}\)试写出 \(\rm{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可得到酸 \(\rm{X}\),\(\rm{X}\) 是       电解质\(\rm{(}\)填“强”或“弱”\(\rm{)}\)。 
              \(\rm{⑤}\)用足量 \(\rm{X}\) 的稀溶液与 \(\rm{Cu}\) 反应\(\rm{(}\)如下图所示\(\rm{)}\),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       

            • 6.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已部分变质的小苏打样品中\(\rm{Na_{2}CO_{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rm{(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中,需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rm{Ba(OH)}\)\(\rm{{\,\!}_{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rm{(}\)已知:\(\rm{B{a}^{2+}+O{H}^{−}+HCO_{3}^{−}=BaC{O}_{3}↓ +{{{H}}_{{2}}}{O})}\)


              \(\rm{(1)}\)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


              \(\rm{(2)}\)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1)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_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


              \(\rm{(2)}\)实验前称取\(\rm{17.90 g}\)样品,实验后测得\(\rm{C}\)装置增重\(\rm{8.80 g}\),则样品中\(\rm{Na_{2}CO_{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r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m{)}\)


              \(\rm{(3)}\)根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的在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在实验室里按下图所示装置,可进行模拟实验证明\(\rm{Na_{2}O_{2}}\)的供氧作用。

              \(\rm{(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填写表中空格。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rm{B}\)

              饱和\(\rm{NaHCO_{3}}\)溶液

               

              \(\rm{D}\)

               

               

              \(\rm{(3)}\)试管\(\rm{F}\)中收集满气体后,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rm{(4)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rm{(1)A}\)是制取\(\rm{CO_{2}}\)的装置。写出\(\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仪器\(\rm{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rm{C}\)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仪器\(\rm{D}\)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rm{Na_{2}O_{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rm{(4)}\)试管\(\rm{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9.

              霞石是一种含有铝和钠的硅酸盐,其组成为\(\rm{K_{2}O⋅3Na_{2}O⋅4Al_{2}O_{3}⋅8SiO_{2}}\),某小组同学设计以霞石为原料制备\(\rm{Al_{2}O_{3}}\)的方案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沉淀\(\rm{1}\)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rm{(2)}\)滤液\(\rm{1}\)与过量\(\rm{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由溶液\(\rm{2}\)生成沉淀\(\rm{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rm{(5)}\)由沉淀\(\rm{2→Al_{2}O_{3}}\)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

              \(\rm{(6)}\)某同学提出上述流程较烦琐,可简化流程,其方法是向滤液\(\rm{1}\)中加入足量的试剂\(\rm{X}\)即可达到沉淀\(\rm{2}\),则试剂\(\rm{X}\)为_____________。

            • 10.

              \(\rm{(1)}\)鉴别\(\rm{KCl}\)溶液和\(\rm{K_{2}CO_{3}}\)的试剂是      ,离子方程式为                                           

              \(\rm{(2)}\)除去混入\(\rm{NaCl}\)溶液中少量\(\rm{NaHCO_{3}}\)杂质的试剂是    ,离子方程式为                                             

              \(\rm{(3)}\)除去\(\rm{Na_{2}CO_{3}}\)粉末中混入的\(\rm{NaHCO_{3}}\)杂质用 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