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Ⅰ、已知:\(\rm{CH_{3}CH_{2}OH+NaBr+H_{2}SO_{4}(}\)浓\(\rm{) \xrightarrow[]{∆} }\) \(\rm{CH_{3}CH_{2}Br+NaHSO_{4} +H_{2}O}\)。实验室制备溴乙烷\(\rm{(}\)沸点为\(\rm{38.4℃)}\)的装置和步骤如下:

              \(\rm{①}\) 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rm{U}\)形管和大烧杯里加入冰水;

              \(\rm{②}\)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rm{10mL95%}\)乙醇、\(\rm{28mL}\)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rm{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rm{③}\)小火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 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rm{(2)}\)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更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 。

              \(\rm{(3)}\) 反应结束后,\(\rm{U}\)形管中粗制的溴乙烷呈棕黄色。将\(\rm{U}\)形管中的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取________\(\rm{(}\)填“上层”或“下层”\(\rm{)}\)液体。为了除去其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rm{(}\)填序号\(\rm{)}\)。

              A.\(\rm{Na_{2}SO_{3}}\)溶液         \(\rm{B.H_{2}O C.NaOH}\)溶液         \(\rm{D.CCl_{4}}\)

              \(\rm{(4)}\)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rm{C_{2}H_{5}Br}\),可再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rm{CaCl_{2}}\)干燥,再进行______________\(\rm{(}\)填操作名称\(\rm{)}\)。

              \(\rm{(5)}\)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加热   \(\rm{②}\)加入\(\rm{AgNO_{3}}\)溶液   \(\rm{③}\)加入稀\(\rm{HNO_{3}}\)酸化   \(\rm{④}\)加入\(\rm{NaOH}\)溶液   \(\rm{⑤}\)冷却

              Ⅱ、 已知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中,为检验生成的气体,设计了如下装置:

              \(\rm{(6)}\)盛水的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8)}\)溴乙烷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rm{(}\)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rm{)}\):

               \(\rm{H_{2}SO_{4}(}\)浓\(\rm{)+NaBr}\)\(\rm{NaHSO_{4}+HBr↑}\)

               \(\rm{CH_{3}CH_{2}OH+HBr \xrightarrow[]{\triangle } CH_{3}CH_{2}Br+H_{2}O}\)

              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

              溴乙烷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深红色液体

              密度\(\rm{/(g·cm^{-3})}\)

              \(\rm{0.79}\)

              \(\rm{1.44}\)

              \(\rm{3.1}\)

              沸点\(\rm{/℃}\)

              \(\rm{78.5}\)

              \(\rm{38.4}\)

              \(\rm{59}\)

                 

              \(\rm{(1)A}\)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给\(\rm{A}\)加热温度过高或浓硫酸的浓度过大,均会使\(\rm{C}\)中收集到的粗产品呈橙色,原因是\(\rm{A}\) 

               中发生了副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给\(\rm{A}\)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F}\)接橡皮管,末端置于稀\(\rm{NaOH}\)溶液中,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图中\(\rm{C}\)中的导管\(\rm{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为了除去产品中的主要杂质,最好选择下列________\(\rm{(}\)选填序号\(\rm{)}\)溶液来洗涤所得粗产品。

               \(\rm{A.}\)氢氧化钠 \(\rm{B.}\)碘化钾 \(\rm{C.}\)亚硫酸钠 \(\rm{D.}\)碳酸氢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