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rm{SO_{2}}\)、\(\rm{NO}\)、\(\rm{NO_{2}}\),可用如下工艺进行脱硫脱硝及产物回收。

              \(\rm{(1)}\)空气预处理过程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洗气过程中,尿素作还原剂,转化成两种无污染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充分曝气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完成沉镁过程中生成碱式碳酸镁\(\rm{[MgCO_{3}⋅Mg(OH)_{2}]}\)的离子方程式:__\(\rm{Mg}\)\(\rm{{\,\!}^{2+}}\)\(\rm{+}\)_____________\(\rm{= MgCO}\)\(\rm{{\,\!}_{3}}\)\(\rm{⋅Mg(OH)}\)\(\rm{{\,\!}_{2}}\)\(\rm{↓+}\)__\(\rm{CO}\)\(\rm{{\,\!}_{2}}\)\(\rm{↑+}\)__\(\rm{H}\)\(\rm{{\,\!}_{2}}\)\(\rm{O}\)

              \(\rm{(5)}\)沉镁过程中加入碳铵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是由于铵盐_________________性质而应对

              \(\rm{(6)}\)碱式碳酸镁经过简单加工可循环利用,加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 \(\rm{KNO_{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下面是一种已获得专利的\(\rm{KNO_{3}}\)制备方法的主要步骤:

              \(\rm{(1)}\) 反应Ⅰ中,\(\rm{CaSO_{4}}\)与\(\rm{NH_{4}HCO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rm{1∶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反应Ⅱ需在干态、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应Ⅳ所得混合物中分离出\(\rm{CaSO_{4}}\)的方法是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检验反应Ⅱ所得\(\rm{K_{2}SO_{4}}\)中是否混有\(\rm{KCl}\)的方法是:取少量\(\rm{K_{2}SO_{4}}\)样品溶解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5)}\)将硝酸与浓\(\rm{KCl}\)溶液混合,也可得到\(\rm{KNO_{3}}\),同时生成等体积的气体\(\rm{A}\)和气体\(\rm{B(NO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rm{B}\)与\(\rm{O}\)\(\rm{{\,\!}_{2}}\)反应生成\(\rm{1}\)体积气体\(\rm{A}\)和\(\rm{2}\)体积红棕色气体\(\rm{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利用下图装置\(\rm{(}\)夹持装置略\(\rm{)}\)制取和收集纯净、干燥的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rm{(1)}\)实验室用\(\rm{NH_{4}Cl}\)和\(\rm{Ca(OH)_{2}}\)制取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能否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___\(\rm{(}\)填“能”或“不能”\(\rm{)}\)。

              \(\rm{(2)}\)若利用装置\(\rm{I}\)制取氨气,根据实验要求,

              \(\rm{①}\)仪器连接的顺序\(\rm{(}\)用字母编号表示\(\rm{)}\):\(\rm{a}\)接_____,_____ 接____,___ 接______。

              \(\rm{②}\)装置\(\rm{I}\)应选用的试剂为浓氨水、_______ 或 ______\(\rm{(}\)填序号\(\rm{)}\)。

              A.氢氯化钠     \(\rm{B.}\)浓硫酸       \(\rm{C.}\)硝酸钾    \(\rm{D.}\)生石灰

              \(\rm{③}\)为了得到干燥的氨气,实验室不能用于干燥\(\rm{NH_{3}}\)的试剂是_________。

              A.浓硫酸        \(\rm{B.}\)碱石灰         \(\rm{C.NaOH}\)固体

              \(\rm{(3)}\)收集一瓶氨气,按下图玻璃装置进行实验。先打开旋塞\(\rm{①}\),\(\rm{B}\)瓶中产生白色的烟是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稳定后,关闭旋塞\(\rm{①}\),再打开旋塞\(\rm{②}\),\(\rm{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将氨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粉末的玻璃管中,加热有红色固体单质和无色气体单质生成,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rm{HNO_{3}}\)设计图\(\rm{1}\)所示装置,其中\(\rm{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请回答下列问题 :

              \(\rm{(1)}\)写出装置\(\rm{B}\)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E}\)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3)}\)装置\(\rm{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4)}\)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rm{NH_{3}}\)的另一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5)}\)装置\(\rm{D}\)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6)}\)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rm{NH_{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如图\(\rm{2}\)所示装置\(\rm{((}\)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未画\(\rm{))}\)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rm{①}\)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
              \(\rm{②}\)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rm{CaCl_{2}}\)代替碱石灰。

