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绿矾\(\rm{(FeSO_{4}·7H_{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绿矾高温分解的反应为:\(\rm{FeSO_{4}·7H_{2}O}\)\(\rm{Fe_{2}O_{3}+SO_{2}↑+SO_{3}↑+H_{2}O}\)

              \(\rm{(}\)未配平\(\rm{)}\)。回答下列问题:

              \(\rm{(1)}\)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rm{Fe^{2+}}\)。用绿矾制成的补铁剂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试推测糖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rm{(2)}\)将绿矾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下图装置,观察到试管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试管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丙中溶液褪色,体现了\(\rm{SO_{2}}\)的__________性;试管丁中溶液变浑浊,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绿矾分解过程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 2. 实验室制备Fe(OH)2沉淀时,由于其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反应 ______ .(填化学方程式)而很难观察到沉淀的颜色.为制得Fe(OH)2白色沉淀,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实验时试管Ⅰ里应加入 ______ (填试剂名称).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请你参与“研究铁与水反应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再利用”实验探究,并共同解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rm{(}\)夹持仪器略\(\rm{)}\).

              \(\rm{(1)}\)硬质玻璃管\(\rm{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2)}\)反应前\(\rm{A}\)中投放碎瓷片的目的是 ______
              \(\rm{(3)}\)装置\(\rm{E}\)中的现象是 ______
              探究二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确定反应后硬质玻璃管\(\rm{B}\)中黑色固体的成分.
              \(\rm{(4)}\)待硬质玻璃管\(\rm{B}\)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后,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
              \(\rm{①}\)一份滴加几滴\(\rm{KSCN}\)溶液\(\rm{.}\)若溶液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rm{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 ______ \(\rm{(}\)选填序号,下同\(\rm{)}\);若溶液未变血红色,推断硬质玻璃管\(\rm{B}\)中固体物质的成分为 ______
              A.一定有\(\rm{Fe_{3}O_{4}}\)  \(\rm{B.}\)一定有\(\rm{Fe}\)    \(\rm{C.}\)只有\(\rm{Fe_{3}O_{4}}\)   \(\rm{D.}\)只有\(\rm{Fe}\)
              \(\rm{②}\)另一份用胶头滴管滴加酸性\(\rm{KMnO_{4}}\)溶液,若溶液褪色,可以证明溶液中存在 ______ \(\rm{(}\)填离子符号\(\rm{)}\).
              \(\rm{③}\)下列试剂中,不能使\(\rm{Fe^{3+}}\)转化为\(\rm{Fe^{2+}}\)的是 ______.
              A.氯气 \(\rm{B.Fe}\) \(\rm{C.H_{2}O_{2}}\)  \(\rm{D.}\)稀硝酸 \(\rm{E.Cu}\)
            • 4.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初始pHpH=2.5pH=4.5
              NO3-的去除率接近100%<50%
              24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表:
              初始pHpH=2.5pH=4.5
              NO3-的去除率约10%约3%
              1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 5. 如图所示装置工作时均与H2有关.

              ①图1所示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图2所示装置中,通入H2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某同学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玻璃管内固体物质冷却后,溶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和H2.该结论    (填“严密”或“不严密”),你的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6.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H<0.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中溶液变棕色; 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    ,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5)证明A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和Fe3+,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    
              a.铁粉   b.溴水    c.鉄氰化钾溶液    d.硫氰化钾溶液.
            • 7. 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H<0.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中溶液变棕色; 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 ______ .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 ______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 ______ ,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5)证明A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和Fe3+,选择的药品是(填序号) ______
              a.铁粉   b.溴水    c.鉄氰化钾溶液    d.硫氰化钾溶液.
            • 8. 有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有关钢铁的腐蚀情况,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一个水槽中盛装1000mL水,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溶解后通入SO2气体至溶液pH值约为4左右,另取一支试管(带刻度,规格50mL),一条约5cm 的细铁丝,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约10mL前面配好的溶液,迅速用拇指扣住试管口倒扣于水槽中,用铁架台将试管固定,如图.过一会儿:
              (1)观察到试管中的液面逐渐下降,这说明在该条件下,铁丝发生了 ______ 腐蚀,正极材料是 ______ 电极反应是 ______
              (2)再过一段时间发现液面停止下降,并且开始逐渐上升,露在液面上的铁丝表面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棕褐色,这说明在该条件下,铁丝发生了 ______ 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
              ①总反应为: ______ ;①反应的产物极易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红褐色物质,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铁锈的组成为:Fe2O3•xH2O,试写出由②反应的产物在通常条件下生成铁锈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
              附加题:
              (3)已知原来铁丝质量为2g,发生(1)情况时,依液面下降的高度折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5.6mL,则此时,铁丝的质量变为 ______ g,随后液面开始上升,即发生(2)的变化,依最终液面上升的高度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最开始刚倒扣于水槽中试管中溶液的体积多了1.12mL,通过计算,(2)的过程共消耗氧气 ______ mL,若x值为2,那么铁丝的质量应为 ______ g(以上计算有效数字保留至小数点后三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