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的实质是\(\rm{Al^{3+}+3NH_{3}·3H_{2}O═Al(OH)_{3}↓+3NH\rlap{_{4}}{^{+}}}\)
              B.存在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常用加入明矾等电解质的方法进行处理
              C.镁铝合金既可完全溶于过量盐酸又可完全溶于过量\(\rm{NaOH}\)溶液
              D.依据铝热反应原理,能发生反应\(\rm{2Al+3MgO\overset{高温}{=\!=\!=\!=\!=}}\)\(\rm{3Mg+Al}\)\(\rm{{\,\!}_{2}}\)\(\rm{O}\)\(\rm{{\,\!}_{3}}\)
            • 2.

              取少量\(\rm{Fe_{2}O_{3}}\)粉末\(\rm{(}\)红棕色\(\rm{)}\)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rm{(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人\(\rm{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rm{(}\)填反应类型\(\rm{)}\)。

              \(\rm{(2)}\)在小烧杯中加入\(\rm{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rm{FeCl_{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rm{Fe(OH)_{3}}\)胶体。

              \(\rm{(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rm{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rm{1mLFeCl_{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rm{(}\)编号甲\(\rm{)}\)与盛有\(\rm{Fe(OH)_{3}}\)胶体的烧杯\(\rm{(}\)编号乙\(\rm{)}\)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

              \(\rm{(4)}\)取乙烧杯中少量\(\rm{Fe(OH)_{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得到黄色的\(\rm{FeCl_{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此反应也属于________反应。

              \(\rm{(5)}\)已知\(\rm{Al(OH)_{3}}\)胶体能够净水,则\(\rm{Fe(OH)_{3}}\)胶体__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净水。

            • 3.

              工业上常利用铝粉和氧化铁反应来焊接铁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化铝、氧化铁均为两性氧化物
              B.氧化铝中的微粒半径:\(\rm{Al^{3+} > O^{2-}}\)
              C.在该反应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铁的还原性
              D.\(\rm{1mol}\)氧化铁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rm{4×6.02×10^{23}}\)
            • 4.

              用零价铁\(\rm{(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rm{(NO_{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rm{(1)Fe}\)还原水体中\(\rm{NO_{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rm{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

                  \(\rm{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

              \(\rm{(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rm{24}\)小时测定\(\rm{NO_{3}^{-}}\)的去除率和\(\rm{pH}\),结果如下:

              初始\(\rm{pH}\)

              \(\rm{pH=2.5}\)

              \(\rm{pH=4.5}\)

              \(\rm{NO_{3}^{-}}\) 的去除率

              接近\(\rm{100\%}\)

              \(\rm{ < 50\%}\)

              \(\rm{24}\)小时\(\rm{pH}\)

              接近中性

              接按中性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rm{pH=4.5}\)时,\(\rm{NO_{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发现:在初始\(\rm{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rm{Fe^{2+}}\)可以明显提高\(\rm{NO_{3}^{-}}\)的去除率。对\(\rm{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rm{.Fe^{2+}}\)直接还原\(\rm{NO_{3}^{-}}\);

              Ⅱ\(\rm{.Fe^{2+}}\)破坏\(\rm{FeO(OH)}\)氧化层。

                  \(\rm{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rm{Fe^{2+}}\)能与\(\rm{FeO(OH)}\)反应生成\(\rm{Fe_{3}O_{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rm{Fe^{2+}}\)提高\(\rm{NO_{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_。

              \(\rm{(4)}\)其他条件与\(\rm{(2)}\)相同,经\(\rm{1}\)小时测定\(\rm{NO_{3}^{-}}\)的去除率和\(\rm{pH}\),结果如下:

              初始\(\rm{pH}\)

              \(\rm{pH=2.5}\)

              \(\rm{pH=4.5}\)

              \(\rm{NO_{3}^{-}}\) 的去除率

              约\(\rm{10\%}\)

              约\(\rm{3\%}\)

              \(\rm{1}\)小时\(\rm{pH}\)

              接近中性

              接近中性

                  与\(\rm{(2)}\)中数据对比,解释\(\rm{(2)}\)中初始\(\rm{pH}\)不同时,\(\rm{NO_{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 5.

              从某含有\(\rm{FeCl_{2}}\)、\(\rm{FeCl_{3}}\)、\(\rm{CuCl_{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m{(}\)    \(\rm{)}\)


              A.试剂\(\rm{a}\)是铁、试剂\(\rm{b}\)是稀硫酸
              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
              C.试剂\(\rm{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rm{2Fe^{2+}+Cl_{2}═2Cl^{-}+2Fe^{3+}}\)
              D.用酸性\(\rm{KMnO_{4}}\)溶液可检验溶液\(\rm{W}\)中是否还有\(\rm{Fe^{2+}}\)
            • 6.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rm{2 mL 0.1 mol·L^{-1}}\)的\(\rm{FeCl_{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rm{1}\)滴\(\rm{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rm{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rm{Fe > 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rm{CO_{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rm{CO_{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rm{NH_{4}HCO_{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rm{NH_{4}HCO_{3}}\)显碱性

              D.

              向\(\rm{2}\)支盛有\(\rm{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rm{2}\)滴相同浓度的\(\rm{NaCl}\)和\(\rm{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rm{K_{sp}(AgI) ﹤K_{sp}(AgCl)}\)

              A.\(\rm{A}\)
              B.\(\rm{B}\)
              C.\(\rm{C}\)
              D.\(\rm{D}\)
            • 7. 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得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rm{NaOH}\)溶液与\(\rm{SO_{2}}\)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情况 
              B.\(\rm{NaAlO_{2}}\)溶液与盐酸反应后铝的存在形式 
              C.\(\rm{Fe}\)在\(\rm{Cl_{2}}\)中的燃烧产物 
              D.\(\rm{Fe}\)和稀\(\rm{HNO_{3}}\)反应后,铁的存在形式 
            • 8.

              把质量为\(\rm{m g}\)的\(\rm{Cu}\)丝灼烧变黑,趁热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rm{Cu}\)丝变红且质量小于\(\rm{m g}\)的是(    )

              A.\(\rm{C_{2}H_{5}OH}\)               
              B.稀硫酸
              C.水                        
              D.\(\rm{CO}\)
            • 9.

              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rm{Al}\)既可用于食品包装,也可用作建筑材料

              B.\(\rm{Al_{2}O_{3}}\)既可用来冶炼金属\(\rm{Al}\),也可用作耐火材料

              C.明矾\(\rm{[KAl(SO_{4})_{2}·12H_{2}O]}\)既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

              D.\(\rm{Al(OH)_{3}}\)既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也可用来制备一些铝盐
            • 10.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rm{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铁氧化为\(\rm{Fe^{3+}}\)

              B.

              将铜粉加入\(\rm{1.0 mol·L^{-1} Fe_{2}(SO_{4})_{3}}\)溶液中

              溶液变为蓝色,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向含有等浓度的\(\rm{MgSO_{4}}\)溶液与\(\rm{CuSO_{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rm{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

              先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rm{Cu(OH)_{2}}\)的溶度积比\(\rm{Mg(OH)_{2}}\)的小

              A.\(\rm{A}\)
              B.\(\rm{B}\)
              C.\(\rm{C}\)
              D.\(\rm{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