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其中氨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rm{(1)}\)大气中氮以 ______ \(\rm{(}\)填微粒符号\(\rm{)}\)形式存在。固氮是氮循环的重要环节,工业固氮制\(\rm{NH_{3}}\)反应温度选择\(\rm{500℃}\)左右的原因是 ______ 。

              \(\rm{(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rm{1}\)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加热玻璃管\(\rm{2}\)一段时间后,挤压\(\rm{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rm{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 ______ 反应\(\rm{(}\)填“吸热”或“放热”\(\rm{)}\)。
              \(\rm{(3)}\)图\(\rm{1}\)中若取消\(\rm{3}\),在\(\rm{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该白烟的化学式可能为 ______ 。
              \(\rm{(4)}\)实验室还可用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制得氨气。请用平衡移动及其他相关的理论解释该方法能制备氨气的原因: ______ 。
              \(\rm{(5)}\)按图\(\rm{2}\)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实验\(\rm{(}\)旋塞\(\rm{1}\)和旋塞\(\rm{2}\)实验前关闭\(\rm{)}\),\(\rm{G}\)、\(\rm{H}\)是两个等体积的容器。先打开旋塞\(\rm{1}\),一段时间后,关闭旋塞\(\rm{1}\),再打开旋塞\(\rm{2}\),\(\rm{H}\)瓶中现象依次是: ______ 。
            • 2.
              为了探究氨气及氨水的还原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
              I.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该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rm{(}\)夹持,加热仪器略\(\rm{)}\)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其中\(\rm{A}\)、\(\rm{F}\)分别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rm{B}\) 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上述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rm{a}\)接\(\rm{h}\)、\(\rm{i}\)接\(\rm{f}\)、\(\rm{g}\)接 ______ 、 ______ 接 ______ 、 ______ 接\(\rm{j}\),其中装置\(\rm{D}\)的作用是 ______ 。
              \(\rm{(2)}\)若氨气足量,装置\(\rm{B}\)中出现的现象为 ______ 。
              \(\rm{II.}\)探究氨水的还原性
              该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与氨水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 操作 现象
              \(\rm{①}\) 取\(\rm{2mL.0.01mol/LKMnO_{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开封\(\rm{1mL}\)浓氨水,加入半滴管蒸馏水,振荡,用橡皮塞塞住。 产生棕褐色物质\(\rm{(MnO_{2})}\),约\(\rm{10min}\)后溶液紫红色变浅
              \(\rm{②}\) 取\(\rm{2mL0.01mol/L}\) \(\rm{KMnO_{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开封\(\rm{1mL}\)浓氨水,加入半滴管\(\rm{1}\):\(\rm{5}\)的硫酸,振荡,用橡皮塞塞住。 产生棕褐色物质\(\rm{(MnO_{2})}\),溶液紫红色立刻变浅,约\(\rm{2min}\)后溶液紫红色完全退去
              \(\rm{③}\) 取\(\rm{2mL0.1mol/LKMnO_{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开封\(\rm{ImL}\)浓氨水,加入半滴管蒸馏水,振荡,用橡皮塞塞住。 产生棕褐色物质\(\rm{(MnO_{2})}\),约\(\rm{10min}\)后溶液紫红色变浅
              \(\rm{④}\) 取\(\rm{2mL0.1mol/LKMnO_{4}}\)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开封\(\rm{1mL}\)浓氨水,加人半滴管\(\rm{1}\):\(\rm{5}\)的硫酸,振荡,用橡皮塞塞住。 产生棕褐色物质\(\rm{(MnO_{2})}\),溶 液紫红色立刻变浅,约\(\rm{5min}\)后溶液紫红色完全退去
              \(\rm{(3)}\)实验\(\rm{①}\)中氧化产物为\(\rm{N}\),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4)}\)实验\(\rm{①②}\)说明 ______ 。
              \(\rm{(5)}\)实 验\(\rm{②}\)比实验\(\rm{④}\)反应速率 ______ \(\rm{(}\) 填“快“或“慢”\(\rm{)}\),原因是 ______ 。
              \(\rm{(6)1}\):\(\rm{5}\)的硫酸溶液\(\rm{(}\)密度为\(\rm{ρ_{2}g⋅cm^{-3})}\),可用质量分数为\(\rm{98\%}\)的浓硫酸\(\rm{(}\)密度为\(\rm{ρ_{1}g⋅cm^{-3})}\)和蒸馏水按体积比\(\rm{1}\):\(\rm{5}\)配成,则该\(\rm{1}\):\(\rm{5}\)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 \(\rm{mol/L.(}\)用含\(\rm{ρ_{1}}\)、\(\rm{ρ_{2}}\)的式子表示\(\rm{)}\)
              \(\rm{(7)}\)由实验\(\rm{I}\)、\(\rm{II}\)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 3.