            • 5.
              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相关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完成相关的探究过程.
              \(\rm{(1)}\)将一定量的氨气通入水中并配成\(\rm{1.00L}\)溶液,取\(\rm{20.00mL}\)的该溶液与\(\rm{0.100mol/L}\)的\(\rm{HCl}\)溶液进行中和滴定,为了准确判定终点,应在锥形瓶中加入\(\rm{2-3}\)滴 ______ 作指示剂,滴定结果如表:
              实验次数 氨水用量\(\rm{(mL)}\) 盐酸初始读数\(\rm{(mL)}\) 盐酸最终读数\(\rm{(mL)}\)
              第\(\rm{1}\)次实验 \(\rm{20.00}\) \(\rm{0}\) \(\rm{20.10}\)
              第\(\rm{2}\)次实验 \(\rm{20.00}\) \(\rm{1.10}\) \(\rm{21.00}\)
              第\(\rm{3}\)次实验 \(\rm{20.00}\) \(\rm{0.20}\) \(\rm{22.20}\)
              根据以上滴定结果,测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____ ,恰好中和时溶液呈 ______ 性\(\rm{(}\)填“酸”或“碱”\(\rm{)}\),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 .
              \(\rm{(2)}\)如将干燥的氨气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该反应中氨气表现出 ______ 性 \(\rm{(}\)填“氧化”或“还原”\(\rm{)}\)
              \(\rm{(3)NH_{4}NO_{3}}\)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化肥,但大量使用易造成水体中氮含量超标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发黑发臭,现用如图装置对水中的铵根及硝酸根进行处理形成无污染的物质\(\rm{.NO_{3}^{-}}\)在 ______ \(\rm{(}\)填“阴极”或“阳极”或“正极”或“负极”\(\rm{)}\)反应,该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 6.
              \(\rm{(1)}\)某小组的同学欲探究\(\rm{NH_{3}}\)经一系列反应得到\(\rm{HNO_{3}}\)和\(\rm{NH_{4}NO_{3}}\)的过程,\(\rm{NH_{3}}\)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甲、乙两同学分别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用于\(\rm{A}\)、\(\rm{B}\)装置中的可选药品:浓氨水、\(\rm{30\%H_{2}O_{2}}\)溶液、蒸馏水、\(\rm{NaOH}\)固体、\(\rm{MnO_{2}}\)

