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新干县一模)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
              (1)图a所示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装置.
              ①在图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③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图b是    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
            • 2. (2016春•宜昌校级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若A为水,B为过氧化钠,C中盛有酸化过的FeCl2溶液,旋开活塞E后,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中的现象为    
              (2)利用上述装置可以设计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A为浓盐酸,B为高锰酸钾,C中是试剂为    
              (3)也可设计证明酸性的强弱:H2SO4>H2CO3>H2SiO3,若C中装的是硅酸钠溶液,则小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利用上述装置可以验证SO2的性质,若A为浓硫酸,B为亚硫酸钠固体,C中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验证SO2    性.
            • 3. (2016春•泰州月考)磺酰氯(SO2Cl2)用于有机合成、医药、染料、农药等,也用作表面活性剂,熔点-54.1℃,沸点69.1℃,遇水发生剧烈水解.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磺酰氯.(已知:SO2(g)+Cl2(g)⇌SO2Cl2(l)△H<0).
              (1)若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烧杯中盛放的溶液为    
              (3)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    .向装置A中通入SO2和Cl2 后很快有液态物质生成.制备过程中需采用冰水浴,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可能原因为    
              (4)向分离提纯后的SO2Cl2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W.经分析SO2Cl2与H2O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无色溶液W中的阴离子除含少量OH-外,还含有其它两种阴离子,请设计方案检验溶液W中这两种阴离子    
            • 4. 某同学为验证盐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装置Ⅱ的作用是    ,其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装置Ⅲ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该实验的实验结论是    
            • 5. (2016春•保定校级月考)制备溴苯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    
              (2)导管口不能插入锥形瓶中的液面之下,其原因 是    
              (3)右侧分液漏斗中的物质在反应后加入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其作用是    
              (4)反应结束向锥形瓶中的液体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见到现象是    
            • 6. 初中实验用碳还原氧化铜来制备金属铜,要求温度较高,普通酒精灯很难达到该温度.某实验小组用无水硫酸铜代替氧化铜,只需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反应,能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入以下装置进行检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有    气体;C中品红溶液无明显现象,D中的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证明有    气体;
              (2)B中可加入    ,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某种气体;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c、饱和氯化钠溶液                        d、溴水
              (3)依据上述实验现象,请写出碳还原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7. (2016•铜鼓县三模)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
              (1)图a所示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和H2O  B.O2和H2O  C.NH3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装置.
              ①在图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③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图b是    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
            • 8.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反应方程式为2NH3+3CuO=N2+3H2O+3Cu,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室制备氨气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3)实验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中氨的作用是    剂.(填氧化或还原)
              (4)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9. 利用如图1Y 型管与其它仪器组合可以进行许多实验(固定装置略).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验证SO2有氧化性.如图2将胶头滴管中浓硫酸分别滴入 Y型管的两个支管中,在支管交叉处实验现象为    ;硫化亚铁处加水的目的是    
              (2)实验目的:探究 SO2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的条件.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并不产生沉淀,而通入另一种气体后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则如图3Y型管中应放置的药品是        (必要时可以加热),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3)实验目的:探究电石气中的成分.
              ①装置 A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B装置中出现黑色沉淀,C 装置的作用为    
              ③为验证电石气的主要成分,D中盛放    
              (4)实验目的:锌铁合金中铁含量的测定(如图4)
              ①读取量气管中数据时,若发现水准管中的液面低于量气管中液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②若称得锌铁合金的质量为 0.117g,量气管中初读数为 1.00mL,末读数为 45.80mL,则合金中铁的含量为    %(保留2 位小数,已折算标况).
            • 10. (2016春•信阳月考)“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列三个实验均为“套管实验”,请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图甲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
              (1)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小试管,然后,在导管口A、B处分别进行适当操作,再根据所观察现象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        
              (2)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二:图乙是对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3)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反应开始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随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大试管中液面上升.
              (5)与普通演示实验相比,此实验除操作方便之外,还有    等优点.
              实验三、现有下列药品:A.氯化铵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C.浓氨水,D.浓硫酸,E.碳酸氢铵.采用“套管法”,只用一支试管(药匙等辅助用品略,不加热),选择合适的药品就可在圆底烧瓶中集满喷泉实验用的氨气(如图丙).
              (6)此实验制备氨气选用的最合适药品是    (填序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