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现有下列\(\rm{4}\)种物质:\(\rm{① Cl_{2}}\)、\(\rm{② NO}\)、\(\rm{③ NH_{4}Cl}\)溶液、\(\rm{④ Fe(OH)_{3}}\)胶体。其中,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的是___\(\rm{(}\)填序号,下同\(\rm{);}\)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___;当光束通过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___。

            • 2. 某些资料认为: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1):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
              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查阅资料:
              ①2NO+Na2O2═2NaNO2
              ②6NaNO2+3H2SO4═3Na2SO4+2HNO3+4NO↑+2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 ,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______
            • 3.
              实验室按右图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如何解释下列现象?
              \(\rm{①}\):红热的铂丝继续保持红热.______ .
              \(\rm{②}\):在锥形瓶内产生红棕色气体 ______
              \(\rm{③}\):瓶口上方观察到少量白烟 ______
              \(\rm{(3)}\)若移除铂丝,将通入的空气改为氯气,则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 ,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 4.
              在\(\rm{NH_{3}}\)、\(\rm{NO}\)、\(\rm{NO_{2}}\)中,
              \(\rm{(1)}\)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______ .
              \(\rm{(2)}\)有颜色的气体是 ______ ,本身无颜色,但与空气接触后变为有色的气体是 ______ .
            • 5.
              在\(\rm{HCl}\)、\(\rm{Cl_{2}}\)、\(\rm{O_{2}}\)、\(\rm{NH_{3}}\)、\(\rm{NO_{2}}\)、\(\rm{CO_{2}}\)、\(\rm{H_{2}}\)、\(\rm{SO_{2}}\)等中,
              \(\rm{(1)}\)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 ______ ;
              \(\rm{(2)}\)酸雨主要有 ______ 气体造成的;
              \(\rm{(3)}\)比空气轻的气体有 ______ ;
              \(\rm{(4)}\)用水作溶剂,可进行喷泉实验的气体有 ______ ;
              \(\rm{(5)}\)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有 ______ ;
              \(\rm{(6)}\)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 ______ ;
              \(\rm{(7)}\)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有 ______ .
            • 6.
              某些资料认为:\(\rm{NO}\)、\(\rm{NO_{2}}\)不能与\(\rm{Na_{2}O_{2}}\)反应\(\rm{.}\)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rm{.}\)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rm{.}\)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rm{(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rm{(}\)图\(\rm{1)}\):\(\rm{①}\)试管\(\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②}\)待试管\(\rm{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rm{B}\)中加入适量 \(\rm{Na_{2}O_{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rm{.}\)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rm{A}\)、\(\rm{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rm{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
              余烬木条未复燃\(\rm{.}\)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rm{.NO_{2}}\)和\(\rm{Na_{2}O_{2}}\)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 .
              \(\rm{(2)}\)丙同学认为\(\rm{NO}\)易与\(\rm{O_{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rm{Na_{2}O_{2}}\)氧化\(\rm{.}\)查阅资料:
              \(\rm{①2NO+Na_{2}O_{2}═2NaNO_{2}}\)
              \(\rm{②6NaNO_{2}+3H_{2}SO_{4}═3Na_{2}SO_{4}+2HNO_{3}+4NO↑+2H_{2}O}\);
              \(\rm{③}\)酸性条件下,\(\rm{NO}\)或\(\rm{NO_{2}^{-}}\)都能与\(\rm{MnO_{4}^{-}}\)反应生成\(\rm{NO_{3}^{-}}\)和\(\rm{Mn^{2+}}\)
              丙同学用如图\(\rm{2}\)所示装置\(\rm{(}\)部分夹持装置略\(\rm{)}\)探究\(\rm{NO}\)与\(\rm{Na_{2}O_{2}}\)的反应.

              \(\rm{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 ,\(\rm{F}\)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rm{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rm{N_{2}}\),目的是 ______ .
              \(\rm{③}\)充分反应后,检验\(\rm{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______ .
            • 7. 用下列装置制备、收集二氧化氮气体,并探究其性质。

              \(\rm{(1)}\)装置\(\rm{A}\)中烧瓶中预先加入的是铜屑,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   

              \(\rm{(2)}\)干燥管\(\rm{B}\)中盛装的干燥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__\(\rm{(}\)选填“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碱石灰”\(\rm{)}\),干燥管\(\rm{D}\)中干燥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装置\(\rm{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rm{NaOH+}\) \(\rm{NO_{2}=== }\)____________\(\rm{+}\) \(\rm{NaNO_{2}+}\) \(\rm{H_{2}O}\)。

               \(\rm{(4)}\)用上述装置收集到了\(\rm{NO}\)气体,采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rm{(}\)选填“\(\rm{F}\)”或“\(\rm{G}\)”\(\rm{)}\)。

            • 8. 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氮气的颜色是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当生成1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     mol.
            • 9. 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氮气的颜色是 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______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2NO+2CO=2CO2+N2.当生成1molN2时,被还原的NO为 ______  mol.
            • 10. 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作用是使CO、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和SO2的转化.
              (1)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