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氯化亚砜\(\rm{(SOCl}\)\(\rm{{\,\!}_{2}}\)\(\rm{)}\)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rm{77 ℃}\),在农药、制药行业中用途广泛。\(\rm{SOCl}\)\(\rm{{\,\!}_{2}}\)遇水剧烈反应,产生白雾和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合成\(\rm{SOCl}\)\(\rm{{\,\!}_{2}}\)的原理为\(\rm{SO}\)\(\rm{{\,\!}_{2}}\)\(\rm{+Cl}\)\(\rm{{\,\!}_{2}}\)\(\rm{+SCl}\)\(\rm{{\,\!}_{2}}\)\(\rm{═2SOCl}\)\(\rm{{\,\!}_{2}}\),部分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室制取\(\rm{SOCl}\)\(\rm{{\,\!}_{2}}\)时,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是\(\rm{⑥→}\)________\(\rm{→①②←}\)________\(\rm{(}\)某些仪器可以多次使用\(\rm{)}\)。
              \(\rm{(2)}\)冷凝管口\(\rm{③}\)是________\(\rm{(}\)填“进水”或“出水”\(\rm{)}\)口,冷凝管上连接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本实验中制取\(\rm{Cl}\)\(\rm{{\,\!}_{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SOCl}\)\(\rm{{\,\!}_{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已知\(\rm{SCl}\)\(\rm{{\,\!}_{2}}\)的沸点为\(\rm{50 ℃}\)。实验结束后,将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分离开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若反应中消耗的\(\rm{Cl}\)\(\rm{{\,\!}_{2}}\)的体积为\(\rm{896 mL(}\)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且\(\rm{SO}\)\(\rm{{\,\!}_{2}}\)足量\(\rm{)}\),最后得到纯净的\(\rm{SOCl}\)\(\rm{{\,\!}_{2}}\) \(\rm{6.76 g}\),则\(\rm{SOCl}\)\(\rm{{\,\!}_{2}}\)的产率为________\(\r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m{)}\)。
              \(\rm{(5)}\)取少量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后的液体,加入足量\(\rm{NaOH}\)溶液,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检验溶液中存在\(\rm{Cl}\)\(\rm{{\,\!}^{-}}\)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rm{(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Ⅰ中已获得\(\rm{Br_{2}}\),步骤Ⅱ中又将\(\rm{Br_{2}}\)还原为\(\rm{Br^{-}}\),其目的是___________。

                  \(\rm{(3)}\)步骤Ⅱ用\(\rm{SO_{2}}\)水溶液吸收\(\rm{Br_{2}}\),吸收率可达\(\rm{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知:\(\rm{Br_{2}}\)的沸点为\(\rm{59℃}\),微溶于水,有毒并有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画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rm{①}\)图中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rm{③}\)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______。

                  \(\rm{④C}\)中液体颜色为_____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rm{Cl_{2}}\),可向其中加入\(\rm{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

            • 3.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rm{(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rm{①}\)_______、\(\rm{②}\)________;

              \(\rm{(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关试剂是_________。
              A.甲苯,酒精   \(\rm{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rm{D.}\)汽油,甘油\(\rm{(}\)易溶于水\(\rm{)}\)

              \(\rm{(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下图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rm{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 4.

              Ⅰ、已知:\(\rm{CH_{3}CH_{2}OH+NaBr+H_{2}SO_{4}(}\)浓\(\rm{) \xrightarrow[]{∆} }\) \(\rm{CH_{3}CH_{2}Br+NaHSO_{4} +H_{2}O}\)。实验室制备溴乙烷\(\rm{(}\)沸点为\(\rm{38.4℃)}\)的装置和步骤如下:

              \(\rm{①}\) 按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rm{U}\)形管和大烧杯里加入冰水;

              \(\rm{②}\)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rm{10mL95%}\)乙醇、\(\rm{28mL}\)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rm{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rm{③}\)小火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 反应时若温度过高可看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rm{(2)}\)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更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 。

              \(\rm{(3)}\) 反应结束后,\(\rm{U}\)形管中粗制的溴乙烷呈棕黄色。将\(\rm{U}\)形管中的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取________\(\rm{(}\)填“上层”或“下层”\(\rm{)}\)液体。为了除去其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rm{(}\)填序号\(\rm{)}\)。

