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氢化亚铜\(\rm{(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rm{CuSO_{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rm{40~50 ℃}\)时反应可生成它。 \(\rm{CuH}\)不稳定,易分解\(\rm{;}\)在氯气中能燃烧\(\rm{;}\)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rm{;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rm{2Cu^{+}=Cu^{2+}+Cu}\)。根据以上信息,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回答:

              \(\rm{(1)}\)用\(\rm{CuSO_{4}}\)溶液和“另一物质”制\(\rm{CuH}\)的反应中,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rm{(2)}\)写出\(\rm{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CuH}\)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如果反应中生成了标准状况下\(\rm{22.4 L}\)的气体,被还原的离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 

            • 2.

              Ⅰ\(\rm{.}\)化合物\(\rm{Mg_{5}Al_{3}(OH)_{19}(H_{2}O)_{4}}\)可作环保型阻燃材料,受热时按如下化学方程式分解:\(\rm{2M{{g}_{5}}A{{l}_{3}}{{(OH)}_{19}}{{({{H}_{2}}O)}_{4}}\underline{\underline{\ \Delta \ }}27{{H}_{2}}O\uparrow +10MgO+3A{{l}_{2}}{{O}_{3}}}\)

                  \(\rm{(1)}\)写出该化合物作阻燃剂的两条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固体产物中\(\rm{Al_{2}O_{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rm{MgO}\)可溶于\(\rm{NH_{4}Cl}\)的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

              Ⅱ\(\rm{.}\)磁性材料\(\rm{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

              请回答:

                  \(\rm{(1)A}\)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化学式为________。

                  \(\rm{(2)}\)溶液\(\rm{C}\)可溶解铜片,例举该反应的一个实际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化合物\(\rm{A}\)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不溶物和一种气体\(\rm{(}\)标况下的密度为\(\rm{1.518g·L^{-1})}\),该气体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rm{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溶液\(\rm{G}\)中的主要微粒\(\rm{(}\)不考虑\(\rm{H_{2}O}\)、\(\rm{H^{+}}\)、\(\rm{K^{+}}\)、\(\rm{I^{-})}\)________________。

            • 3.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rm{(1)}\) 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________上\(\rm{(}\)填写下列所给仪器的编号,下同\(\rm{)}\),取用坩埚应使用________,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_____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实验所用仪器:

              \(\rm{a.}\)蒸发皿    \(\rm{b.}\)石棉网    \(\rm{c.}\)泥三角    \(\rm{d.}\)表面皿    \(\rm{e.}\)坩埚钳   \(\rm{f.}\)试管夹

              \(\rm{(2)}\) 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rm{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rm{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rm{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rm{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rm{(3)}\) 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有: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自然干燥。

              \(\rm{(4)}\) 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局部封闭法”可以防止青铜器进一步被腐蚀。如将糊状\(\rm{Ag_{2}O}\)涂在被腐蚀部位,\(\rm{Ag_{2}O}\)与有害组分\(\rm{CuCl}\)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5.

              铜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和使用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m{(1)}\)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通常先用\(\rm{H}\)\(\rm{{\,\!}_{2}}\)\(\rm{O}\)\(\rm{{\,\!}_{2}}\)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中的铜,最终实现铜的回收利用。写出溶出铜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rm{2Cu}\)\(\rm{{\,\!}_{2}}\)\(\rm{O+Cu}\)\(\rm{{\,\!}_{2}}\)\(\rm{S}\)\(\rm{ \overset{高温}{=} }\)\(\rm{6Cu+SO}\)\(\rm{{\,\!}_{2}}\)\(\rm{↑}\),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当生成\(\rm{19.2 g Cu}\)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rm{mol}\)。

