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B.用品红溶液鉴别\(\rm{SO_{2}}\)和\(\rm{CO_{2}}\)两种气体
              C.用\(\rm{Ca(OH)_{2}}\)溶液鉴别\(\rm{Na_{2}CO_{3}}\)溶液和\(\rm{NaHCO_{3}}\)溶液
              D.用盛有\(\rm{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rm{CO_{2}}\)中混有的\(\rm{HCl}\)气体
            • 2.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rm{(}\)部分物质与条件已略去\(\rm{)}\)。\(\rm{A}\)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rm{C}\)为中学化学常见的暗紫色固体,其水溶液为紫红色。\(\rm{B}\)、\(\rm{D}\)为常用的强酸溶液,\(\rm{E}\)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检验\(\rm{F}\)气体常用品红溶液,\(\rm{G}\)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溶液,\(\rm{H}\)是黄绿色气体。\(\rm{J}\)、\(\rm{K}\)的焰色为黄色,\(\rm{M}\)是普通玻璃的成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 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rm{(2) 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rm{(3)}\)写出反应\(\rm{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反应\(\rm{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rm{NH_{3}}\)的是\(\rm{(}\)  \(\rm{)}\)
              A.气体通入湿润的酚酞试液中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蘸有浓\(\rm{H_{2}SO_{4}}\)的玻璃棒靠近气体
              D.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
            • 4. 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A.\(\rm{NO}\)          
              B.\(\rm{HCl}\)            
              C.\(\rm{NH_{3}}\)            
              D.\(\rm{NO_{2}}\)
            • 5.

              \(\rm{I}\)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体积比为\(\rm{1:4}\)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_________\(\rm{(}\)填“是”或“否”\(\rm{)}\);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体积比为\(\rm{1:4}\)的氧气与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纯净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_________\(\rm{(}\)填“是”或“否”\(\rm{)}\)。

              \(\rm{II}\)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下列实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rm{(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rm{(2)}\)装置Ⅰ中的试剂是_________ \(\rm{(}\)填序号\(\rm{)}\) 。

               \(\rm{a.}\) 稀盐酸   \(\rm{b.}\)稀硫酸   \(\rm{c.}\)小苏打  \(\rm{d.}\)石灰石

              \(\rm{(3)}\)实验时,应先打开弹簧夹_________\(\rm{(}\)填\(\rm{K_{1}}\)或\(\rm{K_{2} )}\),观察到预期现象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

              \(\rm{(4)}\)实验过程中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rm{a}\)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rm{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rm{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rm{CO_{2}}\)参与了反应,原因是_____。

              \(\rm{(5)}\)为进一步达到实验目的,应补充的实验是:取最终反应后Ⅲ中所得固体,____________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