              A.\(\rm{Na_{2}SO_{3}}\)溶液         \(\rm{B.H_{2}O C.NaOH}\)溶液         \(\rm{D.CCl_{4}}\)

              \(\rm{(4)}\)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rm{C_{2}H_{5}Br}\),可再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rm{CaCl_{2}}\)干燥,再进行______________\(\rm{(}\)填操作名称\(\rm{)}\)。

              \(\rm{(5)}\)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加热   \(\rm{②}\)加入\(\rm{AgNO_{3}}\)溶液   \(\rm{③}\)加入稀\(\rm{HNO_{3}}\)酸化   \(\rm{④}\)加入\(\rm{NaOH}\)溶液   \(\rm{⑤}\)冷却

              Ⅱ、 已知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中,为检验生成的气体,设计了如下装置:

              \(\rm{(6)}\)盛水的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7)}\)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8)}\)溴乙烷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教材中有两个关于混合物分离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氯离子等杂质制取纯净水,如图所示

              \(\rm{(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rm{①}\)________\(\rm{②}\)________   

              \(\rm{(2)}\)若利用以上装置分离酒精和四氯化碳两种溶液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rm{②}\)的进水口是________ \(\rm{(}\)填“\(\rm{f}\)”或“\(\rm{g}\)”\(\rm{)}\)   

              \(\rm{(3)}\)仪器\(\rm{①}\)中常加入碎瓷片,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实验二:用\(\rm{CCl_{4}}\)从碘水中萃取\(\rm{I_{2}}\)并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其实验操作中有如下两步:\(\rm{①}\)将漏斗上口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准漏斗的小孔\(\rm{.②}\)静置分层后,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   

              \(\rm{(4)}\)下层流出的是________溶液,上层液体从________得到\(\rm{(}\)填“上口”或“下口”\(\rm{)}\)  

              \(\rm{(5)}\)萃取碘水中的\(\rm{I_{2}}\)单质时要用到萃取剂,下列关于所加萃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不与碘反应
              B、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该萃取剂与水不互溶且密度一定比水大
              D、可以选用\(\rm{CCl_{4}}\)、酒精做萃取剂.
            • 6.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rm{(}\)填序号\(\rm{)}\)

              A、分液   \(\rm{B}\)、过滤  \(\rm{C}\)、萃取  \(\rm{D}\)、蒸馏     \(\rm{E}\)、结晶      \(\rm{F}\)、加热分解

              \(\rm{(1)}\)除去\(\rm{Ca(OH)_{2}}\)溶液中悬浮的 \(\rm{CaCO_{3}}\)_____________;

              \(\rm{(2)}\)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_______;

              \(\rm{(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___;

              \(\rm{(4)}\)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___;

              \(\rm{(5)}\)除去 \(\rm{KNO_{3}}\)中所含的少量\(\rm{NaCl}\)_____________;

              \(\rm{(6)}\)除去 \(\rm{KCl}\)固体中少量 \(\rm{KClO_{3}}\)_____________。

            • 7.

              乙醚\(\rm{(CH_{3}CH_{2}OCH_{2}CH_{3})}\)曾经用作麻醉剂,实验室中可将乙醇、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至\(\rm{140℃}\)制取一定量的乙醚,制备装置、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rm{(}\)夹持装置、加热仪器和沸石均略去\(\rm{):}\)

               

              沸点\(\rm{/℃}\)

              水溶性

              乙醇

              \(\rm{78}\)

              混溶

              乙醚

              \(\rm{34.6}\)

              难溶

              \(\rm{(1)}\)温度计\(\rm{X}\)的水银球应位于_________________。

              \(\rm{(2)}\)使用仪器\(\rm{B}\)与不使用仪器\(\rm{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制取乙醚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所得到的乙醚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及酸性物质。为得到高纯度的乙醚,可依次用\(\rm{NaOH}\)溶液、水洗涤;然后用无水\(\rm{CaCl_{2}}\)干燥,最后进行蒸馏精制。

              \(\rm{①}\)洗涤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_\(\rm{(}\)填仪器名称\(\rm{)}\)中进行。

              \(\rm{②}\)蒸馏精制时,最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若实验中使用了\(\rm{a g}\)无水乙醇,最后得到乙醚\(\rm{b g}\),则乙醚的产率为_____。

