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脸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和水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______
              (2)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填写代号)
              A.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B.钠在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成小球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C. 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D.钠不断地减小至消失
              E.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反应
              F.煤油中有气泡产生
              (3)通过上述现象,能够验证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______
              (4)100mL 容量瓶中盛有100mL0.101mol/L的BaCl2溶液,现欲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100mol/L的BaCl2溶液(体积仍保持为100mL),所选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1mL移液管(可准确移取0.10~1.00mL溶液)、胶头滴管.其简单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
            • 2. 下面是有关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
              (1)金属钠的密度比水 ______ (填“大”或“小”),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 ______ 中.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 ______
              ①熔成小球 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③火焰为黄色 ④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①②B.①③⑤C.①④⑤D.④⑤
              (3)取(2)中生成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4)一块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最终产物白色固体属于 ______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银白色变成灰暗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儿粒钠块,再从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赶出空气,一会儿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金属钠除了逐渐变小外,还有什么现象? ______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铜丝的变化现象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4.
              为定性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Ⅰ: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除去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尖嘴导管的单孔塞,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混浊产生.
              \(\rm{(1)}\)以上实验设计因缺少必要的步骤而存在安全隐患,请你指出所缺少必要的步骤是 ______ .
              \(\rm{(2)}\)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混浊,则燃烧产生\(\rm{CO_{2}}\)的物质最可能是
              ______ \(\rm{(}\)写名称\(\rm{)}\).
              方案Ⅱ:\(\rm{(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rm{(}\)增大接触面积\(\rm{).}\)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rm{(}\)如右图\(\rm{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
              \(\rm{(2)}\)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现象产生的原理: ______ .
            • 5.
              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rm{NaHCO_{3}}\)和\(\rm{Na_{2}CO_{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rm{(}\)装置的气密性良好\(\rm{).}\)请回答:
              \(\rm{(1)}\)各组反应开始时, ______ \(\rm{(}\)甲、乙\(\rm{)}\)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试分析原因并填写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rm{(}\)气球体积变化\(\rm{)}\)
              分析原因
              第\(\rm{①}\)组 \(\rm{0.42gNaHCO_{3}}\)
              \(\rm{0.53gNa_{2}CO_{3}}\)
              \(\rm{3mL4mol⋅L^{-1}}\)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rm{n(NaHCO_{3})=n(Na_{2}CO_{3})}\)
              \(\rm{V_{甲}(CO_{2})=V_{乙}(CO_{2})}\)
              第\(\rm{②}\)组 \(\rm{0.3gNaHCO_{3}}\)
              \(\rm{0.3gNa_{2}CO_{3}}\)
              \(\rm{3mL 4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rm{A}\): ______
              第\(\rm{③}\)组 \(\rm{0.6gNaHCO_{3}}\)
              \(\rm{0.6gNa_{2}CO_{3}}\)
              \(\rm{3mL 2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rm{B}\): ______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C}\): ______
            • 6.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rm{~}\)Ⅳ所示.
               
              \(\rm{(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rm{(}\)填装置序号\(\rm{)}\) ______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图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rm{(}\)填选项序号 \(\rm{) }\)______
              A.Ⅳ比Ⅲ复杂       \(\rm{B.}\)Ⅳ比Ⅲ安全   \(\rm{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rm{(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rm{(}\)填化学式\(\rm{)}\) ______
            • 7. 同学们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时,老师强调:“金属\(\rm{K}\)、\(\rm{Ca}\)、\(\rm{Na}\)必须除外\(\rm{.}\)”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结果会怎样?
              【查找资料】\(\rm{(1)}\)少量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rm{(2)}\)钠是银白色的软金属,可用小刀切割,熔点\(\rm{97.81℃}\),沸点\(\rm{882.9℃}\),密度为\(\rm{0.97g/cm^{3}}\)
              \(\rm{(3)}\)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遇水发生剧烈反应,\(\rm{2Na+2H_{2}O=2NaOH+H_{2}↑}\)
              【做出猜想】猜想Ⅰ: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能置换出铜;
              猜想Ⅱ:放出气体,生成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①}\)取\(\rm{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倒入\(\rm{50ml}\)的烧杯里
              \(\rm{②}\)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再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投入溶液中
              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钠球游动,发出“嘶嘶”的声响,析出蓝色沉淀
              【现象分析】\(\rm{(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 ______.
              \(\rm{(2)}\)钠球游动,发出“嘶嘶”声响说明有气体产生.
              \(\rm{(3)}\)析出蓝色沉淀是因为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继续探究】有部分同学认为置换出的铜可能被蓝色沉淀掩盖,于是他们进一步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烧杯中少许沉淀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沉淀全部溶解,溶液变蓝色 ______
              【实验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rm{(K}\)、\(\rm{Ca}\)、\(\rm{Na}\)必须除外\(\rm{)}\)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的溶液里置换出来\(\rm{.K}\)、\(\rm{Ca}\)、\(\rm{Na}\)必须除外是因为______.
            • 8.