              \(\rm{(1)①}\)装置\(\rm{A}\)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装置\(\rm{E}\)有多种作用,下列关于装置\(\rm{E}\)的作用或其中所盛液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下列序号字母\(\rm{)}\).
              \(\rm{a.}\)使氨气和氧气充分混合   \(\rm{b.}\)控制通入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rm{c.}\)平衡装置内的压强    \(\rm{d.}\)锥形瓶内液体是饱和食盐水
              \(\rm{②}\)甲同学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rm{K_{1}}\)、\(\rm{K_{2}}\)、\(\rm{K_{3}}\)、\(\rm{K_{4}}\),反应一段时间后,成功模拟了反应过程,并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持续通入装置\(\rm{H}\)一段时间后,\(\rm{H}\)中的溶液变成蓝色,则其中铜片所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若制得的氨气仅按\(\rm{I→}\)Ⅱ\(\rm{→III}\)的顺序完全转化为硝酸,欲使\(\rm{H}\)装置中所得溶液为纯净的\(\rm{CuSO_{4}}\)溶液\(\rm{(}\)忽略\(\rm{Cu^{2+}}\)的水解\(\rm{)}\),理论上所需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______ \(\rm{L(}\)假设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还原产物全部排出反应装置\(\rm{)}\);
              \(\rm{③}\)乙同学为模拟过程\(\rm{IV}\)的反应,在甲同学操作的基础上对该装置进行了下列各项中的一项操作,使\(\rm{G}\)处圆底烧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你认为这项操作是 ______ \(\rm{(}\)填下列序号字母\(\rm{)}\).
              \(\rm{a.}\)关闭\(\rm{K_{3}}\)并熄灭酒精灯    \(\rm{b.}\)关闭\(\rm{K_{4}}\)并熄灭酒精灯    \(\rm{c.}\)关闭\(\rm{K_{3}}\)、\(\rm{K_{4}}\)并熄灭酒精灯
              \(\rm{④}\)丙同学认为该系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设计缺陷,你认为该设计缺陷是 ______ .
              \(\rm{(2)}\)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rm{①}\)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上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rm{(}\)填写字母\(\rm{)}\).
              \(\rm{②}\)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rm{3.36L(}\)标准状况\(\rm{)}\)二氧化硫,如果已有\(\rm{40\%}\)亚硫酸钠\(\rm{(}\)质量分数\(\rm{)}\),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 ______  \(\rm{g}\) \(\rm{(}\)保留一位小数\(\rm{)}\).
              \(\rm{③}\)某热电厂上空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现对该区域雨水样品进行探究\(\rm{.}\)首先用\(\rm{pH}\)试纸测定雨水样品的\(\rm{pH}\),操作方法为 ______ ,测得样品\(\rm{pH}\)约为\(\rm{3}\);为进一步探究由\(\rm{SO_{2}}\)所形成酸雨的性质,将一定量的\(\rm{SO_{2}}\)通入蒸馏水中,配成\(\rm{pH}\)为\(\rm{3}\)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rm{A}\)、\(\rm{B}\)两份,将溶液\(\rm{B}\)久置于空气中,与密闭保存的\(\rm{A}\)相比,久置后的溶液\(\rm{B}\)中水的电离程度将 ______ \(\rm{(}\)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
            • 7. 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rm{HNO_{3}}\)设计图\(\rm{1}\)所示装置,其中\(\rm{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装置\(\rm{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rm{(2)}\)装置\(\rm{E}\)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装置\(\rm{C}\)中浓\(\rm{H_{2}SO_{4}}\)的作用是 ______ .
              \(\rm{(4)}\)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rm{NH_{3}}\)的另一方案 ______ .
              \(\rm{(5)}\)装置\(\rm{D}\)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
              \(\rm{(6)}\)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rm{NH_{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如图\(\rm{2}\)所示装置\(\rm{(}\)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未画\(\rm{)}\)进行验证\(\rm{.}\)实验步骤如下:
              \(\rm{①}\)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
              \(\rm{②}\)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rm{CaCl_{2}}\)代替碱石灰.
            • 8. 常温下,NO、NO2是有毒性气体,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NO2的沸点是21℃,-11.2℃时凝固成无色晶体,与NaOH溶液能反应.NO的沸点是-152℃,与NaOH溶液不反应,但与NO2混合时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Ⅰ、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产生NO.(加热装置和夹持装置均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实验操作为:
              ①将B装置下移,用反应产生的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赶净后,立即将B装置上提.
              ②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HNO3中,给A装置微微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净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2)检验反应产物是NO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3)D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由于E处设计不当,开始收集的气体出现浅的红棕色,你认为该装置如何改正 ______
              Ⅱ、铜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NO,为检验反应产物,该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一些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顺序为 ______ .(用字母表示)
              (2)证明反应后得到的是NO2和NO混合气体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已知饱和硝酸铜溶液显蓝色,上述制取NO2得到的溶液却是绿色,有同学分析可能是溶解了NO2,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
            • 9. 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以及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
              (1)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过渡元素的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

              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用3%的H2O2溶液吸收尾气中的NOx生成HNO3,再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NO3.可以测定NOx在汽车尾气中的体积分数,若通人3%的H2O2溶液的汽车的尾气体积为VL(标准状况),滴定时消耗浓度为cmol.L-1标准NaOH溶液amL,则NOx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3)用氨可以和NOx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N2和H2O,若在标准状况下5L NOx与4L NH3恰好完全作用,则x为 ______
              (4)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0x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NO+NO2+Na2CO3═2NaNO2+CO2现用0.5L 2mol.L-1的纯碱溶液恰好吸收一定量硝酸工业尾气中的NOx,吸收液质量增加44g(设CO2全部排出).则NO2和NO的体积比为 ______
            • 10. 如图为氮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与化合价对应的关系图1

              (1)实验室制取氨气.
              ①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②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 ______
              ③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时,如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2)完成下列能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如图3
              ①体现N元素的还原性:
              a.汽车尾气中产生的NO:N2+O22NO
              b.氨的催化氧化: ______
              ②体现N元素的氧化性: ______
              (3)用图3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滴入稀硝酸之前,应该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兵伸入瓶中,塞好胶塞,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现象是 ______ .烧杯中的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通入 ______ 可验证NO的还原性.
              (4)NO2易溶于是,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扣在水中,见图4,
              ①NO2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②使试管中NO2完全被水吸收的操作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