              固态化合物\(\rm{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rm{(}\)夹持装置略\(\rm{)}\)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rm{(1)}\)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rm{(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rm{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

              \(\rm{(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rm{—}\)Ⅲ\(\rm{—}\)Ⅳ\(\rm{—}\)Ⅱ\(\rm{—}\)Ⅴ\(\rm{—}\)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探究氨气的性质。

              \(\rm{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2N{H}_{4}Cl+Ca(OH{)}_{2} \overset{∆}{=}2N{H}_{3}↑+2{H}_{2}O+CaC{l}_{2} }\)



              【实验探究】

              \(\rm{(1)A}\)装置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时,\(\rm{N}\)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rm{(}\)选填“有”或“没有”\(\rm{)}\)发生变化。

              \(\rm{(2)}\)实验室还可用\(\rm{A}\)装置制取________气体\(\rm{(}\)选填“\(\rm{O_{2}}\)”或“\(\rm{H_{2}}\)”\(\rm{)}\)

              \(\rm{(3)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_\(\rm{(}\)选填“碱石灰”或“浓硫酸”\(\rm{)}\)

              \(\rm{(4)C}\)、\(\rm{D}\)装置中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rm{(}\)填“\(\rm{C}\)”或“\(\rm{D}\)”\(\rm{)}\)

              \(\rm{(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rm{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rm{2-3}\)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rm{(}\)选填“白烟”或“白雾”\(\rm{)}\)

              \(\rm{(6)}\)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rm{E}\)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_________\(\rm{(}\)选填“\(\rm{F}\)”或“\(\rm{G}\)”\(\rm{)}\)。

              \(\rm{(7)}\)实验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__\(\rm{(}\)选填“大”或“小”;若收集到\(\rm{NH_{3}}\)的体积为\(\rm{2.24L(}\)标准状况\(\rm{)}\),则参加反应\(\rm{NH_{4}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rm{mol}\)。

              【知识拓展】

              \(\rm{(8)}\)氨气的用途很广。如可利用氨气在催化剂的情况下与氧气的反应来制取生产硝酸所需要的一氧化氮:\(\rm{4NH_{3}+5O_{2}═4NO+6H_{2}O}\),在该反应中氨气体现_____________\(\rm{(}\)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rm{)}\)。请你列举氨气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rm{NC{l}_{3} }\)可用于漂白,也可用于柠檬等水果的熏蒸处理\(\rm{{.}}\)已知:\(\rm{{NC}l_{3}}\)熔点为\(\rm{{-}40{℃}}\),沸点为\(\rm{70{℃}{,}95{℃}}\)以上易爆炸,有刺激性气味,可与水反应\(\rm{{.}}\)实验室中可用氯气和氨气反应制取\(\rm{{NC}l_{3}}\),反应方程式为\(\rm{4NH_{3}{+}3C1_{2}{==}NCl_{3}{+}3NH_{4}Cl{.}}\)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rm{(NH_{4}{Cl}}\)的分解温度为\(\rm{300{℃}}\)左右\(\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装置\(\rm{F}\)中的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rm{{.}}\)写出\(\rm{A}\)装置中的试管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rm{(2)E}\)中的试剂为 ______ ;\(\rm{B}\)中的试剂为 ______
              \(\rm{(3)}\)导管\(\rm{G}\)末端应连接的装置为图中的 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


              \(\rm{(4)NCl_{3}}\)遇水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另一种有强氧化性,可使有色物质褪色\(\rm{{.}}\)写出\(\rm{{NC}l_{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已知\(\rm{C}\)中生成的\(\rm{NH_{4}{Cl}}\)溶解在\(\rm{{NC}l_{3}}\)中,欲将二者分离可采取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rm{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2NH{\,\!}_{4}Cl+Ca(OH){\,\!}_{2}\overset{∆}{=} CaCl{\,\!}_{2}+2NH{\,\!}_{3}↑+2H{\,\!}_{2}O}\)。

                  【实验探究】

              \(\rm{⑴A}\)装置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时,\(\rm{N}\)元素的化合价_____\(\rm{(}\)选填“有”或“没有”\(\rm{)}\)发生变化。

              \(\rm{⑵}\)实验室还可用\(\rm{A}\)装置制取____体\(\rm{(}\)选填“\(\rm{O{\,\!}_{2}}\)”或“\(\rm{H{\,\!}_{2}}\)”\(\rm{)}\)。

