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一包粉末状固体,可能是由Al2(SO43、CuCl2、KNO3、Na2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粉末投入蒸馏水中,粉末完全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A.
              ②取A溶液少量,向其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直到过量,观察到先有沉淀出现,而后沉淀逐渐增多,然后沉淀又逐渐减少,但最终仍有部分蓝色沉淀.
              ③再取A溶液两份,一份滴加BaCl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也出现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 ______ ,一定不含 ______ ,可能含有 ______ .(填化学式)
              (2)写出过程②中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物质,进行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______
            • 2. 为了达到下表所列的一些有关家庭常用物质的实验要求,请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
              实验要求 化学试剂
              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 ______
              区别CH4和C2H4两种无色气体 ______
              验证味精是否有食盐 ______
              除去Fe2O3中的Al2O3 ______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B.硝酸银溶液和硝酸C.氢氧化钠溶液D.无水硫酸铜粉末.
            • 3. 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K+      Na+      Cu2+    Al3+
              阴离子 SO42-   HCO3-OH-   Cl-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仅有B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只有A中放出无色气体,只有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C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⑥A与E的溶液中具有相同的阳离子.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 ______ ,D ______
              (2)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将含0.01mol A的溶液与含0.02mol E的溶液反应后,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______

              (4)向C中滴加过量E溶液,可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 ;若在1L 0.1mol/L C溶液中加入175mL 2mol/L的E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 mol.
            • 4. 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新制的还原性铁粉和适量盐酸的反应生成FeCl2还是FeCl3”.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一位同学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来验证溶液中含有Fe2+
              ①这位同学可观察到实验现象是 ______
              ②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另一位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呈现血红色,但当滴加过量新制氯水时,却发现红色褪去.为了弄清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同学们查到如下资料:铁有一种化合物称为高铁酸盐(含有FeO42-).②新制氯水含有大量氯气分子.③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于是同学们提出两种假设,
              ①第一种假设是:Cl2可将Fe3+氧化为FeO42-,请写出该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
              ②第二种假设是: ______ (用文字表达).
              (3)有一瓶未加稀硫酸与铁屑的FeSO4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黄且有红褐色浑浊.
              写出并配平上述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5. 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CuSO4、AlCl3、NaOH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
              第一份中加入稀硝酸,开始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再加入AgNO3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
              第二份进行焰色反应,直接观察,火焰呈黄色.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1)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______
              (2)第一份中,继续加入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3)第一份中,再加入AgNO3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4)第二份进行焰色反应,为什么观察不到K+的焰色反应. ______
            • 6. 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试剂是 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7. 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排出的废气中含有CO2、SO2、水蒸气.为检验该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的顺序为(填导管接口字母) ______
              (2)根据 ______ 现象证明有CO2
              (3)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
            • 8. 亚硝酸(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NO2和H2O.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又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 ______ (填“>”、“<”或“=”)7,其原因是 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NaNO2能和HI发生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若有0.5mol的还原剂被氧化,则消耗氧化剂 ______ mol,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______
              (3)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4)某工厂废液中含2%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①NaCl ②NH4Cl③H2O2 ④浓硫酸,能使其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的是 ______ (填序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9.
              \(\rm{NaNO_{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rm{.}\)已知\(\rm{NaNO_{2}}\)能发生如下反应:\(\rm{2NaNO_{2}+4HI═2NO↑+I_{2}+2NaI+2H_{2}O.}\)
              \(\rm{(1)}\)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______ .
              \(\rm{(2)}\)根据上述反应,鉴别\(\rm{NaNO_{2}}\)和\(\rm{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rm{①}\)水、\(\rm{②}\)淀粉碘化钾试纸、\(\rm{③}\)淀粉、\(\rm{④}\)白酒、\(\rm{⑤}\)食醋,你认为必须选用的物质有 ______ \(\rm{(}\)填序号\(\rm{)}\).
              \(\rm{(3)}\)某厂废液中,含有\(\rm{2\%~5\%}\)的\(\rm{NaNO_{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能使\(\rm{NaNO_{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rm{N_{2}}\)的是 ______ .
              A.\(\rm{NaCl}\)          \(\rm{B.NH_{4}Cl}\)     \(\rm{C.HNO_{3}}\)        \(\rm{D.}\)浓\(\rm{H_{2}SO_{4}}\).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