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rm{{~}}\)Ⅳ所示。


              \(\rm{(1)}\) 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装置序号______ 。

              \(\rm{(2)}\) 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rm{(}\)填选项序号\(\rm{)}\)______ 。
              A. Ⅳ比Ⅲ复杂               \(\rm{B.}\) Ⅳ比Ⅲ安全

              C. 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rm{(3)}\) 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rm{(}\)填化学式\(\rm{)}\)______ 。

              \(\rm{(4)}\) 有同学认为,除上述试验方法外,向两种固体配成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也可以区分它们,这种说法是______\(\rm{(}\)填“正确”或“错误”\(\rm{)}\)的。其中向\(\rm{NaHCO_{3}}\)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 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rm{K_{2}CO_{3}}\)溶液和\(\rm{NaHCO_{3}}\)溶液,请你写出鉴别方法:_________________。

            • 2.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试管装入另一试管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试管进行的实验。因其有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面这个实验为“套管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小试管中部有沾上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脱脂棉。请 观察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rm{(1)}\)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rm{①}\)烧杯\(\rm{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②}\)小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烧杯\(\rm{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有一含\(\rm{NaCl}\)、\(\rm{Na_{2}CO_{3}⋅10H_{2}O}\)和\(\rm{NaHCO_{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rm{C}\)、\(\rm{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rm{(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操作方法为 ______ ;
              \(\rm{(2)}\)装置\(\rm{A}\)、\(\rm{C}\)、\(\rm{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rm{A}\) ______ ,\(\rm{C}\) ______ ,\(\rm{D}\) ______ ;
              \(\rm{(3)}\)若将\(\rm{A}\)装置换成盛放\(\rm{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rm{NaCl}\)的含量将 ______ \(\rm{(}\)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rm{)}\);若\(\rm{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rm{NaHCO_{3}}\)的含量将 ______ ;若撤去\(\rm{E}\)装置,则测得\(\rm{Na_{2}CO_{3}⋅10H_{2}O}\)的含量将 ______ ;
              \(\rm{(4)}\)若样品质量为\(\rm{wg}\),反应后\(\rm{C}\)、\(\rm{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rm{m_{1}g}\)、\(\rm{m_{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rm{NaHCO_{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rm{(}\)用含\(\rm{w}\)、\(\rm{m_{1}}\)、\(\rm{m_{2}}\)的代数式表示\(\rm{)}\)。
            • 4. 某校课外小组为测定某\(\rm{Na_{2}CO_{3}}\)和\(\rm{NaHCO_{3}}\)混合物中\(\rm{Na_{2}CO_{3}}\)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方案Ⅰ\(\rm{.}\)甲组同学用沉淀分析法,按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称量样品\(\rm{→}\)溶解\(\rm{→}\)加入过量\(\rm{BaCl_{2}}\)溶液\(\rm{→}\)过滤出沉淀\(\rm{B→}\)烘干称量\(\rm{→}\)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果 
              \(\rm{(1)}\)实验时,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 ;
              \(\rm{(2)}\)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rm{mg}\),沉淀质量为\(\rm{ng}\),则\(\rm{Na_{2}CO_{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方案Ⅱ\(\rm{.}\)乙组同学的主要实验流程图如下:
              称量样品\(\rm{→}\)称量\(\rm{C→}\)逐滴加入稀\(\rm{H_{2}SO_{4}}\)至过量\(\rm{→}\)净化吸收气体\(\rm{→}\)再称量\(\rm{C→}\)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果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rm{(3)}\)该实验中装置\(\rm{B}\)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 ,分液漏斗中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用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在\(\rm{C}\)中装碱石灰来吸收净化后的气体.
              \(\rm{(4)}\)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则实验中吸收净化后气体的干燥管在充分吸收气体前后的质量差 ______ \(\rm{(}\)填“越大”、“越小”或“一样”\(\rm{)}\).
              \(\rm{(5)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rm{(6)}\)有的同学认为,在反应前后都要通入\(\rm{N_{2}}\),反应后通入\(\rm{N_{2}}\)的目的是 ______ .
            • 5. \(\rm{.}\)如图甲是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重要实验,为收集检验气体产物,某兴趣小组将甲装置改进成如下乙或丙,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按乙装置实验,液体添加完毕后,关闭活塞,打开右边胶塞,向煤油中加入一小块钠,立即塞好胶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钠块始终保持在\(\rm{a}\)处,直至完全消失
              B.钠沉入\(\rm{U}\)形管\(\rm{b}\)处而后又慢慢浮到\(\rm{a}\)处
              C.钠处于煤油和水的交界处上下浮动
              D.随反应的进行煤油与胶塞处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
              E.最终钠块在煤油中燃烧起来
              \(\rm{(3)}\)乙装置中漏斗在反应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用乙装置实验,点燃气体产物时,是否需要检验纯度?________\(\rm{(}\)填“是”或“否”\(\rm{)}\)。
              \(\rm{(5)}\)按图丙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两种情况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的关系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rm{①}\)用铝箔包住钠 \(\rm{②}\)用铜箔包住钠
              \(\rm{a.}\)二者收集气体一样多
              \(\rm{b.①}\)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rm{c.②}\)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rm{Na_{2}CO_{3}}\)和\(\rm{NaHCO_{3}}\)的热稳定性,设计如下的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并完成该探究方案。