              \(\rm{⑶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___________\(\rm{(}\)选填“碱石灰”或“浓硫酸”\(\rm{)}\)。

              \(\rm{⑷C}\)、\(\rm{D}\)装置中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rm{(}\)选填“\(\rm{C}\)”或“\(\rm{D}\)”\(\rm{)}\)。

              \(\rm{⑸}\)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rm{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rm{2~3}\)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瓶中产生_________\(\rm{(}\)选填“白烟”或“白雾”\(\rm{)}\)。

              \(\rm{⑹}\)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rm{E}\)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是________\(\rm{(}\)选填“\(\rm{F}\)”或“\(\rm{G}\)”\(\rm{)}\)。

              \(\rm{⑺}\)实验室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rm{(}\)选填“大”或“小”\(\rm{)}\);若收集到\(\rm{NH{\,\!}_{3}}\)的体积为\(\rm{2.24L(}\)标准状况\(\rm{)}\),则参加反应\(\rm{NH{\,\!}_{4}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rm{mol}\)。

              【知识应用】

              \(\rm{⑻}\)氨气的用途很广。如可利用氨气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的反应来制取生产硝酸所需要的一氧化氮:\(\rm{4NH{\,\!}_{3}+50{\,\!}_{2}\underset{催化剂}{\overset{高温}{=}} 4NO+6H{\,\!}_{2}O}\),在该反应中氨气体现________\(\rm{(}\)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rm{)}\)。请你列举氨气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 7.

              常温下氨气能被氯气氧化生成\(\rm{N_{2}}\),化工厂常用此法检验管道是否泄漏氯气。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对氨气与氯气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rm{.}\)氨气的制备

              \(\rm{(1)}\)上图中可用于制备氨气的装置都有哪些________\(\rm{(}\)填大写字母\(\rm{)}\),用\(\rm{D}\)装置收集氨气时_____口进_____口出。氨气的尾气吸收选择装置_____\(\rm{(}\)填\(\rm{E}\)或\(\rm{F)}\)

              \(\rm{(2)}\)为了制备纯净干燥的氨气,装置\(\rm{C}\)在过程中至少用到________次,起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几次写几次作用\(\rm{)}\)


              Ⅱ\(\rm{.}\)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室温下,用收集到的氨气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实验前\(\rm{k_{1}}\)、\(\rm{k_{2}}\)关闭\(\rm{)}\)。

              打开\(\rm{k_{1}}\),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向试管中注入约\(\rm{3}\)倍于氯气体积的氨气,关闭\(\rm{k_{1}}\),恢复室温。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烟,而后凝结在试管内壁,试管内黄绿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氨气是一种重要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rm{(1)}\)“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步骤。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模拟该实验过程,并用水吸收制取硝酸\(\rm{(}\)固定装置略去\(\rm{)}\):

              \(\rm{①A}\)装置的分液漏斗中盛放浓氨水,则烧瓶中盛放的药品应该是________。

              \(\rm{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后,装置\(\rm{E}\)中除存在较多的\(\rm{H}\)\(\rm{{\,\!}^{+}}\)外,还可能存在的一种离子是________,试设计实验证明这种离子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下列哪些装置可以同时起到装置\(\rm{D}\)和\(\rm{E}\)的作用________\(\rm{(}\)填代号\(\rm{)}\)。

              \(\rm{(2)}\)若将氯气和氨气在集气瓶中混合,会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rm{(}\)不必配平\(\rm{)}\),该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 9.

              \(\rm{NH_{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rm{(1)}\)用\(\rm{NH_{4}Cl}\)和\(\rm{Ca(OH)_{2}}\)制备\(\rm{NH_{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rm{(2)}\)按下图装置进行\(\rm{NH_{3}}\)性质实验。


              \(\rm{①}\)先打开旋塞\(\rm{1}\),\(\rm{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rm{1}\)。

              \(\rm{②}\)再打开旋塞\(\rm{2}\),\(\rm{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rm{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rm{(NaNO_{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rm{.}\)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rm{(}\)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rm{)}\):

              \(\rm{(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rm{(}\)选填装置编号\(\rm{).}\)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______,______.
              \(\rm{(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
              \(\rm{(}\)选填装置编号\(\rm{)}\)中加入______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rm{(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4)}\)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rm{(}\)最好可再生\(\rm{)}\)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rm{.}\)在制取氮气的\(\rm{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rm{-}\)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______.
              \(\rm{(5)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m{(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rm{5‰}\)左右\(\rm{.}\)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