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糖尿病患者的尿样中含有葡萄糖,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rm{.}\)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rm{(}\)  \(\rm{)}\)
              A.苯基
              B.甲基
              C.羟基
              D.醛基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蜡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乙烯

              B.乙二酸、苯酚 、苯乙烯均可发生聚合反应

              C.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烷\(\rm{ > }\) 乙醇 \(\rm{ > }\) 乙二醇

              D.可用碘水和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三种物质
            • 3.

              在浓碱作用下,苯甲醛自身可发生反应制备相应的苯甲酸\(\rm{(}\)在碱溶液中生成羧酸盐\(\rm{)}\)和苯甲醇,反应后静置,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

               

              苯甲醛

              苯甲酸

              苯甲醇

              沸点\(\rm{/℃}\)

              \(\rm{178.1}\)

              \(\rm{249.2}\)

              \(\rm{205.4}\)

              熔点\(\rm{/℃}\)

              \(\rm{-26}\)

              \(\rm{121.7}\)

              \(\rm{-15.3}\)

              溶解性\(\rm{(}\)常温\(\rm{)}\)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苯甲醛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
              B.可用银氨溶液判断反应是否完全
              C.反应后的溶液先用分液法分离出有机层,再用蒸馏法分离出苯甲醇
              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酸、酸化后,用过滤法分离出苯甲酸
            • 4.

              已知:\(\rm{CH_{3}CH_{2}CH_{2}CH_{2}OH \xrightarrow[90~95℃]{N{a}_{2}C{r}_{2}{O}_{7}/{H}^{+}} CH_{3}CH_{2}CH_{2}CHO}\),利用下图装置用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产物进一步氧化,应将酸化的\(\rm{Na2Cr_{2}O_{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当温度计\(\rm{1}\)示数为\(\rm{90~95℃}\),温度计\(\rm{2}\)示数在\(\rm{76℃}\)左右时,收集产物
              C.反应结束,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少量金属钠,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 5.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某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NH3是碱
              B 硝酸银溶液中加足量NaCl溶液,再加KI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2mL 2% CuSO4中加4~6滴2%NaOH,振荡后加入0.5mL X溶液,加热煮沸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X不含有醛基
              D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相同时间内,HA收集到氢气多 HA是强酸
              A.A
              B.B
              C.C
              D.D
            • 6.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rm{pH=2}\)和\(\rm{pH=4}\)的两种酸溶液混合,其混合后的溶液的\(\rm{pH}\)值一定在\(\rm{2}\)和\(\rm{4}\)之间。
              B.试管、蒸发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C.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D.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 7.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慎将苯酚固体粉末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热水\(\rm{( > 65℃)}\)冲洗
              B.银氨溶液\(\rm{.Cu(OH)_{2}}\)悬浊液\(\rm{.}\)氯水在实验室里均不宜长期放置
              C.检验\(\rm{C_{2}H_{5}Cl}\)中的氯元素:将\(\rm{C_{2}H_{5}Cl}\)与\(\rm{NaOH}\)溶液混合加热,冷却后加\(\rm{AgNO3}\)溶液
              D.同温下用\(\rm{pH}\)试纸测定等浓度的\(\rm{NaClO}\)溶液和\(\rm{CH_{3}COONa}\)溶液的\(\rm{pH}\),可以证明\(\rm{HClO}\)和\(\rm{CH_{3}COOH}\)的酸性强弱
            • 8.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结论正确的是\(\rm{(}\)  \(\rm{)}\)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rm{A}\) 某溶液加入浓\(\rm{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rm{NH_{3}}\)是碱
              \(\rm{B}\) 硝酸银溶液中加足量\(\rm{NaCl}\)溶液,再加\(\rm{KI}\)溶液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变为黄色沉淀 \(\rm{K_{sp}(AgCl) > K_{sp}(AgI)}\)
              \(\rm{C}\) \(\rm{2mL}\) \(\rm{2\%}\) \(\rm{CuSO_{4}}\)中加\(\rm{4~6}\)滴\(\rm{2\%NaOH}\),振荡后加入\(\rm{0.5mL}\) \(\rm{X}\)溶液,加热煮沸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rm{X}\)不含有醛基
              \(\rm{D}\) 等体积\(\rm{pH=3}\)的\(\rm{HA}\)和\(\rm{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 相同时间内,\(\rm{HA}\)收集到氢气多 \(\rm{HA}\)是强酸
              A.\(\rm{A}\)
              B.\(\rm{B}\)
              C.\(\rm{C}\)
              D.\(\rm{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