              \(\rm{(5)}\)实验中,发现\(\rm{A}\)中的液体会变黑;\(\rm{E}\)中的溶液会逐渐褪色,加热后又会变红。

              \(\rm{① A}\)中溶液颜色变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实验中会有副反应发生,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机气体,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请对已有的实验装置进行必要的改进\(\rm{(}\)可添加必要的装置\(\rm{)}\),证明该反应中有\(\rm{CO_{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rm{(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

              \(\rm{(2)}\)步骤\(\rm{I}\)中己获得\(\rm{Br_{2}}\),步骤\(\rm{II}\)中又将\(\rm{B r_{2}}\)还原为\(\rm{Br^{-}}\)。其目的是\(\rm{\_}\)       \(\rm{\_}\)___。

              \(\rm{(3)}\)步骤\(\rm{II}\)用\(\rm{SO_{2}}\)水溶液吸收\(\rm{Br_{2}}\),吸收率可达\(\rm{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rm{\_}\)                                    \(\rm{\_}\)

              \(\rm{(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知:\(\rm{Br_{2}}\)的沸点为\(\rm{59℃.}\)微溶于水,有毒并有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rm{.}\)画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rm{①}\)此图中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

              \(\rm{②}\)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______。

              \(\rm{③C}\)中液体颜色为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rm{Cl_{2}}\),可向其中加入\(\rm{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rm{.}\)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rm{\_}\)   ____。

            • 9.

              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rm{A.}\)蒸馏\(\rm{(}\)分馏\(\rm{)}\)   \(\rm{B.}\)萃取   \(\rm{C.}\)过滤    \(\rm{D.}\)重结晶    \(\rm{E.}\)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rm{(}\)填方法的标号\(\rm{)}\)

              \(\rm{(1)}\)除去\(\rm{Ca(OH)_{2}}\)溶液中悬浮的\(\rm{CaCO_{3}}\)微粒\(\rm{(}\)   \(\rm{)}\)

              \(\rm{(2)}\)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rm{(}\)   \(\rm{)}\) 

              \(\rm{(3)}\)分离汽油和煤油\(\rm{(}\)   \(\rm{)}\)  

              \(\rm{(4)}\)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rm{(}\)   \(\rm{)}\)     

              \(\rm{(5)}\)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rm{(}\)   \(\rm{)}\)

            • 10.

              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实验小组制取丙烯酸甲酯的装置如图所示:

              \(\rm{CH_{2}=CHCOOH+HOCH_{3}—→CH_{2}=CHCOOCH_{3}+H_{2}O}\)

              \(\rm{①}\)取\(\rm{10.0 g}\)丙烯酸和\(\rm{6.0g}\)甲醇放置于三颈烧瓶中,连接好冷凝管,用搅拌棒搅拌,水浴加热。

              \(\rm{②}\)充分反应后,冷却,向混合液中加入\(\rm{5\% Na_{2}CO_{3}}\)溶液洗至中性。

              \(\rm{③}\)分液,取上层油状液体,再用无水\(\rm{Na_{2}SO_{4}}\)干燥后蒸馏,收集\(\rm{70~90℃}\)馏分。

              可能用到的信息:

               

              沸点

              溶解性

               

              丙烯酸

              \(\rm{141℃}\)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毒

              甲醇

              \(\rm{65℃}\)

              与水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挥发,有毒

              丙烯酸甲酯

              \(\rm{80.5℃}\)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挥发

              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混合液用\(\rm{5\% Na_{2}CO_{3}}\)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请写出配制\(\rm{100 g 5\% Na_{2}CO_{3}}\)溶液所使用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

              \(\rm{(4)}\)关于产品的蒸馏操作\(\rm{(}\)夹持装置未画出\(\rm{)}\),下图中有\(\rm{2}\)处错误,请分别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检验产率,设计如下实验:

              \(\rm{①}\)将油状物质提纯后平均分成\(\rm{5}\)份,取出\(\rm{1}\)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rm{2.5 mol/L}\)的\(\rm{KOH}\)溶液\(\rm{10.00 mL}\),加热使之完全水解。

              \(\rm{②}\)用酚酞做指示剂,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rm{0.5 mol/L}\)的\(\rm{HCl}\)溶液,中和过量的\(\rm{KOH}\),滴到终点时共消耗盐酸\(\rm{20.00 mL}\)。

              \(\rm{(5)}\)计算本次酯化反应丙烯酸的转化率________。

              \(\rm{(6)}\)请列举\(\rm{2}\)条本实验中需要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