              \(\rm{(4)}\)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吸氧腐蚀而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为\(\rm{Cu}\)\(\rm{{\,\!}_{2}}\)\(\rm{(OH)}\)\(\rm{{\,\!}_{2}}\)\(\rm{CO}\)\(\rm{{\,\!}_{3}}\)\(\rm{(}\)碱式碳酸铜\(\rm{).}\)试写出上述过程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rm{(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试样中\(\rm{CuSO}\)\(\rm{{\,\!}_{4}}\)\(\rm{·5H}\)\(\rm{{\,\!}_{2}}\)\(\rm{O(}\)不含能与\(\rm{I}\)\(\rm{{\,\!}^{-}}\)反应的氧化性杂质\(\rm{)}\)的含量。取\(\rm{a g}\)试样配成\(\rm{100 mL}\)溶液,每次取\(\rm{25.00 mL}\),滴加\(\rm{KI}\)溶液后有白色碘化物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rm{KI}\)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溶液中的\(\rm{I}\)\(\rm{{\,\!}_{2}}\)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I}\)\(\rm{{\,\!}_{2}}\)\(\rm{+2Na}\)\(\rm{{\,\!}_{2}}\)\(\rm{S}\)\(\rm{{\,\!}_{2}}\)\(\rm{O}\)\(\rm{{\,\!}_{3}}\)\(\rm{═2NaI+Na}\)\(\rm{{\,\!}_{2}}\)\(\rm{S}\)\(\rm{{\,\!}_{4}}\)\(\rm{O}\)\(\rm{{\,\!}_{6}}\),平均消耗\(\rm{c mol·L}\)\(\rm{{\,\!}^{-1}}\)的\(\rm{Na}\)\(\rm{{\,\!}_{2}}\)\(\rm{S}\)\(\rm{{\,\!}_{2}}\)\(\rm{O}\)\(\rm{{\,\!}_{3}}\)溶液\(\rm{V mL}\)。则试样中\(\rm{CuSO}\)\(\rm{{\,\!}_{4}}\)\(\rm{·5H}\)\(\rm{{\,\!}_{2}}\)\(\rm{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 6.

              按要求书写方程式\(\rm{(1}\)、\(\rm{2}\)书离子方程式,\(\rm{3}\)、\(\rm{4}\)、\(\rm{5}\)写化学方程式\(\rm{)}\).

              \(\rm{(1)}\)实验室制氯气离子方程式为:      

              \(\rm{(2)}\)向\(\rm{NaHSO_{4}}\)溶液中逐滴加入\(\rm{Ba(OH)_{2}}\)溶液至恰好中和的离子方程式:      

              \(\rm{(3)}\)漂白粉的漂白作用机理:      

              \(\rm{(4)}\)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rm{(5)Na}\)投入\(\rm{MgCl_{2}}\)溶液中:      

            • 7. 【加试题】锌灰是炼锌厂的烟道灰,含\(\rm{ZnO 35\%}\)以上, 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锰\(\rm{(MnO)}\)、 氧化铜、 铁的氧化物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工业上常用酸浸法回收 \(\rm{ZnSO_{4}·7H_{2}O}\)。 已知 \(\rm{ZnSO_{4}·7H_{2}O}\) 晶体易溶于水, 难溶于酒精, 某兴趣小组实验室模拟回收 \(\rm{ZnSO_{4}·7H_{2}O}\) 晶体, 流程如下:

              请回答:

              \(\rm{(1)}\) 分析步骤 \(\rm{II}\) 中的操作和原理, 回答下列问题:

              \(\rm{①}\)结合表 \(\rm{1}\)、 \(\rm{2}\), 分析选择的 \(\rm{pH}\) 值及温度分别是______, 其中, 可以采用加入______来调节 \(\rm{pH}\) 值;

              \(\rm{②}\)该过滤时采用减压过滤, 操作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滤纸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rm{③}\)酸性 \(\rm{KMnO_{4}}\)溶液将溶液中的 \(\rm{Fe^{2+}}\)氧化,生成两种沉淀; 同时,过量的高锰酸钾在微酸性的条件能自动分解生成\(\rm{MnO_{2}}\)沉淀。 试写出在该环境下,\(\rm{KMnO_{4}}\)溶液氧化 \(\rm{Fe^{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若用稀硝酸做氧化剂,除了产物中可能含有 \(\rm{Zn(NO_{3})_{2}}\) 外, 还可能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

              \(\rm{(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滤渣 \(\rm{B}\) 的主要成分为\(\rm{Cu}\)
              B.为了检验滤液 \(\rm{B}\) 中是否含有铁元素, 可选择 \(\rm{KSCN}\) 溶液进行测定

              C.步骤Ⅴ进行洗涤时,可以选择酒精作为洗涤剂,对晶体洗涤 \(\rm{1~2}\) 次

              D.步骤 \(\rm{IV}\) 溶液冷却时,若未见晶体析出,可用玻璃棒轻轻地摩擦器壁

              \(\rm{(3)}\)为测定 \(\rm{ZnSO_{4}·7H_{2}O}\) 晶体的纯度, 可用 \(\rm{K_{4}Fe(CN)_{6}}\) 标准液进行滴定。 主要原理如下:

              \(\rm{2K_{4}Fe(CN)_{6}+ 3ZnSO_{4}= K_{2}Zn_{3}[Fe(CN)_{6}]_{2}↓+ 3K_{2}SO_{4}}\)

