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rm{{\,\!}^{18}O}\)标记的\(\rm{CH_{3}CH_{2}^{18}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rm{{\,\!}^{18}O}\) 存在于乙酸乙酯中
              B.\(\rm{{\,\!}^{18}O}\) 存在于水中
              C.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生成的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90}\)
            • 2.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rm{A}\)中放有浓硫酸,\(\rm{B}\)中放有乙醇、醋酸,\(\rm{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rm{.}\)请回答:
              \(\rm{(1)}\)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 ______ ;若用同位素\(\rm{{\,\!}^{18}O}\)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则\(\rm{CH_{3}CH_{2}^{18}OH}\)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球形干燥管\(\rm{C}\)的作用是 ______ \(\rm{.}\)若反应前向\(\rm{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rm{(}\)用离子方程式表示\(\rm{)}\) ______ ;反应结束后\(\rm{D}\)中的现象是 ______ .
            • 3. 实验室用乙酸、乙醇与浓\(\rm{H_{2}SO_{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rm{(}\)  \(\rm{)}\)
              A.\(\rm{H_{2}SO_{4}}\)被蒸馏出来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与\(\rm{Na_{2}CO_{3}}\)反应
              D.有部分乙醇跟浓\(\rm{H_{2}SO_{4}}\)作用生成乙烯
            • 4. \(\rm{(1)}\)下列实验中,需要用水浴加热的是 ______
              \(\rm{①}\)新制\(\rm{Cu(OH)_{2}}\)与乙醛反应;\(\rm{②}\)银镜反应; \(\rm{③}\)溴乙烷的水解;
              \(\rm{④}\)由乙醇制乙烯; \(\rm{⑤}\)乙酸和乙醇反应制乙酸乙酯
              \(\rm{(2)}\)配制银氨溶液时,把氨水滴入硝酸银溶液的操作关键是 ______ ,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rm{.}\)在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rm{CO_{2}}\)气体,溶液浑浊,其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5. 冬青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冬青油。化学反应原理如下所示,实验装置如图\(\rm{1}\)所示:

              产物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rm{/g⋅cm^{-3}}\)沸点\(\rm{/℃}\)溶解性
              冬青油\(\rm{152}\)\(\rm{1.180}\)\(\rm{222.2}\)微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所示:
              \(\rm{①}\)向三颈瓶中加入\(\rm{6.9g(0.05mol)}\)水杨酸和\(\rm{24g(0.75mol)}\)甲醇,再小心地加入\(\rm{6mL}\)浓硫酸,摇匀
              \(\rm{②}\)加入\(\rm{2}\)粒沸石\(\rm{(}\)或碎瓷片\(\rm{)}\),装上仪器\(\rm{a}\),在石棉网上保持温度在\(\rm{85~95℃}\),回流\(\rm{1.5h}\)
              \(\rm{③}\)反应完毕,将烧瓶冷却,加入\(\rm{50mL}\)蒸馏水,然后转移至分液漏斗,弃去水层,将有机层再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rm{50mL5\%}\)碳酸氢钠溶液和\(\rm{30mL}\)水洗涤
              \(\rm{④}\)将产物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rm{0.5g}\)无水氯化钙
              \(\rm{⑤}\)最后将粗产品进行蒸馏,收集\(\rm{221~224℃}\)的馏分,其质量为\(\rm{6.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冬青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冬青油\(\rm{.}\)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rm{(1)}\)本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rm{(2)}\)装置中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进水口为 ______ \(\rm{(}\)填“Ⅰ”或“Ⅱ”\(\rm{)}\)。
              \(\rm{(3)②}\)中的沸石的作用 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未加沸石,因采取的操作是 ______ \(\rm{(}\)写序号\(\rm{)}\)。
              A.立即补加       \(\rm{B.}\)冷却后补加       \(\rm{C.}\)不需补加       \(\rm{D.}\)重新配料
              \(\rm{(4)}\)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______ ;用水洗涤时,产品在 ______ \(\rm{(}\)填“上”或“下”\(\rm{)}\)层。
              \(\rm{(5)}\)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______
              \(\rm{(6)}\)粗产品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 。\(\rm{(}\)填正确答案序号\(\rm{)}\)
              \(\rm{(7)}\)本次实验中冬青油的产率为 ______
            • 6.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rm{.}\)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rm{(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 ______ .
              \(\rm{(3)}\)浓硫酸的作用是:\(\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4)}\)实验中加热试管\(\rm{a}\)的目的是:\(\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
              \(\rm{(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
              \(\rm{(6)}\)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______ .
              \(\rm{(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______ .
              \(\rm{(8)}\)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rm{b}\),静置\(\rm{.}\)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 7.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rm{.}\)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向\(\rm{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试管\(\rm{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侵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rm{a}\)需小心均匀加热的原因是避免液体剧烈沸腾,减少乙醇,乙酸的挥发,防止温度过高时发生炭化
              D.试管\(\rm{b}\)中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酯
            • 8.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较合理的是 ______ \(\rm{(}\)选填“甲”或“乙”\(\rm{).}\)丙同学将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其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______ .
              【实验步骤】

              \(\rm{(1)}\)按丙同学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rm{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rm{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rm{2mL}\)冰醋酸;
              \(\rm{(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rm{(3)}\)在试管\(\rm{②}\)中加入适量的饱和\(\rm{Na_{2}CO_{3}}\)溶液;
              \(\rm{(4)}\)用酒精灯对试管\(\rm{①}\)加热;
              \(\rm{(5)}\)当观察到试管\(\rm{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rm{a.}\)步骤\(\rm{(1)}\)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______ ;
              \(\rm{b.}\)写出试管\(\rm{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注明反应条件\(\rm{)}\) ______ ;
              \(\rm{c.}\)试管\(\rm{②}\)中饱和\(\rm{Na_{2}CO_{3}}\)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rm{d.}\)从试管\(\rm{②}\)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