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B.遇氯化氢产生白烟

              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2. 如图,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rm{①NH_{3}}\)、\(\rm{②NO_{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rm{(}\)  \(\rm{)}\)


              A.\(\rm{① > ②}\)                                  
              B.\(\rm{① < ②}\)  
              C.\(\rm{①=②}\)                                  
              D.不能确定
            • 3.

              短周期主族元素\(\rm{W}\)、\(\rm{X}\)、\(\rm{Y}\)、\(\rm{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rm{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rm{X}\)、\(\rm{Y}\)、\(\rm{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与\(\rm{Y}\)、\(\rm{Z}\)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混合溶于水,加入稀硫酸,有淡黄色沉淀析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m{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rm{Z}\)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B.\(\rm{Y}\)和\(\rm{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rm{X}\)和\(\rm{Z}\)形成的其中一种化合物能使蓝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D.\(\rm{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rm{W}\)强
            • 4.

              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
              B.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C.氨气遇到浓盐酸、硫酸都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现象
              D.氨气可被氯气氧化生成\(\rm{N_{2}}\),同时还可能产生白烟现象
            • 5.
              下列气体有颜色的是\(\rm{(}\)  \(\rm{)}\)
              A.\(\rm{O_{2}}\)
              B.\(\rm{Cl_{2}}\)
              C.\(\rm{NH_{3}}\)
              D.\(\rm{NO}\)
            • 6.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rm{(}\)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rm{)}\)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rm{1}\)所示装置可制取\(\rm{Cl_{2}}\)
              B.用图\(\rm{2}\)所示装置可完成“喷泉”实验
              C.用图\(\rm{3}\)所示装置可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rm{NH_{3}}\)
              D.用图\(\rm{4}\)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 7.

              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

              \(\rm{(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

                  \(\rm{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rm{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rm{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rm{(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_。

              \(\rm{(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密度  \(\rm{②}\)颜色  \(\rm{③}\)溶解性  \(\rm{④}\)热稳定性  \(\rm{⑤}\)与氧气反应

              \(\rm{(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rm{(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

              \(\rm{①}\)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rm{(}\)   \(\rm{)}\)

              A.\(\rm{HCl}\)和\(\rm{HO}\)

              B.\(\rm{O_{2}}\)和\(\rm{H_{2}O}\)

              C.\(\rm{NH_{3}}\)和\(\rm{H_{2}O}\)

              D.\(\rm{CO_{2}}\)和\(\rm{NaOH}\)溶液

              E.\(\rm{NO_{2}}\)和\(\rm{H_{2}O}\)

              \(\rm{②}\)设若用\(\rm{D}\)组合做喷泉实验,烧杯中的液体一定是\(\rm{NaOH}\)溶液吗?

              \(\rm{③}\)用\(\rm{A}\)组合做喷泉实验时,若烧瓶中充满\(\rm{HCl}\)气体,则在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rm{c(HCl)=}\)________\(\rm{mol·L^{-1}(}\)设溶质不扩散\(\rm{)}\)

              \(\rm{④}\)若用\(\rm{E}\)组合做喷泉实验时,则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rm{mol·L^{-1}}\)

              \(\rm{(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rm{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rm{(}\)   \(\rm{)}\)

              A.\(\rm{Cu}\)与稀盐酸

              B.\(\rm{NaHCO_{3}}\)与\(\rm{NaOH}\)溶液

              C.\(\rm{CaCO_{3}}\)与稀硫酸

              D.\(\rm{NH_{4}HCO_{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rm{(}\)   \(\rm{)}\)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rm{③}\)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_______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_______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rm{(}\)填“增大”或“减小”\(\rm{)}\)。

              \(\rm{(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rm{(}\)填“图甲”或“图乙”\(\rm{)}\)装置的原理相似。

            •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rm{NH_{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C.铵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用蘸有浓氨水的棉棒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10.

              如下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rm{A}\)滴入试管\(\rm{②}\)与气体\(\rm{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rm{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液体\(\rm{A}\)和气体\(\rm{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水、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
              D.水、二氧化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