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化合物\(\rm{I}\)是一种固体增塑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rm{①}\)

              \(\rm{②}\)

              回答下列问题:

              \(\rm{(1)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rm{(2)D}\)中含氧官能团为________.

              \(\rm{(3)E+H→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4)J}\)是\(\rm{D}\)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rm{J}\)的结构有________种\(\rm{(}\)不考虑立体异构\(\rm{)}\).

              \(\rm{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rm{②}\)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rm{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rm{6︰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rm{(5)}\)以苯酚为原料可合成化合物\(\rm{N}\):

              反应条件\(\rm{1}\)为________;反应条件\(\rm{2}\)为________.

            • 2.

              芳香酯Ⅰ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rm{①A~}\)Ⅰ均为芳香族化合物,\(\rm{B}\)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rm{B}\)能发生银镜反应,\(\rm{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rm{C}\)大\(\rm{4}\),\(\rm{E}\)的核磁共振氢谱有\(\rm{3}\)组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rm{F}\)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rm{E}\)的名称为________。

              \(\rm{(2)E→F}\)与\(\rm{F→G}\)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rm{(}\)填“能”或“否”\(\rm{)}\)理由________。

              \(\rm{(3)B}\)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4)}\)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rm{(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rm{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①}\)不与\(\rm{Na}\)反应 \(\rm{②}\)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rm{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rm{(6)}\)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rm{CH_{3}CH_{2}OH}\)为原料制备\(\rm{CH_{3}CH_{2}CH_{2}CH_{2}OH}\)的合成路线流程图\(\rm{(}\)无机试剂任用\(\rm{)}\)。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 3.

              反\(\rm{-10-}\)羟基\(\rm{-2-}\)癸烯酸\(\rm{(HO}\) \(\rm{COOH)}\)简称\(\rm{10-HDA}\),在自然界只存在于蜂王浆中,所以也称为王浆酸,有很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和抗癌、抗辐射的功能。王浆酸的一种人工合成路线设计如下:

              已知:\(\rm{1mol A}\)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rm{1mol H_{2}}\);\(\rm{C}\)、\(\rm{F}\)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rm{(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rm{A}\)生成\(\rm{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rm{D}\)的分子式为________;\(\rm{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rm{(2)}\)若用金属铜催化氧化\(\rm{B}\)生成\(\rm{C}\),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3)}\)由\(\rm{C→D}\)、\(\rm{E→F}\)的转化,可推断此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

              \(\rm{(4)G}\)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___种\(\rm{(}\)不考虑立体异构\(\rm{)}\);

              \(\rm{①}\)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

              \(\rm{②}\)含六元环醚结构和正丁基\(\rm{(-CH_{2}CH_{2}CH_{2}CH_{3})}\)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rm{7}\)组峰的是________\(\rm{(}\)写结构简式\(\rm{)}\)。

              \(\rm{(5)G}\)与酸或醇都能发生酯化反应。酸催化下酯化反应的历程可表示为\(\rm{(}\)箭头表示原子或电子的迁移方向\(\rm{)}\):

              据此完成\(\rm{4-}\)羟基丁酸在酸催化下生成\(\rm{4-}\)羟基丁酸内酯的反应历程:

            • 4. 阿司匹林\(\rm{(}\)乙酰水杨酸,\(\rm{)}\)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rm{.}\)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rm{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rm{(}\)邻羟基苯甲酸\(\rm{)}\)与醋酸酐\(\rm{[(CH_{3}CO)_{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反应原理如下:

              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醋酸酐\(\rm{+}\)水杨酸\(\rm{ \overset{{浓硫酸}}{ \rightarrow} \overset{{摇匀}}{ \rightarrow} \overset{85^{\circ}C -90^{\circ}C {加热}}{ \rightarrow} \overset{{冷却}}{ \rightarrow} \xrightarrow[{洗涤}]{{减压过滤}}}\)粗产品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如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或沸点\(\rm{(℃)}\)
              水杨酸 \(\rm{138}\) \(\rm{158(}\)熔点\(\rm{)}\) 微溶
              醋酸酐 \(\rm{102}\) \(\rm{139.4(}\)沸点\(\rm{)}\) 易水解
              乙酰水杨酸 \(\rm{180}\) \(\rm{135(}\)熔点\(\rm{)}\) 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的仪器的原因是______.
              \(\rm{(2)}\)合成阿司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______.
              \(\rm{(3)}\)提纯粗产品流程如下,加热回流装置如图:
              粗产品\(\rm{ \xrightarrow[{沸石}]{{乙酸乙酯}} \xrightarrow[{回流}]{{加热}} \overset{{趁热过滤}}{ \rightarrow} \xrightarrow[{减压过滤}]{{冷却}} \xrightarrow[{干燥}]{{洗涤}}}\)乙酰杨酸
              \(\rm{①}\)沸石的作用是______;
              \(\rm{②}\)冷凝水的流出方向是______\(\rm{(}\)填“\(\rm{b}\)”或“\(\rm{c}\)”\(\rm{)}\);
              \(\rm{③}\)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______.
              \(\rm{(4)}\)在实验中原料用量:\(\rm{2.0g}\)水杨酸、\(\rm{5.0mL}\)醋酸酐\(\rm{(ρ=1.08g/cm^{3})}\),最终称得产品质量为\(\rm{2.2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______\(\rm{(}\)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一位\(\rm{)}\).
            • 5.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rm{6.0g}\)放入\(\rm{100mL}\)烧杯中,加\(\rm{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rm{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rm{B}\)中。在\(\rm{A}\)中加入\(\rm{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rm{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rm{90~95℃}\),在\(\rm{E}\)中收集\(\rm{90℃}\)以上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rm{75~77℃}\)馏分,产量\(\rm{2.0g}\)。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能否将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入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上述装置图中,\(\rm{B}\)仪器的名称是_____,\(\rm{D}\)仪器的名称是_____。

              \(\rm{(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rm{(}\)填正确答案标号\(\rm{)}\)。

                   \(\rm{a.}\) 润湿         \(\rm{b.}\) 干燥         \(\rm{c.}\) 检漏        \(\rm{d.}\) 标定

              \(\rm{(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层\(\rm{(}\)填“上”或“下”\(\rm{)}\)。

              \(\rm{(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rm{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_____\(\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