              某校化学兴

              趣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rm{N}\)\(\rm{a}\)\(\rm{{\,\!}_{2}CO_{3}}\)和\(\rm{N}\)\(\rm{a}\)\(\rm{HCO_{3}}\)的热稳定性,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rm{(1)}\)提出假设:\(\rm{N}\)\(\rm{a}\)\(\rm{{\,\!}_{2}CO_{3}}\)或\(\rm{N}\)\(\rm{a}\)\(\rm{HCO_{3}}\)加热分解时可能有\(\rm{CO_{2}}\)生成;

              \(\rm{(2)}\)设计实验:\(\rm{①}\)利用如图装置分别对一定量的\(\rm{N}\) \(\rm{a}\)\(\rm{{\,\!}_{2}CO_{3}}\)和\(\rm{N}\) \(\rm{a}\)\(\rm{HCO_{3}}\)进行加热;\(\rm{②}\)为了检验\(\rm{CO_{2}}\)的生成,试管\(\rm{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rm{\_}\) \(\rm{\_}\)     ____\(\rm{(}\)填“澄清石灰水”或“\(\rm{N}\) \(\rm{a}\)\(\rm{OH}\)溶液”\(\rm{)}\);
              \(\rm{(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rm{N}\) \(\rm{a}\)\(\rm{HCO_{3}}\)时,试管\(\rm{B}\)中才有气泡产生且有 ______沉淀生成\(\rm{(}\)填沉淀的颜色\(\rm{)}\),说明\(\rm{N}\) \(\rm{a}\)\(\rm{{\,\!}_{2}CO_{3}}\)和\(\rm{N}\) \(\rm{a}\)\(\rm{HCO_{3}}\)的热稳定性是:\(\rm{N}\) \(\rm{a}\)\(\rm{{\,\!}_{2}CO_{3\;\_\_\_\_\_\_}N}\) \(\rm{a}\)\(\rm{HCO_{3}(}\)填“\(\rm{ > }\)”或“\(\rm{ < }\)”\(\rm{)}\);
              \(\rm{(4)}\)某同学在探究\(\rm{N}\) \(\rm{a}\)\(\rm{HCO_{3}}\)的热稳定性时,称取了\(\rm{8.4}\) \(\rm{g}\)\(\rm{N}\) \(\rm{a}\)\(\rm{HCO_{3}}\),充分加热,请你计算理论上可产生\(\rm{CO_{2}}\)气体的体积为 ______\(\rm{ L(}\)标准状况\(\rm{)}\).
              \(\rm{(5)}\)在加热后的\(\rm{A}\)试管中仍留有少量白色固体,冷却后加少量水溶解,再滴加\(\rm{1~2}\)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脸并验证\(\rm{①}\)钠的物理性质;\(\rm{②}\)钠和水反应的产物\(\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开始时,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______ .
              \(\rm{(2)}\)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rm{(}\)填写代号\(\rm{)}\)
              A.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B.钠在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成小球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C. 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D.钠不断地减小至消失
              E.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反应
              F.煤油中有气泡产生
              \(\rm{(3)}\)通过上述现象,能够验证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______
              \(\rm{(4)100mL}\) 容量瓶中盛有\(\rm{100mL0.101mol/L}\)的\(\rm{BaCl_{2}}\)溶液,现欲将其稀释成浓度为\(\rm{0.100mol/L}\)的\(\rm{BaCl_{2}}\)溶液\(\rm{(}\)体积仍保持为\(\rm{100mL)}\),所选用的仪器有:\(\rm{10mL}\)量筒、\(\rm{1mL}\)移液管\(\rm{(}\)可准确移取\(\rm{0.10~1.00mL}\)溶液\(\rm{)}\)、胶头滴管\(\rm{.}\)其简单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 .
            • 10.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设计如图装置\(\rm{(}\)夹持装置省略\(\rm{).}\)首先在\(\rm{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儿粒钠块,再从\(\rm{U}\)形管高端加入水\(\rm{(}\)含有酚酞\(\rm{)}\),赶出空气,一会儿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
              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过程中金属钠除了逐渐变小外,还有什么现象? ______ \(\rm{.}\)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铜丝的变化现象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