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装置。

              \(\rm{(1)}\)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rm{(}\)实验前\(\rm{U}\)形管里液面相平\(\rm{)}\),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rm{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

              \(\rm{(2)}\)某同学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探究固体\(\rm{M}\)投入水\(\rm{(}\)甲\(\rm{)}\)中的热效应。

              \(\rm{①}\)若\(\rm{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rm{②}\)若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但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rm{M}\)可能是________。

              \(\rm{(3)}\)设计实验探究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rm{(4KO_{2}+2H_{2}O=4KOH+3O_{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

            • 2.

              为确定混合均匀的\(\rm{NH_{4}NO_{3}}\)和\(\rm{(NH_{4})_{2}SO_{4}}\)样品组成,称取\(\rm{4}\)份样品分别加入\(\rm{50.0 mL}\)相同浓度的\(\rm{NaOH}\)溶液中,加热充分反应\(\rm{(}\)溶液中的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氨气,且加热后氨气全部逸出\(\rm{)}\)。加入的混合物的质量和产生的气体体积\(\rm{(}\)标准状况\(\rm{)}\)的关系如下表:

              实验序号

              \(\rm{I}\)

              \(\rm{II}\)

              \(\rm{III}\)

              \(\rm{IV}\)

              \(\rm{NaOH}\)溶液的体积\(\rm{(mL)}\)

              \(\rm{50.0}\)

              \(\rm{50.0}\)

              \(\rm{50.0}\)

              \(\rm{50.0}\)

              样品质量\(\rm{(g)}\)

              \(\rm{3.44}\)

              \(\rm{6.88}\)

              \(\rm{17.2}\)

              \(\rm{21.5}\)

              \(\rm{NH_{3}}\)体积\(\rm{(L)}\)

              \(\rm{1.12}\)

              \(\rm{2.24}\)

              \(\rm{5.60}\)

              \(\rm{5.60}\)

              试计算:\(\rm{(1)c(NaOH)=}\)    \(\rm{mol·L^{-1}}\)。

              \(\rm{(2)}\)样品中\(\rm{NH_{4}NO_{3}}\)和\(\rm{(NH_{4})_{2}SO_{4}}\)物质的量之比为    

            • 3.

              在一接近中性的含\(\rm{Na^{+}}\)的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存在\(\rm{NH_{4}^{+}}\)、\(\rm{Fe^{2+}}\)、\(\rm{I^{-}}\)、\(\rm{Br^{-}}\)、\(\rm{CO_{3}^{2-}}\)、\(\rm{SO_{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rm{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产生;溶液呈橙黄色。
              \(\rm{②}\)向呈橙黄色溶液中加入\(\rm{BaCl_{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
              \(\rm{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根据上述事实推断:
              \(\rm{(1)}\)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rm{(2)}\)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rm{(3)}\)该溶液中不能肯定存在离子是              ,若要确认,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4.

              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直至\(\rm{-3}\)价。某同学取一定量铝、铁混合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rm{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rm{(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rm{(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中\(\rm{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m{(2)}\)在\(\rm{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上述\(\rm{CD}\)段说明溶液中      结合\(\rm{OH^{-}}\)的能力比    强\(\rm{(}\)填离子符号\(\rm{)}\)。

              \(\rm{(3)B}\)与\(\rm{A}\)的差值为          \(\rm{mol}\)。

              \(\rm{(4)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rm{mol}\),\(\rm{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rm{mL}\)。

            • 5.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rm{(1)}\)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rm{(}\)实验前\(\rm{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rm{)}\),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硫酸,\(\rm{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能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吗?_____\(\rm{(}\)填“能”或“不能”\(\rm{)}\),理由是:                       

              \(\rm{(2)}\)为探究固体\(\rm{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Ⅲ进行实验\(\rm{(}\)反应在甲中进行\(\rm{)}\)。

              \(\rm{①}\)若\(\rm{M}\)为钙,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②}\)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rm{M}\)可能是______\(\rm{(}\)填具体物质的名称\(\rm{)}\)。

              \(\rm{(3)}\)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rm{(4KO_{2}+2H_{2}O=4KOH+3O_{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rm{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_\(\rm{(}\)填“Ⅰ”、“Ⅱ”或“Ⅲ”\(\rm{)}\)进行实验;

              方法\(\rm{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 6. 已知\(\rm{A}\)、\(\rm{B}\)、\(\rm{C}\)、\(\rm{D}\)、\(\rm{E}\)、\(\rm{F}\)是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rm{F}\)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rm{①A+H_{2}O→B+C}\);
              \(\rm{②F+C→D(}\)白烟\(\rm{)}\);\(\rm{③D+NaOH}\)  \(\rm{E+F+H_{2}O}\)。
              \(\rm{(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rm{A}\)______,\(\rm{C}\)______,\(\rm{D}\)______,\(\rm{F}\)______;
              \(\rm{(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②}\)                                                       
              \(\rm{(3)}\)工业生产\(\rm{C}\)的过程中有一步反应为\(\rm{F}\)经催化氧化生成\(\rm{B}\)和\(\rm{H_{2}O}\),写出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 如图所示中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rm{(}\)某些物质已经略去\(\rm{)}\),其中常温下\(\rm{A}\)、\(\rm{C}\)和\(\rm{D}\)为无色气体,\(\rm{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rm{X}\)分解产生\(\rm{A}\)、\(\rm{B}\)和\(\rm{C}\)三种产物的比值为\(\rm{1}\):\(\rm{1}\):\(\rm{1}\).

              \(\rm{(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rm{X}\):____ \(\rm{\_}\);\(\rm{B}\):____ __;\(\rm{F}\):___ ___;\(\rm{G}\):___ ___.

              \(\rm{(2)}\)按要求写出下列变化的反应化学方程式:\(\rm{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rm{G→E}\)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