              \(\rm{(1)}\)提出假设:\(\rm{Na_{2}CO_{3}}\)或\(\rm{NaHCO_{3}}\)加热分解时可能有\(\rm{CO_{2}}\)生成。

              \(\rm{(2)}\)设计实验:\(\rm{①}\)利用如图装置分别对一定量的\(\rm{Na_{2}CO_{3}}\)和\(\rm{NaHCO_{3}}\)进行加热;\(\rm{②}\)为了检验\(\rm{CO_{2}}\)的生成,试管\(\rm{B}\)中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rm{(}\)填“澄清石灰水”或“\(\rm{NaOH}\)溶液”\(\rm{)}\)。

              \(\rm{(3)}\)现象与结论:同学们发现只有在加热\(\rm{NaHCO_{3}}\)时,试管\(\rm{B}\)中才有气泡产生且有_____\(\rm{\_}\)沉淀生成\(\rm{(}\)填沉淀的颜色\(\rm{)}\),说明\(\rm{Na_{2}CO_{3}}\)或\(\rm{NaHCO_{3}}\)的热稳定性是:\(\rm{Na_{2}CO_{3}\_}\)_____\(\rm{NaHCO_{3}(}\)填“\(\rm{ < }\)”或“\(\rm{ > }\)”\(\rm{)}\)。

              \(\rm{(4)}\)某同学在探究\(\rm{NaHCO_{3}}\)的热稳定性时,称取了\(\rm{8.4 g NaHCO_{3}}\),充分加热,请你计算理论上可产生\(\rm{CO_{2}}\)气体的体积为\(\rm{\_}\)__________\(\rm{L(}\)标准状况\(\rm{)}\)。

            • 7.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rm{Na_{2}CO_{3}}\)与\(\rm{NaHCO_{3}}\)的性质。

              实验\(\rm{I}\):
              \(\rm{(1)}\)产生气体的速率\(\rm{A}\)______ \(\rm{B(}\)填“\(\rm{ > }\)”或“\(\rm{ < }\)”或“\(\rm{=}\)”\(\rm{)}\),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原因______。
              \(\rm{(2)}\)产生气体的体积\(\rm{A}\)______ \(\rm{B}\) \(\rm{(}\)填“\(\rm{ > }\)“或“\(\rm{ < }\)”或“\(\rm{=}\)”\(\rm{)}\),标准状况下,\(\rm{A}\)烧杯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______\(\rm{L}\)。
              \(\rm{(3)}\)任意写出一种将\(\rm{NaHCO_{3}}\)转变为\(\rm{Na_{2}CO_{3}}\)的方法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实验Ⅱ:\(\rm{1mL0.1mol/LNaHCO_{3}}\)溶液与\(\rm{lmL.0.01mol/LCa(OH)_{2}}\)溶液混合产生\(\rm{CaCO_{3}}\)白色沉淀。
              \(\rm{(4)}\)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验证上述反应过程,请将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現象
              \(\rm{i.}\)取\(\rm{lmL0.1mol/LNaHCO_{3}}\)溶液。向其中加入\(\rm{1mL}\) \(\rm{0.0}\) \(\rm{1mol/L}\) \(\rm{CaCl_{2}}\)溶液
              无明显现象
              \(\rm{ⅱ.}\)向上述溶液中滴加______。
            • 8.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 \(\rm{~}\)Ⅳ所示.

              \(\rm{(1)}\)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共同到的实验仪器是 \(\rm{(}\)填装置名称\(\rm{) }\)______ .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任写一个\(\rm{) }\)______ ;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 \(\rm{(}\)填选项序号 \(\rm{)}\)______ .

              A.Ⅳ比Ⅲ复杂        \(\rm{B.}\)Ⅳ比Ⅲ安全

              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rm{(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 \(\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rm{(}\)填名称 \(\rm{) }\)______ .

            • 9.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

              \(\rm{(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rm{(}\)填装置序号\(\rm{)}\) ______ ;
              \(\rm{(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 ______ ;
              \(\rm{(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rm{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______ ;
              \(\rm{(4)}\)有同学认为,除上述试验方法外,向两种固体配成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也可以区分它们,这种说法是 ______ \(\rm{(}\)填“正确”或“错误”\(\rm{)}\)的.
              \(\rm{(5)}\)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rm{K_{2}CO_{3}}\)和\(\rm{NaHCO_{3}}\),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6)}\)加热\(\rm{10.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在变化,剩余固体的质量为\(\rm{8.45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 .
            • 10.

              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rm{FeSO_{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实验时,往\(\rm{100 mL}\)大试管中先加\(\rm{40 mL}\)煤油,取\(\rm{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胶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rm{FeSO_{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橡胶塞,并夹紧弹簧夹\(\rm{(}\)如图\(\rm{)}\)。


              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rm{(1)}\)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剩余的\(\rm{Na}\)能否放回原试剂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有关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大试管的下层溶液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大试管内液面_________;长颈漏斗内液面_________。

              \(\rm{(5)}\)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