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探究\(\rm{SO_{2}}\)的漂白是\(\rm{SO_{2}}\)直接作用于有色物质,还是\(\rm{SO_{2}}\)与水反应的产物的作用,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rm{(}\)图中所用硫酸的质量分数为\(\rm{70\%)}\)

              \(\rm{(1)}\)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2)}\)为探究干燥的\(\rm{SO_{2}}\) 能不能使品红褪色,请指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中两个明显的不足:\(\rm{①}\)______,\(\rm{②}\)______;
              \(\rm{(3)}\)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rm{SO_{2}}\)以大约每秒\(\rm{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rm{.}\)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rm{SO_{2}}\)直接导致\(\rm{.}\)所以,\(\rm{SO_{2}}\) 通过品红水溶液后,引起品红褪色的微粒可能是______.
            • 2.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rm{(1)}\)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2){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
              \(\rm{(3){②}}\)中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其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rm{(4){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rm{A}\)______、\(\rm{B}\)______.
              \(\rm{(5){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 3.

              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rm{(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②}\)中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rm{A}\)_____________________\(\rm{B }\)___________ 。

              \(\rm{(5)③}\)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取\(\rm{12.8g}\)铜片和\(\rm{20mL 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rm{(1)}\)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rm{?}\)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再加入铁粉    \(\rm{b.}\)再滴入\(\rm{BaCl_{2}}\)溶液\(\rm{c.}\)再加入银      \(\rm{d.}\)再滴入\(\rm{Na_{2}CO_{3}}\)溶液

              \(\rm{(2)}\)甲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

              \(\rm{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rm{BaCl_{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rm{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rm{(}\)折算成标准状况\(\rm{)}\)

              \(\rm{d.}\)用排饱和\(\rm{NaHSO_{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rm{(}\)折算成标准状况\(\rm{)}\)

              \(\rm{(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rm{Cu^{2+}}\)的量。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rm{100mL}\),加入足量\(\rm{Na_{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4)}\)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量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________。

              \(\rm{(5)}\)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较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rm{W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rm{VmL}\),则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rm{mol/L(}\)用含\(\rm{W}\)、\(\rm{V}\)的代数式表示\(\rm{)}\)。

            • 5. 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生成的黑色物质\(\rm{(}\)单质\(\rm{)}\)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
              \(\rm{(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3)}\)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 ______ \(\rm{(}\)填序号\(\rm{)}\).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rm{(4)}\)将\(\rm{(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 ______ ,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______ 性;将\(\rm{(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可生成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5)}\)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若不能,请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 ______
            • 6.

              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rm{1}\):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如图装置\(\rm{(}\)固定装置已略去\(\rm{)}\)进行实验:

              \(\rm{(1)F}\)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浓硫酸中硫元素的氧化性强于氢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结束时,撤去所有酒精灯之前必须完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结束后,证明\(\rm{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反应产物的定量探究

              \(\rm{(5)}\)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且黑色物质为\(\rm{Cu_{2}S}\)。产生\(\rm{Cu_{2}S}\)的反应为\(\rm{aCu+bH_{2}SO_{4} \overset{∆}{=} cCu_{2}S+dCuSO_{4}+eH_{2}O}\),则\(\rm{a:b=}\)_________。

              \(\rm{(6)}\)为测定硫酸铜的产率,将该反应所得溶液中和后配制成\(\rm{250.00 mL}\)溶液,取该溶液\(\rm{25.00 mL}\)加入足量\(\rm{KI}\)溶液中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rm{0.36 mol/L}\)的\(\rm{Na_{2}S_{2}O_{3}}\)溶液滴定生成的\(\rm{I_{2}}\),\(\rm{3}\)次实验平均消耗该\(\rm{Na_{2}S_{2}O_{3}}\)溶液\(\rm{25.00 mL}\)。若反应消耗铜的质量为\(\rm{6.4 g}\),则硫酸铜的产率为_________。\(\rm{(}\)已知\(\rm{2Cu^{2+}+4I^{-}═2CuI+I_{2}}\),\(\rm{2{S}_{2}O_{3}^{2−}+{I}_{2}={S}_{4}O_{6}^{2−}+2{I}^{−} )}\)

            • 7. 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

              \(\rm{(1)}\)生成的黑色\(\rm{(}\)单质\(\rm{)}\)物质是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产生这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__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若不能请填写一种能鉴别这两种气体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rm{(}\)若能鉴别,该空不填\(\rm{)}\)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rm{(}\)含碳\(\rm{)}\)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按如图\(\rm{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rm{).}\)仪器\(\rm{b}\)的名称为______:实验过程中,装置\(\rm{B}\)中观察的现象是______;装置\(\rm{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2)}\)装置\(\rm{A}\)中还会产生\(\rm{CO_{2}}\)气体,请写出产生\(\rm{CO_{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3)}\)为了验证装置\(\rm{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rm{CO_{2}}\),应先从下列\(\rm{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如图\(\rm{2}\)连接\(\rm{A}\)装置中\(\rm{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为______\(\rm{(}\)填序号\(\rm{)}\);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rm{a}\)处多次鼓入\(\rm{N_{2}}\),其目的是______.
              \(\rm{(4)}\)某同学通过验证实验后期装置\(\rm{A}\)中产生的气体中还含有\(\rm{H_{2}}\),理由是______\(\rm{(}\)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
            • 9.

              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rm{(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C+2H_{2}SO_{4}(}\)浓\(\rm{)═CO_{2}↑+2SO_{2}↑+2H_{2}O}\),其中浓\(\rm{H_{2}SO_{4}}\)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rm{(}\)填“氧化剂”或“还原剂”\(\rm{)}\)。若有\(\rm{0.2mol}\)的\(\rm{H_{2}SO_{4}}\)完全参加反应,则消耗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rm{g}\)。

              \(\rm{(2)A}\)装置中品红溶液_________,证明含有_________气体。

              \(\rm{(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rm{CO_{2}}\)气体,现象是产生______。

              【实验讨论】

              \(\rm{(5)}\)有同学对\(\rm{B}\)装置能否除尽\(\rm{SO_{2}}\)气体有有疑义,  你认为应该在\(\rm{B}\)、\(\rm{C}\)装置之间连接下图中_______装置,以确定\(\rm{SO_{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rm{(6)}\)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         ,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是____。\(\rm{(}\)每空格只填一个选顼\(\rm{)}\)

              A.酸雨    \(\rm{B.}\)破坏臭氧层    \(\rm{C.}\)温室效应

              \(\rm{(7)}\)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国民的共识。请你举一个体现低碳理念的事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如图为浓硫酸与铜反应及其产物检验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试管b、c中产生的实验现象:b中______;c中______。
              (2)反应结束后试管a中有部分白色固体,将a试管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3)写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