              准确称取 \(\rm{5.000g ZnSO_{4}·7H_{2}O}\) 晶体, 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rm{250mL}\), 准确移取该溶液 \(\rm{25.00mL}\)至锥形瓶中,用 \(\rm{0.0500mol/L K_{4}Fe(CN)_{6}}\) 溶液进行滴定, 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滴定前读数\(\rm{/mL}\)

              滴定后读数\(\rm{/mL}\)

              \(\rm{1}\)

              \(\rm{0.10}\)

              \(\rm{19.92}\)

              \(\rm{2}\)

              \(\rm{1.34}\)

              \(\rm{21.12}\)

              \(\rm{3}\)

              \(\rm{0.00}\)

              \(\rm{20.10}\)

              则 \(\rm{ZnSO_{4}·7H_{2}O}\) 晶体的纯度是_______\(\rm{(}\)以质量分数表示\(\rm{)}\)。

            • 8.

              I.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rm{(}\)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rm{){.}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rm{E}\)为 一个空的蒸馏烧瓶;\(\rm{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rm{{.}}\) 

              \(\rm{(1)}\)实验时,先将\(\rm{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rm{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rm{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rm{{.}}\)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
              \(\rm{(2)}\)将\(\rm{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rm{A}\)微微加热,在装置\(\rm{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rm{.}\)用\(\rm{F}\)向\(\rm{E}\)中鼓入空气后,装置\(\rm{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可观察到烧瓶\(\rm{E}\)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__ 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rm{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rm{\_}\)
              \(\rm{(3)}\)装置\(\rm{D}\)的作用是 \(\rm{\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1)}\) 下列物质中,放到铜粉和稀硫酸中,能实现铜粉溶解的是____________

               \(\rm{A.KNO_{3}}\)                       \(\rm{B.K_{2}SO_{4}}\)                               \(\rm{C.Cu(NO_{3})_{2}}\)

              \(\rm{(2)ag}\)铜粉与足量的某浓度\(\rm{HNO_{3}}\)溶液完全反应后,产生\(\rm{V L(}\)标准状况下\(\rm{)}\)气体,反应中消耗的\(\rm{HNO_{3}}\)的物质的量是\(\rm{\_}\)________________\(\rm{\_mol (}\)用含\(\rm{a}\),\(\rm{V}\)的代数式表示\(\rm{)}\)

            • 9. 铜及其化台物在工业、农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rm{(1)}\)工业上利用辉铜矿\(\rm{(}\)主要成分为\(\rm{Cu_{2}S}\) \(\rm{)}\)冶炼铜\(\rm{.}\)为了测定辉铜矿样品的纯度,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2)}\)工业上利用废铜屑、废酸\(\rm{(}\)含硝酸、硫酸\(\rm{)}\)为主要原料制各铜盐\(\rm{.}\)现有\(\rm{100mLHNO_{3}}\)  和\(\rm{H_{2}SO_{4}}\) 的混合溶液中,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rm{0.6mol.L^{-1}.}\)向该废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废铜屑,加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rm{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值为\(\rm{(}\)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rm{)}\) ______ .
              \(\rm{(3)}\)现有一块质量为\(\rm{m}\)的生锈铜片,在空气中灼烧至完全反应,经测定,反应后质量仍为\(\rm{m}\).
              \(\rm{①}\)固态铜与适量氧气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写出固态铜与氧气反应生成\(\rm{l}\) \(\rm{mol}\)固态氧化铜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②}\)上述铜片中铜的生锈率为 ______ \(\rm{(}\)金属生锈率\(\rm{= \dfrac {{已生锈的金属质量}}{{金属的总质量}}×100\%)}\)
              \(\rm{(4)}\)自然界中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转化为硫酸铜溶液,并向深部渗透,遇到深层的闪锌矿\(\rm{(}\) \(\rm{ZnS)}\)和方铅矿\(\rm{(PbS)}\),慢慢地转变为铜蓝\(\rm{(}\) \(\rm{CuS)}\).
              \(\rm{①}\)硫化铜与氧气在淋滤作用下生成硫酸铜等,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②}\)写出渗透到地下深层的硫酸铜溶液遇到闪锌矿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请用简短的语言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 ______ .
            • 10.

              现有以下四种物质:

              A.过氧化钠\(\rm{(Na_{2}O_{2})}\)                

              B.二氧化硅\(\rm{(SiO_{2})}\)

              C.\(\rm{CuSO_{4}}\)溶液                      

              D.\(\rm{Na_{2}SiO_{3}}\)

              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选项用字母代号填空。

              \(\rm{(1)}\)可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rm{(2)}\)能用于潜艇里制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rm{(3)}\)加入\(\rm{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rm{(4)}\)可用于制耐火材料的是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